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策主張的本質是一個帝國在過度擴張后、以固本培元為目的的主動收縮,他是在以咄咄逼人的進攻性戰術開展戰略性退縮。正因為他的根本目標是重振美國實體經濟,夯實美國經濟基礎,從這個意義上看,他上臺給中國經貿帶來的不僅是爭端風險上升的不確定性,更有廣大的潛在商業空間。
美對中國新發起的貿易裁決不能算到特朗普頭上
問:特朗普上臺以后,美國對中國做了多個貿易裁決,這是在準備掀起貿易戰嗎?您的判斷是什么?
梅新育: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澄清以下兩點:第一,貿易戰指的是有來有往的,規模較大的貿易爭端,當前還沒有達到;第二,美國對華貿易爭端壓力有上升之勢。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全年美國對華合計發起貿易救濟調查20起,比上年猛增81.1%,涉案金額37億美元,同比增長131%。日前美國商務部就對華不銹鋼板材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終裁的稅率之高,更堪稱“變態”。
但問題是,這些爭端都是奧巴馬執政時期發起的。每項貿易爭端從發起到裁決通常要一兩年,能夠算到特朗普政府頭上的對華貿易爭端還需要過段時間才能出現。
特朗普對全球化的認識比一般政客更深入
問:特朗普剛剛上臺,就迫不及待地退出了TPP,這個本來被認為是用來牽制中國的組織不敵特朗普反對全球化的決心,加上歐盟目前面臨的困境,全球化真的走到盡頭了嗎?特朗普為什么如此堅定地反對全球化?您如何看待特朗普身上的反全球化標簽?
梅新育:我不認為TPP能夠作為全球化的代表性組織,這個所謂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卻把第一貿易大國中國排斥在外,這只能說明,它并不是一個純粹的經濟組織,而是帶有政治意圖的。
主要還是想要針對中國,但是他們的策略并不是通過增強美國實體經濟部門實力來與中國競爭,而是企圖通過給予力圖趕超中國的后發競爭對手更好市場準入條件而削弱中國,好比日俄戰爭時期清政府宣布“中立”一樣,對中國的后發競爭對手有利,但對美國自己長期實力未必有利。所以,特朗普的退出并不能算是全球化的倒退。
特朗普并不反全球化,只是認為原來反全球化的模式美國受益不多,而且以前的全球化模式對美國國內的宏觀經濟來說并不可持續,再有,在過去30多年的全球化進程中,帶給美國的利益在國內的分配并不均衡,上層社會從事虛擬經濟的部門和底層社會受益很大,但真正承擔了大多數稅負的中產階級和實體經濟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收益,使得美國傳統主體民族白人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再有,特朗普是一個商人,他的生意遍布全世界好多國家,他比單純的政客對全球化的切身體會更加真切。
特朗普只是想對當下全球化模式做調整,并不能與反全球化混為一談。
電子產品和汽車產業或將成為中美貿易摩擦中的第二個“鋼鐵行業”
問:特朗普在競選的時候屢次提到中國正在搶走美國制造業的工作機會,而重振制造業也是特朗普新政的重要一環,市場普遍擔心的是,特別是在特朗普想要重振的行業中,可能中美之間的摩擦會加大,您怎么看?
