國家審計署日前公布了對央企的年度審計報告。通觀那些點擊率、轉發率極高的質疑文章,可以發現他們并沒有就如何用好審計報告提出真知灼見,無非是將審計報告中的一些敏感數據和提法,用更敏感的語言(標題)進行二次放大而已。國家層面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即將出臺,在這個關鍵時間節點上,更加需要客觀冷靜地分析問題。
如果將央企擬人化,這份審計報告就好比一份全面的“體檢”報告。圍繞這份“體檢”報告,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給出如下的“診斷”。
一、公布“體檢”報告彰顯“醫者”的自信
近些年來,國家定時定期公布審計報告,所涉及部門的塊頭,涉及問題的堆頭,涉及根源的來頭,都能夠不加掩飾地公之于眾,形成社會壓力、引導公眾監督、輔助司法介入,體現了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的進步。這份審計“體檢”報告,不護短,不回避,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搞好國企的自信與“必須搞好”的決心。暴露央企存在的問題,正是為了鎖定這些問題,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尋找解決之道,共同擔負監管之責。同時也是向央企傳導重要的信號——國有資本屬于全民所有,監管必須陽光化,再無可能在某個小圈子里面開“暗門”自我消化了。毫無疑義,這份“體檢”報告是積極的、正面的。
二、要準確理解“體檢”報告中的各項“指標”
首先,這份“體檢”報告針對的是2013年度的央企運營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黨中央對反腐敗斗爭狠抓不懈,形勢正在向好的方面轉化,全國人民有目共睹。這里就有一個時間差的問題。因此,解讀“體檢”的“指標”,要判斷它是處于逐漸轉為良性狀態,還是處于不斷惡化階段,要正確判斷“病癥”的慣性和發展趨勢。如果判斷失誤,就有可能失去“診療”的耐心,更有可能放棄了正確的“診療”手段,導致“診療”效果前功盡棄。
其次,人的體檢,光一個驗血還要分為數十個指標。針對這份“體檢”報告所列問題,還要區分不同性質和不同程度,才可對癥下藥。對一些惡性“指標”,該下重手就下重手。對其他非惡性“指標”,哪些是體制問題,哪些是機制問題,哪些是認識問題,哪些是理解問題,都應該分門別類予以厘清,有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而不是一鍋端地予以否定。
三、“體檢”是為了“診療”而不是由此放棄
不排除有一種勢力,就是要極盡所能否定國企的存在價值,以推行私有化主張,央企的任何一點問題都被看成可以引發情緒對立的機會。于是,把正常的“體檢”報告,變成對“患者”生死的判決,所有的“診療”手段都將被視為無效救治,最好的結果就是放棄“診療”,通過私有化使之死而復生。這條路當然是行不通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很多重要場合都清晰無誤地表達了“必須搞好”國有企業的態度、信心和決心。因此,審計“體檢”發現問題,曝光問題,其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為了搞好國企。對此我們不應該有任何的懷疑和動搖。
四、“上醫醫未病之病”
古人云:“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這一次審計央企“體檢”結果,暴露出來的主要是“已病”和部分“欲病”。既然是“已病”,我們必須當好“下醫”,望聞問切,對癥下藥。若能及早治好央企的“已病”難能可貴,如果再能針對“體檢”發現的“欲病”及早做出防治措施,那就更好了。“已病”皆由“欲病”而來。能在源頭上嚴防死守,最大限度地減少“已病”的發生,將極大地提高央企的健康指標。目前正在不斷強化的外派紀檢書記、外派監事會主席、外部董事過半等做法,包括這一次的外部審計,都屬于治“欲病”的范疇。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向更高的境界進發,要做治“未病”的上醫!只有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下相互制衡、協調運轉的公司治理機制,使央企體內產生抑制病灶發生、自動調節生理功能的機理,才能給央企一個健康的體魄,使將來每一年的“體檢”指標都回歸正常值,這才是我們要著力去探索的重大課題。
(作者是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國有資產監管研究中心主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南方日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美國還有“戲”:民主黨醞釀再度彈劾特朗普 特朗普醞釀赦免自己和親友?
2021-01-09聞韜:特朗普眾叛親離、四面楚歌,民主黨威脅彈劾,蓬佩奧逼宮罷免
2021-01-09圍繞國會風暴的11大詭異:毀了誰?誰受益?暴徒是誰?彭斯和共和黨大佬扮演什么角色?……
2021-01-09?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