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土耳其的內外政策頗有看點。政變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加緊與俄羅斯改善關系,甚至公開道歉;內政方面,未遂政變之后,埃爾多安開始對政府、軍隊、司法和教育等部門進行整頓,加強總統權威。目前看來,這次未能成功的反政府政變反而被埃爾多安充分利用。他在極短的時間內逮捕了成百上千名涉嫌參加政變的士兵,解除了幾千名各級官員的職務。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儼然是一場“政治清洗”,而這種“清洗”到今天依然尚未結束。
土耳其政變現場
土耳其政變未遂后,美國的地位和角色顯得十分尷尬。一方面,土耳其暫時關閉了美國在土的軍事基地,這無異于直接打美國的臉;另一方面,各方人士都逐漸曝出了美國參與和策劃了土耳其政變的幕后事實。顯然,這說明一個問題,即身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和北約領導者美國之間產生了某些難以調和的矛盾,以至于美國政府要借挑動政變的手段“干掉”土耳其。那么,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究竟想做些什么?為何他會逼得美國對其“動手”?請看花熊的分析:
政變失敗后,一些土耳其民眾毆打和虐待參與政變的軍人
土耳其或力圖成為中東地區“領導者”——埃爾多安欲當第二個薩達姆?
在《土政變是總統埃爾多安的“苦肉計”嗎?》一文中花熊曾寫到,一個精明的政府與最高統治者必將以此為最好的機會徹底清洗與自己政見不一的人群,而土耳其總統也確實是這樣做的。不僅是在政治領域大力打壓秉承“世俗主義”的土軍方,隨后其必將加大于經濟領域驅逐軍方勢力的動作,即把大批軍方控制的企業收歸政府控制,以改善國內經濟。總而言之,就是要借機徹底消除軍方勢力的威脅,埃爾多安想要的是一支不會威脅到自己總統之位的“聽話”軍隊。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出席政變遇難者的悼念儀式
我們不難想象,一旦埃爾多安徹底完成對反對勢力的清洗,土耳其國內政治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即牢固的“埃爾多安統治時期”。隨著國內局勢逐漸平穩,任何政府接下來的動作就會是大力發展經濟,增加百姓收入和福利待遇,以讓國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再繼續想下去的話,當一個國家因自身國土資源和市場承載力的限制而不得不將目光投向外部時,其必將把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投射出去。而這也基本上是所有大國和強國的崛起藍本。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出席政變遇難者的悼念儀式
對于當前的土耳其,想要達到足以將自身影響力投射出去,顯然還差得很遠。但是,“萬里之行始于足下”,埃爾多安借助此次未遂的政變成功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對國家與軍隊的控制力,起碼可以為將來的發展打下一個穩定的局勢基礎。
可能有人會問,即使土耳其真的穩定并發展了起來,其又能產生多大能量?能變成所謂的大國或強國嗎?在花熊看來,這個說不定還真有希望,當然外部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受審的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
縱觀中東地區和伊斯蘭世界中較有影響力的幾個國家,伊拉克已經被美國給徹底收拾服帖了。緊隨伊拉克腳步的利比亞也是同樣,卡扎菲淪落到和薩達姆一樣的下場。
原先伊拉克的死對頭伊朗,則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制裁下過得緊緊巴巴,尤其是石油出口大受限制的情況下,其經濟形勢始終未有大的起色。
至于看似富得流油的沙特阿拉伯,無疑,這是個在各方面出手都相當闊綽的國家。然而,這兩年沙特在同伊朗的博弈中大傷元氣。眾所周知,沙特阿拉伯每年出口石油超過四百萬桶,而伊朗因遭受制裁,每年石油出口量“穩定”在不到一百萬桶的水平。沙特以壓低自身石油出口價格的方式阻撓伊朗石油出口,這無異于一招大大的損棋,從而令自己大傷元氣。同時,近期國際油價持續低迷,這也在相當程度上使以出口石油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沙特阿拉伯翻不過來身。