梅新育:我個人估計,特朗普上臺之后今年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不會少,很可能會繼續增加。
中國已經連續二三十年是全世界最大的反傾銷目標國,中國就是在對華貿易摩擦的進程中成長為第一制造業大國和第一出口大國,有豐富的應對經驗,貿易摩擦嚇不倒我們,而且美國能夠對我們發起的貿易爭端壓力也是有限的。
首先,以去年37億美元的涉案金額看,其在中美貿易總額中的占比并不高,以鋼鐵為例,現在我國對美國的鋼鐵出口僅90多萬噸,但中國每年所有出口鋼鐵總量有1億多噸,對美出口所占的比例很小,對整體的出口影響不大。
況且,處理這樣的貿易爭端案件時間曠日持久,對我們產業的影響形成緩沖。再加上過度的貿易保護并不利于形成良性的競爭業態,對美國國內產業發展也有不利之處。
其次,以中國經濟當前的體量和“江湖地位”,如果發生無可挽回的國際性、世界性經濟貿易下滑,我們不必徒勞地追求將本國增長率與歷史數據縱向比較。只要能保證增長實績與別國——特別是主要競爭對手橫向比較好,我們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就會上升、所占份額就會擴大,就仍然有利于我們“防范被趕超”。甚至,只要穩得住陣腳,多來一兩場全球經濟危機反而有助淘汰一些競爭對手。
試想,如果沒有索羅斯在1997年挑起東亞金融危機,中國怎可能那么快在東亞新興經濟體中脫穎而出?次貸危機同樣顯著提升了中國經濟貿易在全世界的份額:2007年,中國實際GDP占全世界10.8%、新興市場的24.8%,貨物服務出口占世界7.8%、新興市場的23.2%;到2015年,中國實際GDP占全世界17.3%、新興市場的30.0%,貨物服務出口占全世界11.6%、新興市場的31.7%。
所以說,在貿易層面,肯定首先是要爭取中美雙贏,若兩敗俱傷,把全球貿易拖下水,目標是我方在全球貿易體系中份額、地位仍然相對上升。打麻將自己和不了,也要讓別人和不成。把這話說透,讓對方死了用貿易戰訛詐中國這條心。
問:您認為可能會增加的貿易爭端會在哪些行業?
梅新育:電子、汽車產品等行業概率最大。因為這些行業規模較大,而且也被雙方重視。
特朗普政策主張的本質是一個帝國在過度擴張后的主動收縮
問:從中美之間的出口依存度看,中國經濟對美國經濟的依存度更大,如果說貿易摩擦增加,雖然說在世界貿易份額中的地位不會下降,但受到的傷害是否會比美國更大呢?
梅新育:單單從出口依存度看,中國對美國依存度確實是高,但是美國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也很大,沒有大量廉價的“中國制造”,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率不會是現在的水平,美國大多數國民目前的生活水平也會下降。沒有大量的中國資金去購買美國債券,美國金融市場的運行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平穩,所以中美這種經貿關系是一個包羅萬象,牽一發動全身的復雜事物,不能只看出口依存度來判斷。
問:面對這樣一個特朗普時代,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
梅新育:從政府方面來說,要探索的是如何“捋”好特朗普政府的毛,在積極防備的同時,也要積極把握特朗普時代的新機會。
特朗普政策主張的本質是一個帝國在過度擴張后、以固本培元為目的的主動收縮,他是在以咄咄逼人的進攻性戰術開展戰略性退縮。也正因為他的根本目標是重振美國實體經濟,夯實美國經濟基礎,從這個意義上看,他上臺給中國經貿帶來的不僅僅是爭端風險上升的不確定性,更有廣大的潛在商業空間。
倘若特朗普政府實施的經濟政策能夠切實降低美國國民儲蓄的赤字,那就意味著中國產業能夠獲得一個更可持續的巨大外部市場,也意味著整個國際經濟體系的穩定性改善。
因此,對于中國而言,最好的辦法是尋求以合理條件與美國達成一系列經貿協定,中美兩國同步開展經濟發展模式調整,實現兩國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步增強的雙贏,也為整個世界經濟創造更穩定、更樂觀的基調。比如特朗普極力推動的基建,對中國的設備制造和材料企業都是機會。此外,特朗普時代,美國對華出口的天然氣和石油或將迎來大發展的機會。
畢竟,在中美貿易中,雙贏的成分在80%左右,剩下的那部分可能在有一些利益分配的摩擦,但整體仍是雙贏,擴大互利的一面,控制摩擦的一面,這才是主流。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被隱去的特朗普講話內容是什么?金燦榮:特朗普的亞太政策還沒有成型
2017-11-12鯤鵬友:親愛的同胞!聽完特朗普外孫女背唐詩,你還欠空軍節一次致敬!
2017-11-12?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