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800元可買一萬條學生信息 電信詐騙泛濫誰之過?
點擊:  作者:周琳、朱翃    來源:新華視點  發布時間:2016-08-27 10:07:03

 

           【導讀】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一輩子的保命錢瞬間就被騙個精光。而今,黑手頻頻伸向沒有防備的孩子——被騙了9900元的學費,一個山東的準大學生永遠停止了呼吸…… 

類似的電信詐騙時時在身邊上演。學生家長、金融用戶、新手媽媽、買房賣房者等各種隱私,不斷變成詐騙的導航儀。電信詐騙犯罪呈現虛擬化、智能化、集團化、國際化特點。專家指出,問題號段頻出,運營商疏于監管難辭其咎。

詐騙有多精準——撒網鎖定,團隊合作企業化

從最初的中獎、房租匯款,到網銀升級、郵包藏毒,再到冒充公檢法等公職人員、偽造網上通緝令、助學金領取,通訊信息詐騙類型已擴展到數十種,更從過去的“撒網式”詐騙,變成了“精準化”鎖定。這種靶向性更強的行騙手段,成功概率更高。 

個人信息售賣產業鏈之成熟,正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分行業“定點投放”:學生、股民、金融理財客戶、產婦、家長應有盡有,不同群體售價不同。社交平臺被“充分應用”:建數十個QQ群不斷推送廣告,最終指向同一個數據商。 

在安徽警方20139月與柬埔寨警方合作破獲的一起跨國電信詐騙案中,警方在犯罪窩點查到一本“詐騙劇本”。詐騙團伙事先編寫好“劇本”,設計好詐騙時的對白和語音內容。行騙人員會冒充不同地區不同單位的工作人員,所提供的單位名、電話號碼等保證與當地信息吻合。 

這只是詐騙團伙“產業化”“企業化”的一個縮影。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二支隊副支隊長韋健介紹,每一起通訊信息詐騙中,產業鏈上下游往往附著至少五個專業團伙:

專司策劃騙術、撥打電話的直接詐騙團伙;

盜賣個人信息團伙;

收集辦理非實名電話卡、銀行卡賣給詐騙分子的團伙;

在互聯網上搭建詐騙網絡平臺并與傳統通訊網對接及提供任意改號、群呼服務和線路維護的技術支撐團伙;

專門負責替若干個詐騙窩點轉取贓款的洗錢團伙。 

現在170171的虛擬運營商號段,讓詐騙也變得更加簡單。記者在上海火車站附近的一家電話卡營業廳,就購買到了一張171開頭的電話卡,隨買隨打,不需要任何證件。

這個是虛擬運營商的,和普通的手機號碼一樣使用,也能注冊支付寶。你用這個轉賬,支付寶也找不到你。

店家說。

信息有多廉價?——百萬人次信息,以單價賤賣

很難想象學生的不設防,會成為騙子叫賣的宣傳語。記者隨意在QQ群里加了一個名為“營銷數據商”的電話表明想購買的來意后,他立刻發來了一個湖北省利川市第五中學的100個學生信息列表,其中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父母親姓名電話 

面對記者購買時的猶豫,信息中介說,

農村的錢少,大城市不容易被騙,你買三線城市的吧。800元可以買到一萬條學生及家長信息,也可以用其他數據來換,例如3萬母嬰信息換1萬條學生信息等。

而對于信息來源卻諱莫如深,“有專門的渠道,告訴你了,我還能吃啥?” 

“以P2P為例,非法獲取、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十分普遍。”上海市工商局一位執法人員介紹,2015年監管部門對一家財富管理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調查發現,紙質資料涉及的個人信息共有38000余人次電子數據保存的個人信息名單有120M(兆)涉及了100萬余人次 

據了解,一些經營理財業務的公司為拓展市場、發展客戶,通過購買、交換等方式大量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在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后,大多未進行妥善保管和處理,甚至二次售賣。 

隨著電信詐騙手段不斷升級翻新,案件數量堪稱“井噴”。2015年,僅上海就破獲電信詐騙案件4209起,同比上升64.8%。

打擊有多艱難?——不僅抓住誰騙,更要溯源誰泄密

網絡交易、分工明確、跨國行騙,使得近10年來,公安機關抓獲的此類犯罪嫌疑人大多是處于鏈條末端的“取款人”,摧毀一個完整的通訊信息詐騙犯罪跨國境團伙很難,不少策劃者仍身在境外。“運營商為追逐利益而疏于監管難辭其咎。”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專家姜奇平曾指出,一些運營商推行“實名制”力度不夠,出租出售的號段有的用于各類廣告促銷短信的群發,借以牟利。 

由于電信詐騙屬于非接觸式犯罪,環環相扣,很難留下詐騙的確鑿痕跡,為警方辦案帶來困難。

韋健介紹,而且由于電信詐騙不受地域和空間限制,使得發現、跟蹤和抓捕有很大難度,破案成本非常高。 

上海政法學院教授湯嘯天介紹,因為追贓定贓難,使得電信詐騙量刑過輕,對犯罪分子的威懾力不夠。 

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春泉說,需要從完善企業管理和法律約束的角度,讓企業員工保護好用戶的隱私。比如,把客服人員過去能接觸用戶全部手機號碼改為只能看到末幾位數字,對接觸個人信息的崗位和計算機根據具體情況設置權限和管理等。 

上海一些辦案民警介紹,電信詐騙的兩個關鍵環節“詐騙電話”和“銀行轉賬”在目前尚沒有“源頭”管制措施。目前通信業務和金融產品的某些安全隱患,在某種程度上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針對一些“改號”軟件的詐騙,有運營商負責人稱“監管成本太高,不愿投入這筆錢”。由于運營商攔截不力,能夠虛擬任意號碼的網絡電話仍處于無人監管狀態。

新華社記者:周琳、朱翃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