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上說“僖公十九年梁亡”,但實際上梁是被秦國滅的。為什么不寫“秦滅梁”?因為《左傳》認為梁國被滅是其國君無道的緣故——“不書其主,自取之也。”從這個例子里大概可以一窺“春秋筆法”是個什么鬼。美國的教科書編寫者也學會了這種歷史書寫法:在提到美國黑奴史時,他們也“不書其主”,僅僅寫下“奴隸被賣”。】
近日,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個高中學生和他母親呼吁人們注意高中地理教科書上一個不尋常的句子:它將大西洋奴隸貿易描述成“給美國南部的種植園帶來了‘數百萬工人’”。之后,教科書出版商麥格勞希爾教育集團承認“工人”一詞描述失當。
出版集團董事長還承諾修訂教科書,使新版教科書和現行電子版本在描述非洲人的被迫移民史和奴隸史時更為精確。與此同時,出版集團還提議免費提供貼紙,用來遮蓋教科書上描述不當的段落。
但要彌補德克薩斯州教科書在講述美國黑奴史時犯下的錯誤,以上的做法還遠遠不夠。2010年時德克薩斯州教育委員會批準了一項鼓吹資本主義以及共和黨政治哲學的社科研究課程。課程大綱引起了諸多憂慮,其中之一就是新的教科書將美國南北戰爭的起因蓄奴制度一筆帶過。
今年秋天,德克薩斯州公立學校的500萬名學生開始使用依照新大綱編寫的教科書。部分教科書扭曲歷史的方式并非通過字詞的選擇,而是通過語法——這個通常被視作不帶政治性的工具。
9月份時博比·芬格在知名女性主義博客《耶洗別》上摘錄發表了一些新教科書上的章節,其內容充滿爭議。教科書對奴隸制的慘痛輕描淡寫,甚至似乎認為它并非沒有好處。——好處表現為它催生了某種獨特的非裔美國文化,在這種文化里,家庭處于社會中心,基督教則提供了“希望”,而民間故事里表達出了“喜悅”,社區舞蹈也成為盛事。
《耶洗別》下的讀者評論:老師的洗腦法比教科書還糟
但不妥的不單是內容,形式也存在問題。教科書作者對如何組織句子,如何選擇句子的主語,如何使用被動語態和主動語態的安排,都增強了信息的說服力:奴隸制并沒有那么糟糕。
我在達特茅斯學院教一年級新生寫作。一直以來,我和同事們都試圖給學生灌輸敘述準確的重要性。指導原則就是:盡量用具象的主語,而不是抽象名詞;用主動語態,而不是被動語態。我們不想讓自己的學生寫下這樣的句子:酷刑被使用了。因為這個句子無法讓人知道是誰在對誰使用酷刑。
從《耶洗別》上發表的選段看來,德克薩斯州的教科書在談論奴隸制的“好處”時,采用的都是優秀寫作的原則:有力而又清晰;但在提到奴隸制度的野蠻時,作者們則用盡了含糊其辭的伎倆。下文是從一本教科書《德克薩斯州美國史》里選出的段落,由霍頓·米夫林·哈考特集團出版,從中可以看出教科書作者的所有寫作原則:
一些奴隸報告說他們的主人待他們很好。為了保護自己的投資,一些奴隸主為自己的奴隸提供了足夠的食品和衣物。但是,殘酷的對待也很常見。鞭打、烙印,甚至更壞的折磨都是美國奴隸史的一部分。
一些奴隸報告說他們的主人待他們很好
在另一段里,奴隸主及其制度化的殘酷行為也同上段那樣鮮有痕跡可尋:“當一個家庭成員被賣給另一位主人時,家庭也往往被拆散了。”
請注意在提到“被拆散”和“被賣”時,用的都是被動語態。如果這個句子按照優秀寫作的原則來寫,就會變成:通過把一個家庭成員賣給另一位主人,奴隸主往往把奴隸家庭也拆散了。表達更有力了點,不是嗎?通過操縱語法,教科書作者們隱藏了奴隸主在奴隸制里的真正角色。
粗一看似乎作者們把視線都聚焦到奴隸(而不是奴隸主)的行動上了,看來更加正面。畢竟在許多句子里“奴隸”一詞都是主語,是奴隸史里的主要角色。但這些句子的動詞是什么?是奴隸在受苦嗎?不是。在用“奴隸”做主語,以奴隸為主要角色的句子里,奴隸們在向發展中的南方經濟貢獻自己的農業知識;奴隸們在唱歌,在講民間故事;奴隸們在通過藝術和舞蹈來表達自己。
黑奴們的農業知識使荒野變成了沃土
在這些摘錄的選段里,沒有一句以“奴隸”為主語的句子在述說奴隸真正所做:奴隸們不間斷地勞作,沒有報酬,不得休息,常常被禁閉、被體罰,走上死路。
教科書的出版商們被置于困境。他們要在不挑戰保守黨政治觀點的前提下向德克薩斯州的孩子們講述歷史——因為保守黨的觀點同真實歷史并不一致。為了兩全其美,他們做了大量語法上的選擇。問題在于,盡管很少人能注意到這點,語法選擇是會成為道德選擇的,而那些出版商們都選錯了。
(原文載《紐約時報》,觀察者網劉旭爽譯)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