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柯靜:遏制中國,美歐日“統一戰線”能搞成嗎?
點擊:  作者:柯靜    來源:瞭望智庫  發布時間:2016-12-19 09:18:02

 

1.jpg

 

       12月8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日本繼續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將對中國維持適用當前的“反傾銷稅”機制。

 

      安倍這架勢,是要跟美歐站隊、共同構建美歐日對華貿易統一戰線嗎?如此大規模的貿易對抗,會不會引起全球貿易戰爭?

 

      12月8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日本繼續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將對中國維持適用當前的“反傾銷稅”機制。一時間,國內輿論嘩然。

 

      今年以來,美國一直借貿易問題猛攻中國,奧巴馬政府“正式決定不會給予中國認為其應得的市場經濟地位”,歐洲則找盡借口企圖耍賴、拒絕如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按既定規則,今年12月11日,即中國加入WTO整15年,中國應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日本此時來這么一招,很容易引人聯想:安倍這架勢,是要跟美歐站隊、共同構建美歐日對華貿易統一戰線嗎?如此大規模的貿易對抗,會不會引起全球貿易戰爭?

 

      然而,當前階段,美歐日并無達成“統一戰線”的契合度。

 

      1制裁動機,美歐日“同床異夢”

 

      雖然同樣是公開表示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是美國、歐盟、日本心里各有盤算。

 

      美國:中美貿易不平衡是直接原因,而更深層原因在于維護現存的國際經濟秩序。

 

      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經濟實力相對衰落,中國經濟在多個領域形成趕超美國之勢:2010年,中國制造業產出占全球19.8%,高于美國19.4%,成為制造業產出最高的國家;2013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為4.16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商品貿易大國。

 

      中美經濟實力對比的變化促使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意圖借助WTO中的非市場經濟規則,遏制中國經濟發展勢頭,維持現行國際經濟秩序,從而確保美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能夠繼續處于領先地位。

 

      此外,這還與特朗普的執政理念有關。很大程度上,他的當選在于獲得了美國白人中藍領階層的支持。從他近期的言行來看,他更加關注美國國內經濟建設,更關心傳統制造業及其相關產業,重視這些行業面臨的競爭壓力和工人失業問題,提倡公平貿易。他在貿易領域對中國持強硬態度,甚至發出“如果中國不在貿易上讓步,就質疑‘一個中國’政策”這樣荒唐的論調,皆是出于此種考慮——安撫選民情緒和解決美國國內經濟和就業難題,將是特朗普執政之初的工作重點。

 

      歐盟:自身經濟和社會因素是首要考慮。

 

      歐債危機至今,歐元區經濟一蹶不振:銀行業問題日漸凸顯,消費者信心嚴重不足,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盡管近期部分經濟指標出現回暖跡象,但英國脫歐事件,使歐洲政治和經濟格局面臨重大調整,可能給歐元區帶來巨大動蕩。

 

      經濟的疲軟使得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勢力抬頭,中歐貿易不平衡由此成為眾矢之的。2015年,歐盟雖然貿易順差777.68億美元,但中國依舊是其主要貿易逆差來源,達到2005.8億美元,較上一年度增長10.3%。他們認為,質優價廉的中國產品是削弱其競爭優勢和加劇失業的重要因素。

 

      歐盟委員會曾出具專門分析報告指出,如果中國取得市場經濟地位,進口中國產品的反傾銷稅率將會大幅下降27%,大量商品將從中國涌入,短期內將會造成歐盟30,000-77,000人口失業,長期更會造成188,000人口失業。

 

      歐盟內部,鋼鐵業占制造業比重較大的意大利等國對此更是立場堅定。德法面臨大選,除經濟因素外,尚須考慮政治因素。此外,特朗普上臺后可能會對中國產品采取更加嚴厲的制裁措施,這加劇了歐盟的擔憂——大量中國產品可能從美國轉向歐盟市場。

 

      日本:政治意圖大于經濟動因。

 

      其實,日本此舉很容易理解。安倍在美國大選中押錯了寶,而前段時間,特朗普也沒給日本好臉色:炮轟日本操縱匯率沖擊美國貿易,并要求其更多分擔駐日美軍的軍費開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在充滿變數的“特朗普時代”繼續穩固美日同盟關系,日本只能“亡羊補牢”,頻繁高調向美示好。

 

      *11月17日,安倍在赴APEC領導人會議途中于紐約逗留,成為第一個與特朗普會談的外國領導人。

 

