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和8月,83歲高齡的中組部原部長張全景在辦公室兩次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張全景長期在組織系統工作,先后任職山東德州地委組織部、山東省委組織部,1991年調入中組部,先后任副部長、常務副部長,1994年10月至1999年3月任中組部部長。幾十年的組織工作經歷,使他養成了嚴謹、低調的工作風格。
“組織部雖有權力,但不是非常之大,而且得罪人的事情不少,被人誤解的時候不少。”他說,組織部的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正確行使職權,只能出于公心,而不能“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濫用職權,就會掉進泥坑火塘。
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相結合
記者:你在中組部工作期間,中組部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張全景:我是1991年到中組部工作的。那個時候,組織工作特別是干部工作是圍繞著改革開放和實現四個現代化進行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著力貫徹干部“四化”方針,即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
再就是調整領導班子,還有落實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錯案。當時不僅對在“文革”中受到錯誤處理的干部平反,而且對一些歷史老案也進行復查。這個時候領導班子建設和基層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我是1994年擔任中組部部長的。當時正好是十四屆四中全會后,中央對組織工作特別是干部工作專門作出了決定,要加強黨的建設。這里面對干部制度改革、基層組織建設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作為組織部來說,基本的指導思想就是按照四中全會決定的精神,以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相結合這么一個路子,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記者:當時,中組部在思想建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張全景:最主要的就是倡導學習理論、培養年輕干部。中央黨?;謴土酥星嗄旮刹颗嘤柊?。這種培訓班早就辦過,但在90年代初停辦了。我當部長以后,經向錦濤同志匯報并報中央同意,中央黨校恢復了培訓班。
記者: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主要培訓什么內容?
張全景:這是一年制的培訓班,主要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還設了不少選修課。
記者:是脫產學習嗎?
張全景:對,是全部住校的。同時,我們也強調在職教育。中央黨校編寫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問題》《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問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問題》三本理論著作,還請中國社科院的學者編寫了歷史、文化等方面的教材。
這套教材編寫時間跨度很長,第一批任務還沒完成,我就不當部長了。但這個工作是在我主持下開展起來的,為了研究編寫這套教材,我主持召開了三四次會。
記者:思想建設方面還有其他的措施嗎?
張全景:再一個就是樹立了一批先進典型,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干部隊伍的建設。當時最突出宣傳的領導干部典型就是孔繁森。我還記得當時新華社的標題是“領導干部的楷模”,這與原來學焦裕祿是相配套的,焦裕祿是縣委書記的榜樣,孔繁森是地委書記的楷模。同時,還表彰了一百名優秀縣委書記,樹立了鄉鎮、各行各業的典型,使廣大干部學有榜樣。
記者:制度建設方面呢?
張全景:我當部長后,第一個通知就是糾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風,當時反響很大。1995年,正式頒布了《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暫行條例》。為什么叫“暫行”條例呢?因為,在此之前沒有這方面的專門條例,這是第一個,執行一段再修改、補充完善。2002年進行了修改,2014年又進行了第二次修改,應當說越改越好,基本原則一脈相承。
記者:這個條例當時頒布的背景是什么?
張全景:一個是事業的發展需要選拔一些德才兼備的優秀干部,另一個是當時在干部工作中暴露出一些問題,特別是在執行“四化”方針上,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片面強調年齡、學歷和專業。那個時候,我的指導思想很明確,不能搞絕對化和形式主義,要正確處理好幾種關系:革命化和其他三化的關系,革命化是基礎、是前提;年輕化與使用各個年齡段干部的關系;知識化要處理好學歷與實際水平的關系;專業化不單純看所學專業,主要看實際工作崗位需要的知識。再就是避免少數人說了算,用制度來規范。所以搞了那么一個條例。
記者:條例頒布后執行順利嗎?有沒有什么阻力?
張全景: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是認真貫徹執行的,廣大干部是擁護的。但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執行不認真,甚至違反。中組部制定了對違反條例的處理辦法、組織人事干部行為規范,并查處了違反條例的案件。盡管有人違反條例,但條例的發布對正確選人用人、糾正不正之風還是起到了很大作用。
用人上的不正之風,是社會各種腐敗現象的集中反映,從改革開放以來,不是逐步好轉,而是愈演愈烈。貪污腐敗的層次越來越高,人數越來越多,這很值得我們深思。黨的十八大后,黨中央、中紀委、中組部反對腐敗的力度大為加強,用人上的不正之風有希望解決。
中組部如何考察干部
記者:在你主持工作期間,中組部在干部選拔方式上,與之前的傳統做法相比,有沒有什么變化?
