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稱,按照中國支持的計劃,其周邊相關國家將建起聯通東南亞大陸各國的高鐵網絡,并開辟通向泰國灣和孟加拉灣海上公路。如今,這個長期以來被中國人所向往并不斷研討的計劃,終于邁出了實實在在的第一步。
打通東南亞鐵路網
報道稱,去年12月2日,老撾和中國的官員共同參加了一個在萬象舉行的工程奠基儀式,象征著一條長達427公里、聯通老撾首都與中國邊境的鐵路正式開工。
該項目耗資60.4億美元(約合397億元人民幣),由老撾和中國合資建設,預計將在四五年后完工。
盡管仍有人懷疑其最終投入使用后的可行性,但這一項目仍被看做很有可能改變老撾這一內陸國家的狀況,使其獲得重生。
但報道也認為,該項目對中國而言同樣意義重大——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在尋找位于南方出??凇?/span>
報道稱,這個大型項目將需要約10萬名工人,目前尚不清楚會有多少來自中國。此前老撾幾乎沒有鐵路,所以也沒有能修建鐵路的技術工人。
據《萬象時報》1月11日報道,“中國的勞動力數量將相當可觀”,而目前涉及此項目的準備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建設基礎設施和供應鏈,為迎接預期中的“大量人員涌入”做準備。
該報說,老撾副總理宋沙瓦·凌沙瓦在國會發表講話時稱,老撾將挑選一些工人到中國接受培訓,培訓課程包括鐵路管理等。
中國方面也將在毗鄰老撾的云南省設立培訓中心,為這個大型項目提供支持。
報道稱,中老鐵路還將從根本上把中國邊境與泰國連接起來。其實,這條鐵路也是中國試圖爭取其鄰國加入東南亞鐵路網建設的第一個嘗試。
待到建成時,這一鐵路網絡將經由曼谷把云南省會昆明與新加坡連接起來。
報道稱,中國歷經了10年的談判才與老撾達成此項協議,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老撾的鄰國越南同中國關系并不穩定,其對中老鐵路可能在安全領域產生的影響心存戒備。
中國本月還成功在泰國啟動了造價5300億泰銖(約合961億人民幣)的鐵路項目,盡管相關條款尚未確定。
2014年12月,中泰兩國簽訂關于在泰國修建約850公里雙軌鐵路的諒解備忘錄。這條鐵路將聯通老撾邊境與曼谷,然后向東通向泰國馬普達普工業區。但由于有關該項目的許多條款仍未敲定,開工日期一拖再拖。
報道稱,中國將貸款利率定在2.5%一直是癥結所在,而中國對泰國貸款的金額也尚未確定。
然而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泰國交通部長阿空·丁披他耶拜實19日說,中國已同意將貸款利率降至2%。
泰國法政大學教授、物流專家魯思·巴農永認為,老撾的鐵路項目基本上屬于“交鑰匙項目”。
他在接受《海峽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但泰國希望在實施上擁有比較大的發言權。”
不過報道稱,北京似乎對前景充滿信心。中國領導人認為,中老鐵路項目的啟動是中國“鐵路外交”取得的重大勝利。
報道還稱,老撾正在成為展示中國慷慨大度的窗口。去年11月,中國將老撾首顆通信衛星“老撾一號”發射升空。該衛星由中國制造,2.58億美元(約合16.9億元人民幣)的費用也由中國提供。
對于這條超過60億美元造價的中老鐵路,中國將出資70%參與建造。
報道稱,近年來,中老邊境一帶還設立了多個跨境經濟特區。
魯思警告說,鐵路項目或許能讓老撾獲得重生,但也有可能成為老撾的負擔。
他說:“鐵路系統能促進增長,但不會立竿見影。鐵路網絡在初期往往是一種負擔。”
泰國主要英文報紙《曼谷郵報》最近也曾以《曼谷將成為中國的鐵路樞紐》為題報道中國的鐵路計劃。
分析人士表示,這個標題沒有說曼谷將成為泰國的鐵路樞紐。
魯思說:“這完全是中國的倡議。鐵路將會按照中國的想法建設。”
東南亞鐵路政治博弈
用鐵路連通中國與東南亞的構想由來已久。1996年,時任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東盟首腦會議上提出修建泛亞鐵路,連接中國和東南亞7國,相關國家在10年后簽訂了政府間協議。泛亞鐵路包括三條線路,從昆明分別經越南、老撾和緬甸,交匯于泰國曼谷,最終經馬來西亞抵達新加坡。