內戰下的敘利亞
相比之下,現階段的土耳其恐怕是綜合能力最好的國家。從富裕程度和軍隊規模來看,土耳其在中東地區明顯強過伊拉克和利比亞,更強過被內部動蕩整得千瘡百孔的敘利亞。在外部環境上,飽受封鎖和制裁的伊朗顯然不能跟土耳其相比。至于看似風光無限的沙特阿拉伯,其有一個致命性缺點,即過分依賴石油出口,未能及時建立起有效的重工業體系,尤其是軍事工業。
裝備先進的沙特軍隊
沙特軍隊種種讓人看花眼的先進裝備大都來自于進口,即打壞一件少一件,難以自給自足。與之相對,土耳其多少算是有相對全面的軍工業體系,盡管其生產的武器并非十分先進,但好歹可做到自行補充,滿足一場大規模對外戰爭所需。
如此看來,土耳其可能是中東地區國家中內外部綜合條件中最好的一個。雖說有些勉強,但從“矬子里拔將軍”的道理來看,還真沒有哪個中東伊斯蘭國家能與其相比。
既然自己的條件最好,其他國家單拎出來難以同自身抗衡,那按常理來想,擁有這種優勢條件的國家自然會多多少少滋生出一些野心。而且,這種野心同自身優勢程度成正比,一旦其優勢愈來愈大,野心也會跟著膨脹,接下來就離付諸實踐不遠了。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
對于土耳其現任總統埃爾多安,不少學者和政治家都曾預言他可能會是下一個薩達姆。原因很簡單,埃爾多安大力推進土耳其社會的伊斯蘭化,打壓“世俗主義”勢力。現在,這次不成功的政變正好給了他清洗政敵的最好機會。同時,加上手中握有的不俗實力。未來在“伊斯蘭化”道路上越走越遠的土耳其或真有可能成為中東伊斯蘭世界的“領導者”,即嘗試當年伊拉克沒能做到的事情。
美國“獲利窗口”遭擠壓——擁有強勢“領導者”的中東不符合美國戰略需求
美國駐土耳其基地
上文中雖說了那么多,但現在看來,土耳其離成為中東地區“領導者”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不過,距離雖大,當前的實力分布條件下,土耳其好歹算是有了成為“領導者”的潛在能力。如同中國被視作“準超級大國”一樣,土耳其也被不少人視作“準中東地區‘領導者’”。
一旦中東地區出現了一個因各方面實力都較為強大而具有很強影響力的“領導者”,那美國在中東的話語權或將面臨縮小的威脅。同時,在這個“領導者”或打或哄的種種手段操縱下,中東局勢在未來有可能逐漸趨向穩定,甚至有成立類似歐盟的一體化組織的機會。
盛產石油的中東地區
如同花熊在《反恐=“制恐”?美如何借反恐禍害中國》一文中提到的那樣,美國決不能看到和接受一個穩定且團結的中東地區聯盟,因為中東盛產石油這一令所有國家垂涎的寶貴化石燃料。
不難想象,利益沖突嚴重且政治、經濟、宗教、文化、軍事等方面聯系和爭端極為復雜的中東各國和地區若能真正和睦地坐到圓桌前,其無疑相當于建立起了一個于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體量極為龐大的勢力群體。盡管這個所謂的勢力群體可能十分松散,但其所覆蓋的人口和國家,再加上手握石油這一重要資源,其對世界全方位的影響能力都將極大地威脅美國的霸主地位。
盛產石油的中東地區
如果中東完成內部契合與調整,從而成為世界一大勢力。內部各國也都能在自身劃定的規則范圍內商討類似“共建美好中東”和如何合理分配石油資源與利益,那基本上這一地區就沒有美國什么事了。未來,美國將再難以從中東收獲實質性好處,甚至連政治影響力都會被擠出去。
只有不斷地在各國、各地區和各勢力間制造縫隙,美政府才有可以進行政治、經濟和軍事操作的空間,才能夠從中獲取利益,并保證自己的霸主寶座不受動搖。所以說,美國絕不會眼睜睜地看著中東地區順利地抱團和走向和平,這也是美國為何一定要涉足中東,并屢屢挑起攪亂中東地區局勢的所謂“反恐戰爭”的原因。借由“反恐戰爭”,美國收拾掉了伊拉克和利比亞這兩個眼中釘。
埃爾多安和美國總統奧巴馬
回過頭來看土耳其,如同花熊在上文中提到的那樣,土耳其尚未具備“領導”中東的實力與地位,僅僅是剛剛具備一些優勢,或者說是隱約的潛力。但在眼光老辣的美國看來,若對這種潛力視而不見,天知道未來某一天其會發展到何種程度。
所以,當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思想上同美國愈走愈遠,即逐漸“伊斯蘭化”,美國敏感地預見到將來的危險,從而在背后于一定程度上挑動了這場政變,以防埃爾多安成為下一個中東薩達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