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青年人對政治的認識,有兩種傾向應該引起重視。一種是講起理論侃侃而談,但涉及到具體問題,又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還出現偏頗或偏激的言行;第二種是認為自己離政治很遠、“政治很空洞”,所以“不關心政治”,甚至產生政治冷漠傾向。
眾所周知,政治是利益的集中表現。人都是有利益的,沒有人能躲得開政治。對利益的認識不同,實現利益的方法途徑就不盡相同;各階層因其利益訴求不同,政治訴求也不相同。
不同黨派因代表的階級不同,其利益觀就不同,所以執政方式也不同。西方政黨都貼著“民主”標簽,宣稱以民意為基礎執政,導致其政策多受媒體左右,重大問題交全民票決,所以“英國成功脫歐”、“蔡英文成功上臺”、“特朗普成功當選”……其弊端顯而易見。
毛澤東的話一語中的:“根本利益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民眾所處的層面無法意識到如何實現根本利益,只有經過共產黨的教育和引導,民眾才能認識到應該如何實現符合自身需求的利益”。
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從字面上看似乎和“以民意為基礎”相近,但實際上卻有本質的區別。首先,為人民服務不是滿足所有人的眼前利益。朋友們都知道,如果我國當初把發展“兩彈一星”的資源都用于解決民生問題,就不會有以后幾十年和平發展的機會。其次,共產黨能夠看到人民的根本利益。清朝末年,從光緒、康有為開始,有多少黨派、志士救國圖強,甚至獻出了生命,最終都沒有成功。究其因都是看不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得不到群眾的支持。是共產黨認識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土地問題”,從而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第三,共產黨不是代替人民實現利益,而是帶領人民、和人民一起去實現利益,人民是主人,代替和帶領一詞之差,所蘊含的力量卻存在巨大的差距。
由此可見,“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顯著標志,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基礎。
很多人不理解“政治是方向、政治是大局”這兩句話,他們認為都是空洞的口號。政治是人民根本利益的體現,實現人民根本利益當然是方向。政治是大局就更容易理解了,當年,漢高祖劉邦逝世不久,匈奴王冒頓曾給呂后寫過一封信,大意是:你丈夫沒了,我妻子也死了,不如我們倆一起湊合著過吧。這封信顯然是對大漢的羞辱,由于當時國力不足,呂后選擇了忍耐。給冒頓回信說:我老了,不宜再嫁,選一個年輕公主嫁給你。也正是呂后的忍耐,贏得了大漢發展的時間,才有了漢武帝勇猛、壯烈、輝煌的時代,這就是大局。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