又過了8年,泛亞鐵路仍然受制于資金、技術和政治爭議,進展緩慢。在這8年里,中國興建了世界上里程最長的高鐵網絡,毫不意外地成為泛亞鐵路最熱心的推動者。在剛剛過去的7月里,北京的雄心經歷了一次戲劇性的U形翻轉:被寄予厚望的中緬鐵路計劃意外擱淺,而一度擱淺的中泰高鐵計劃卻死而復生。
1988年緬甸軍隊政變上臺后,中國一直與緬甸軍政府保持著良好關系。在2010年緬甸啟動政治改革前,橫穿緬甸的中緬油氣管道建設已經開工。第二年,軍政府剛剛向吳登盛領導的平民政府移交權力,新政府就和中國簽訂了協議,宣布修建從昆明到緬甸東南部海港皎漂的鐵路,線路與橫穿緬甸的中緬油氣管道平行,由中國出資建設,并擁有50年運營權。這種有象征意義的做法并沒能保住這個項目。7月底,緬甸政府宣布,中緬鐵路項目已經中止。
中泰鐵路同樣隨泰國國內政局變化而搖擺不定。2013年,李克強總理訪問泰國期間,與英拉政府簽署備忘錄,計劃興建從昆明到泰國南方的高速鐵路。中國政府提供技術設備,泰國以大米結算,被形象地稱為“大米換高鐵”。
不久,泰國發生政變,憲法法院宣布英拉政府的高鐵計劃違憲。就在人們以為中泰鐵路將無限期擱置的時候,軍人政府“維和委”卻在7月底批準了兩條中泰鐵路的預算案。
據泰國媒體報道,中泰鐵路將于2015年開工,2021年建成,線路與泰國原有窄軌鐵路線路重合,但按標準軌新建,最高時速達到160公里(低于英拉政府時期規劃的200公里時速),并預留提速空間。中泰鐵路將在曼谷接入現有的東南亞鐵路網,實現從昆明到新加坡的鐵路交通。
中緬鐵路和中泰鐵路一波三折的命運,反映出東南亞各國內部復雜的政治博弈,以及該地區微妙的地緣政治關系。旨在連接東南亞與中國的鐵路計劃受到兩種力量的支配:首先是東南亞各國發展經濟的迫切愿望,其次是這些國家基于歷史和現實的政治考慮。
中國已經成為東盟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還在推動建設RCEP(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部分勞動密集型正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國家。泛亞鐵路能夠顯著改善東南亞糟糕的基礎設施,促進中國和東南亞的貿易和人員往來。東南亞國家對此有迫切需求。對中國而言,通往東南亞的鐵路不但可以強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提升云南的經濟地位,還能找到一條運輸能源的新通道。中國經濟越來越依賴中東和非洲的油氣資源,絕大部分海上運輸要通過繁忙的馬六甲海峽和南海航線。穿越緬甸的陸路油氣管道繞開了這條航線,如果中緬鐵路能夠順利建成,陸路運力將大大提升。
中國的遭遇凸顯了一種歷史上反復出現過的不確定性。政治變化首先影響的是鐵路這類投資巨大、建設周期長和管理復雜的系統工程。英國人和法國人100多年前在東南亞地區修建最早的鐵路網時,同時植入的與鐵路有關的經濟和政治結構。殖民時代結束后,東南亞長期政治動蕩,鐵路設施無法更新,1970年代末開始的亞洲經濟起飛是不均衡的,即便是形勢較好的泰國也沒能構建起更穩定的經濟基礎,就遭遇了1998年的金融危機。從那之后,基礎設施落后制約著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發展,并強化彼此的缺陷。
建設和更新鐵路系統不僅需要資金和技術,還需要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兼具兩者的國家并不多??鐕F路遭遇的問題更復雜,因為地緣信任極難謀求。中國與多個東盟國家在南海存在領土糾紛,也使得泛亞鐵路的前景更為艱難。對中國而言,也許最值得慶幸的是泛亞鐵路的動議是一位東盟國家領導人最早提出來的。否則,在和東南亞的鐵路系統同樣脆弱的地緣政治中,中國很難免于成為猜疑和爭議的焦點。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