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3月20日央視新聞聯播報導,中國的大運輸機運20將在今年完成試飛,批量交付部隊。據稱,運20已經得到軍方400架訂單,足見其性能卓越,備受軍方歡迎。
與此同時,中國國產大型商用飛機C919,已經成功下線,等待首飛。而C919的訂單截至去年10月,已經達到517架。
C919屬于大型客機行列。最大起飛重量77.3噸,最大航程4075公里,巡航速度0.7-0.8馬赫。最大使用高度12100米。機長38米,翼展33米,高度12米。
但是,與運20相比,則明顯小一號,屬于小弟弟級別。運20起飛重量達220噸,載重量達66噸。機體長47米,翼展45米,高15米,實用升限13000米,最大航程7800公里。最大速度700公里/小時。
因此,運20裝配4個發動機,而C919則只需要2個發動機。
現在,問題就出來了,運20比C919要大很多,且即將完成試飛。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還要上馬比運20小一號,至今未進行首飛的C919呢?
或許有朋友就說,這不是很簡單嗎?一個是運輸機,一個是客機,一個軍用,一個商用,彼此不可替代嘛!青衫老祖認為,這是個理由,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理由。但是,僅此是不夠的。運輸機也可以運送人員的。2012年利比亞撤僑,就是由中國空軍派遣4架伊爾-76,途經5個國家,跨越阿拉伯海和紅海,單程航行近萬公里,將1655人運至蘇丹首都,287人安全送回國的。而運20的起飛重量比伊爾76多30噸,載重量高11噸。
中國之所以要同時研制運20和C919,有著深刻的戰略考慮。首先,中國必須有自己制造的民用客機。民用客機是制造業明珠,具有高科技集成、高精密加工、高附加值、強拉動力等特征,與高鐵一樣,代表國家的整體形象。中國是大國,志在重返人類之巔,不光要作單項冠軍,還要做全能冠軍。因此,發展大型客機是國家戰略,C919中的C,即代表中國,也代表與空客、波音同臺競爭、三足鼎立的志向。
其次,中國大客機制造面臨諸多瓶頸。就C919而言,中國目前采取的是中國設計、中國總裝、中國服務,面向全球招標采購零部件的生產方式。包括發動機和飛控系統,目前都是采用國外產品。有人因此貶低C919的自主知識產權,認為C919不過是帶了國產的空客子。這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別說設計,就是隨便拆開一個客機然后重新組裝起來,也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中國能夠自主設計、完成總裝并生產其中的大量零部件,已經代表中國制造業的高水平。但是,中國不能生產發動機,的確是一大遺憾。
綜上所述,我們就不難看出同時研制運20和C919的戰略意義。第一,通過國際招標的方式,用全球最先進的技術生產C919,可以實現國產客機及早上天,并打出中國客機的品牌聲譽,讓安全、綠色、節能的中國客機走向全世界。
第二,通過研制并列裝運20,率先在軍用運輸機上采用中國國產發動機。相比較而言,軍用運輸機對事故的化解能力要強于客機,采用國產發動機的風險也大大小于客機。因此,在軍用運輸機上采用國產發動機,一方面可以在飛行實踐中不斷總結提升發動機性能,另一方面,也為國產發動機累積安全、可靠的信譽。時機成熟,在國產客機上裝配國產發動機。
第三,C919還屬于200座級;中國還會設計生產300座級、500座級大型客機。以運20的載重量看,改裝成300座以上級客機富富有余。因此,當中國的C919贏的國際信譽,中國的運20及國產發動機經受了長時間的飛行考驗,依托中國運20研制C929或者C939的條件也就成熟。
總起來說,兩條腿走路,要比一條腿走路更容易實現超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