張全景:我現在回頭來想,改革開放之初,對過去干部工作的一些傳統做法在評價上存在不客觀、不全面、不準確的現象。諸如說,是“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暗箱操作”“關起門來選人,不在賽馬場上選人”等等,這些說法現在看起來不夠公允。
戰爭年代、新中國成立初期不具備公開推薦的條件,但也重視民主。
公開選拔干部,其實我們黨早期就有。井岡山時期,紅軍軍隊中就成立了士兵委員會,有很大的權力,甚至可以提出來罷免連長、營長。在解放區的根據地也實行群眾選舉,有的還選舉鄉長、縣長。
直到新中國成立后一段時間,干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現在也不一樣。那個時候,每年年終或者每一個大的運動之后,干部都要寫思想總結,你這一年干了些什么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自己都有總結,而且要在小組會上一個一個地評議,聽取群眾的意見。在小組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基礎上,黨支部還要逐一討論,最后還經基層黨委討論,然后報干部主管部門,這些都會收入干部的檔案。在提拔調整干部時,檔案是一個很重要的依據,有的也派人考察。
這不就是群眾路線和發揚民主嗎?選拔干部最重要的是公道正派、德才兼備。傳統的選拔方式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隨著情況的變化,也要與時俱進。
記者:作為考察干部的一個主要方法,組織上找干部談話是不是很需要技巧?
張全景:考察干部的人應有較高的水平,能夠辨別真偽,劃清若干方面的界限,對干部有正確的評價。要平易近人,態度和藹,干部愿意談,不能使干部望而生畏。對干部做結論要慎重,不清楚的問題,要核對清楚。
60年代初,我專門搞過一段考察干部工作,省委組織部充分肯定,并向全省發出通報。
記者:如果要選拔一名省部級干部,談話的范圍有多大?
張全景:過去比如說新中國成立前,不可能有太大的范圍談話,那個時候環境和條件不允許。新中國成立后,談話的范圍相對廣泛,有時比現在還要廣泛。不過,從這些年的實踐來看,我感覺不是范圍越大越好,關鍵在于找真正了解情況的人談??梢哉彝夘I導干部、上級領導干部、被領導的工作人員、工作過地方的干部群眾等,多方面聽取意見,并且善于綜合、分析、比較、判斷。
記者:在考察干部過程中,如果上級領導打招呼,提出一些傾向性的意見,你們怎么辦?
張全景:我的原則就是實事求是。對領導同志提出的意見要尊重和充分考慮,但絕不盲目服從,誰的意見對就照誰的意見辦。不能按領導意圖辦的,要把情況向領導匯報清楚。組織工作很難做,說好說壞的都有。“夸我我不喜,罵我不生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用計較。
遇到打招呼的事,要分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提倡推薦,所以不管誰推薦都歡迎。不過,都要按程序考察,確實該用的也可以用,不能用的向推薦人說明情況。
記者:這樣是不是會得罪人?
張全景:是的,有時還會得罪一些領導人。得罪就得罪,不怕個人利益受損失,要按照黨的原則辦事。
記者:黨管干部的原則是什么呢?
張全景:黨根據革命和建設的需要提出用人標準,制定干部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這才是黨管干部最主要的。在這個前提下,再規定管理的范圍,因為你要全管是管不了的。中組部現在主要是下管一級,管到省部級,過去是管到地市級。當然對各級領導班子建設,中組部還在宏觀上管理。
記者:中組部的職責之一是負責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全國有400多萬個黨的基層組織,中組部是如何做到的?
張全景:要發揮各級黨組織的作用,中組部主要是宏觀指導。當然也親自搞調查研究,總結交流典型經驗。
記者:8000多萬黨員的管理也是靠這個辦法嗎?
張全景:是的,黨員的管理重點在基層。中組部主要是從宏觀上教育、管理、制定政策。有些規定、意見要經中央批準。
敢于擔當是德才兼備的標志
記者:在干部的選拔標準方面,哪些素質是組織部門最看重的?
張全景:使用什么樣的人,怎樣選人用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根據不同的任務,會有不同的要求和做法,但最基本的是德才兼備、任人唯賢。
為了貫徹落實十八大提出的各項任務,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針對干部工作現狀,習近平同志不久前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問題。他深刻論述了選拔好干部的重大意義,明確提出了好干部的“五項要求”,即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這五個方面既有各自的屬性,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互相聯系、密不可分的。我理解,認真按照“五項要求”培養、選拔、使用干部,就是堅持了德才兼備的標準和任人唯賢的路線。
記者:你怎么理解“五項要求”中的敢于擔當?
張全景:敢于擔當是一個干部綜合素質的體現,是德才兼備的標志。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凡成大事者,必然是敢于擔當者。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歷史上最敢于擔當的政黨。我們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和建設中,一貫重視選拔敢于擔當的干部。
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在只有6年時間了。完成各項艱巨任務,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必須有一大批敢于擔當的干部。
記者:那么,你認為中組部該如何識別、發現敢于擔當的干部呢?
張全景:首先,要認真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真正貫徹《條例》規定的基本原則,嚴格執行各項規定,堅決反對和糾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風。
其次,改進干部考察工作。把集中考察與經常考察結合起來,以經??疾鞛橹?把票推票選與廣泛深入聽取群眾意見結合起來,以深入聽取群眾意見為主。按政績選干部,不能簡單以票取人。
第三,堅持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破除不適當的條條框框,例如唯票數、唯分數、唯GDP、唯年齡、唯學歷等等。
同時,還要關心愛護敢于擔當的干部。他們有獨立見解,有創新精神,既可能出現失誤,也容易招來非議甚至流言蜚語。即使真正犯了錯誤,也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幫年輕干部謀官,騙國家專項資金,有分工、有章程、有經費:這個隱蔽運作18年的同鄉會能量咋這么大?
2017-08-27?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