      *12月6日,日本首富孫正義與特朗普舉行會晤,他宣布將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創造約5萬個就業崗位。此舉讓特朗普大為愉悅。

 

      *日方透露,日美已就1月27日左右舉行安倍與特朗普的首腦會談進行協商,安倍有可能成為特朗普就任后第一位正式會見的外國領導人。

 

      今年以來,美國一直借貿易問題猛攻中國,歐洲找盡借口企圖耍賴、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日本在此時站出來,在特朗普最關注的貿易方面表示堅定追隨美國的立場,目的再明確不過了。

 

      從長期來看,日本始終將中國視作自己的威脅。之所以在貿易問題上跟歐美站隊,除了繼續鞏固美日同盟之外,也反映出其對于中日力量對比巨變的焦慮。

日本經濟繼續低迷了二十年。近年來,由于受國際低油價和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等因素的影響,日元作為避險貨幣總體上呈升值狀態,對產品出口確實不利。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日本多年財政赤字積累了大量的政府債務,總債務已經達到GDP的250%。所謂“安倍經濟學”與削減政府赤字南轅北轍,使得政府捉襟見肘。此外,日本國民生育率極低又嚴重老齡化,勞動力嚴重不足,經濟潛力無法釋放。

 

      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使得日本如坐針氈,再不擾亂中國的發展節奏,就失去了和中國一爭高下的最后機會。日本政府孤注一擲:推動修憲、解禁集體自衛權、跟隨美國不加入亞投行、在TPP前景黯淡之時仍急于通過TPP、計劃斥巨資部署薩德系統……種種舉動恰恰反映了安倍政府的極端焦慮。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趁火打劫,完全日本本屆政府的風格。

 

      2制裁實踐,三方難以步調一致

 

      美國在貿易領域對華保持強硬態度的可能性較大。

 

      2016年,美國企業投資疲軟,商品庫存積累減速,經濟增長不及預期,IMF已將美國全年經濟增長值從2.2%下調至1.6%。

 

      本次美國大選充分暴露出美國國內強烈的反全球化情緒,特朗普在大選中的承諾也為其施政帶來一定壓力,短期內,即便不對中國產品征收45%的關稅,他在貿易問題上的強硬態度也很難改變。

 

      因此,在未來一段期間內,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會呈加劇之勢。

 

      歐盟對待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十分糾結。

 

      其一,各成員國立場不一。荷蘭、比利時等北歐國家一向較為支持自由貿易,傾向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南歐經濟更不景氣,尤其鋼鐵業等傳統制造業比重較大的國家如意大利對此則持反對態度;德國與中國貿易額占據歐盟與中國貿易額的50%,但德國國內各行業對此意見不一,嚴重牽扯了德國政府的立場。

 

      其二,在歐盟決策層面上,立場也不一致。歐洲委員會出于重視法律解釋的立場,對認定中國為市場經濟體制方面,持較為積極的態度;而歐洲議會在今年5月12日的投票中,以壓倒性的優勢反對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提出的區域內投資計劃“容克計劃”,又十分依賴中國的資金協助。

 

      多層次治理結構下,歐盟的集體決策模式一方面加大了中國影響歐盟決策的難度,但另一方面同樣使得歐盟很難團結一致、大幅增加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救濟措施。

 

      但無論如何,歐盟必須修改其反傾銷制度,否則中國可以通過WTO上訴機構起訴其立法違反《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法律義務。對此,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寧在今年7月20日的記者會上已經表示,將取消根據是否屬于市場經濟國家的判斷來確定不同的反傾銷措施。

 

      貿易保護主義并不符合日本的利益。

 

      盡管日本的經濟外交政策一定程度上依附于美國,但在實踐中未必會大幅度提升對華產品的貿易救濟措施,主動發起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

 

      實際上,中日產品互補性大于競爭性,并沒有特別突出的矛盾,日本也沒有歐美那樣嚴重的就業壓力。并且,根據日本財務省貿易統計,2015年中國在日本貿易總額中所占比例為21.2%,自2007年以來連續9年居于首位,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進口來源地。

 

      作為一個嚴重依賴出口的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并不符合其自身利益。因此,日本歷年來主動發起貿易救濟措施的次數并不多。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1991-2015年間,日本共發起反傾銷調查的數量為14起,其中針對中國產品的僅有4起,相比美國的190起和歐盟的161起,這實在算不了什么。

 

      如果TPP順利生效,日本經濟則可借此逐漸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也許有底氣對中國采取更加強硬的姿態(日本產品可以進一步擴大向美出口,同時,由于成本優勢,東盟整體可能會超越中國,成為日本最大的進口來源地)。然而,TPP如今瀕臨破產,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主動挑起貿易戰的可能性并不大。

 

      3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如何應對?

 

      WTO統計,2015年10月-2016年5月,G20集團成員實施了145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為2009年以來最高水平。僅2016年的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就遭遇來自21個國家(地區)發起的91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同比上升44%。從中可見,全球貿易格局日趨內向發展。

 

      今后,世界經濟仍然面臨嚴峻挑戰:

 

      *美國政府換屆,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加大;

 

      *英國脫歐事件影響繼續發酵,歐盟內部政治、經濟、社會可能將遭遇進一步的沖擊;

 

      *新興經濟體的經濟雖然增速較快,但結構調整任務艱巨,發展很不平衡;

 

      *世界經濟總體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全球保護主義勢力抬頭。

 

      對此,我們仍大有可為,不必過于悲觀。

 

      首先,這屆美國政府中,商界精英陣容空前,其務實作風可能給中國乃至中美合作帶來機遇。

 

      商人本質使特朗普更注重現實的經濟利益,不會過度糾纏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等問題。從其競選以來的言論來看,他認為中美之間當前主要矛盾在于匯率、貿易赤字、知識產權、市場準入等公平貿易方面。

 

      其內閣人選中,有不少商界精英,如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財政部長史蒂芬·奴欽、白宮首席戰略顧問斯蒂夫·班農等。據CNN最新報道,埃克森美孚的首席執行官蒂勒森很可能會出任國務卿一職。如果其當選,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沒有公職經驗的國務卿。

 

      這屆美國政府陣容可能給中國帶來機遇。對此,中國應化壓力為動力,堅定不移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框架,深入推進新一輪的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提高貿易和投資便利化、自由化水平,積極融入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

 

      如果能很好應對挑戰,中美彼此間在商言商,或許反而可以開展更多合作。

 

      其次,對于歐盟,英國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正因為英國脫歐,可以自主決定其經濟政策。如果歐盟在此問題上與中國傷了和氣,反而給英國提供了大好機遇。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0月10日報道,英國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在華盛頓表示,“我們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的立場是,我們對中國做出了一些承諾,相信我們必定會沿這條道路走下去。”

 

      如果英國確實遵守《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的法律義務,在反傾銷程序中,不再對中國適用歧視性的“替代國”制度,中國可以在對外事務中,尤其是投資方面,加大對英支持力度。中英加強合作,勢必會對德法等國產生不小心理沖擊,促使其在此問題上盡快遵守對華承諾和WTO義務。

 

      再次,中國政府應做好充分準備,應對更多貿易摩擦。

 

      WTO進口成員方對我國出口企業發起貿易救濟措施時,我國政府應從宏觀上加以管理、協調和指導,幫助企業進行應訴。

 

      如果美歐日等國繼續在貿易救濟制度中,對中國企業沿用非市場經濟規則,違反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d)款和WTO不歧視原則,中國政府應向WTO爭端解決機構提出申訴,從國際法層面上切實維護我國出口企業的合法權益。

 

      此外,對于無理對我進行貿易制裁的國家,我們也應毫不手軟,但應做到目標明確且能夠準確打擊對方,要選取對于對方具有重要經濟和戰略價值的產品和行業進行懲罰,這樣才更容易達至制裁目的,確保經濟外交目標得以實現。

 

      最后,就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仍須再次強調: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從未宣告中國是“非市場經濟體”。

 

      爭取他國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是中國入世未滿15年,為避免適用“非市場經濟”規則,才一度成為中國經濟外交的工作重點。中國入世15年之后,在反傾銷調查領域確定中國產品正常價值時,“非市場經濟”規則理應自動終止。其他國家是否認可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都不能改變這一規定。

 

      綜上,盡管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出口貿易與美歐日摩擦總體上會有所加劇,但美歐日協調一致針對中國的可能性并不大。日本作此宣示,更多帶有政治意味,未來究竟如何行事還不一定。歐盟近年來的很多對外決定更是沒有一味追隨美國,有較大的獨立性。美俄若真的走近,美歐之間很可能會出現隔閡,歐盟會采取怎樣的對策很難預測。

 

      總之,大家均基于各自利益,視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決定經濟政策,而與中國展開貿易戰絕非理性決策。

 

      (作者柯靜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來源:瞭望智庫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