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一貫重視學習和總結歷史,一貫重視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歷史雖然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但總會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出現在當今人們的生活之中。我國傳統思想文化根源在社會生活本身,是人們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情感樣式的集中表達。古代思想文化對今人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影響。我們要對傳統文化進行科學分析,對有益的東西、好的東西予以繼承和發揚,對負面的、不好的東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認為;改革開放搞市場經濟完全是在瞎折騰,實際的現實就是勞民傷財資源浪費,導致資源匱乏環境惡劣。更實際的現實就是導致中國共產黨失去領導工農的權力,計劃經濟時代的中國農民和中國工人,是完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勞動生產的,中國共產黨根椐國民需要,有計劃地讓農民工人生產,工農安居樂業,黨國政權穩定。搞市場經濟后,中國共產黨把中國的農民和工人推向市場,失去領導的農民工人只好給資本家打工,拿資本家的工錢被資本家的剝削受資本家的領導聽資本家的話。兂形中使中國共產黨失去了領導工農的權力,這個后果是十分嚴重。
國家的經濟肥大不等于國家的強大,經濟肥大是一個沒有骨頭的大胖子,重量不是力量,不能錯把重量當力量。主動性和積極性完全可以以道德教育的引導和賞罰分明的制度解決的,而不能以為私心可以刺激生產力,提高積極性,就充分利用私心強國,把什么都推向市場,讓市場自由競爭。引發惡性競爭、短期行為,導致經濟危機;在收入的分配上,會造成社會分配不公,加劇貧富的矛盾;在意識形態和社會生活方面,會產生拜金主義等消極現象。也就是導致資源浪費,環境變壞,勞民傷財,貧富不均,民無誠信,官無道德,人民為了錢坑蒙拐騙,官員為了錢貪贓枉法,政府為了錢出賣土地礦產資源,搞市場經濟完全是在搞垮中國。
據澎湃新聞等國內多家媒體報道,美國硬盤巨頭希捷科技1月7日突然宣布關閉位于蘇州的工廠,并裁員2000人。在這一天,希捷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員工收到了工廠將關閉的通知,要求所有離職員工于1月11-18日辦理員工離職手續。
近年來部分日資、臺資、港資和韓資以“正常業務調整”為由,逐步開始撤離中國(大陸)之后,最近又有美資和新加坡投資及中國有些企業也加入撤離中國的大軍中。又有漢奸賣國的人跳出來游說講是中國稅收過高引起的,要求政府減稅優待外商。
前不久,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對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作出部署。《通知》指出,利用外資是我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和開放型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進一步積極利用外資,營造優良營商環境,優化服務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我認為:中國政府應該盡快糾正,改革開放中的錯誤政策。外資關廠撒離中國,這是中國國、民、黨天大好事。外資來中國投資,無非是為了掙中國的錢,不是為了掙錢來干嘛呢,難道外國人是雷鋒?顯然不是的。為什么中國不自己投資自己掙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千方百計地吸引外資,讓外國人在中國投資辦廠,用中國的人力和土地水電礦產資源制造外國所需產品,出口賣給外國,中國賺了很多外匯。
但是,中國的外匯卻買不到外國的先進產品,外國不賣給中國,肯賣給中國的都是低端產品和垃圾。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外匯就花不出去了,只能買美國債券吃利息。就這么循環至今,中國現在擁有很多外國債券。外國債券就等于欠條,白紙一張,美國會還給中國嗎?
并且,濫采資源破壞環境制造東西出賣給外國,造成中國現在資源匱乏,霧霾常生,給國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后果。礦產資源是稀缺的、不可再生的。美國是藏著礦產資源不開采只印錢購買外國的礦產資源,日本是買了外國的礦產資源埋在地下填在海里,而中國是到處開采礦產資源出賣給外國。中國為什么不向美國學習自己印錢投資呢?
中國現在產能過剩,東西賣不出去,大批企業破產或者停產,造成工農失業。主要原因是處于最底層的廣大人民無錢消費。據不完全統計,中國80%的財富集中在0.4%的少數人手里,即使這一小部分人拼命的消費,橫著花,豎著花,站著花,躺著花,也消費不了多少,對拉動消費無關痛癢,也就是說,中國的大部分資金都被凍結了,成了名副其實的死錢。這就是貧富兩極分化造成的嚴重后果。是貧富差距造成的,這是私有制的必然。很大一部分民眾手中沒有錢也無積蓄,無法消費。
事實上是有效需求不足,就是說老百姓太窮了!產能過剩,只不過是一個彌天大謊,是一塊隱瞞事實真相的遮羞布而已。大量老百姓沒錢消費,導致許多企業產品賣不出,從而使企業運營出現困難,企業運營出現困難就要減少工人,企業減少工人就使很多人沒事干,很多人沒事干就掙不到錢,這就惡性徝循環起來了。我認為;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農業和城市基礎設施的投入。不但能解決產能過剩和就業壓力問題,還能大大地提高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沒有投資就沒有建設項目,沒有建設項目就不需要工人和建材。政府應該先拿錢出來投資立項,有錢有項目了,就可以消化建材促進就業了,人民有事干就有錢了,人民有錢就會買房和各種生活家電用品了,這樣就循環發展起來了。
中國不要擔心工農失業產能過剩問題,近年來,常有新聞報道;中國產能過剩,工農和大學畢業生及退隊軍人就業困難。然而,現實中的中國,一邊是國家產能過剩,一邊是人民缺醫少房,現在農村有不少破舊的公路房屋,甚至土路草房,還有很多破舊的衛生所校舍,就是城市里也有很多破舊的樓房街道。
以上建設需要很多資金和建材及人員的,政府不用為錢多而發愁去購買要不回來的美國債券,政府不用為產能過剩而發愁搞想辦法出賣給外國,政府不用為農民,工人,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的就業問題而發愁搞勞力輸出。政府也不用為政權能否長期穩固而發愁,你給人民辦這么多好事,人民擁護還來不及!
政府為人民辦事不要計較盈虧,沒錢印錢就可以了,其實干這些事,政府負責生產錢就可了,政府拿錢給建筑企業,建筑企業拿著政府的錢叫農民工干活就行了,工農掙的錢向政府買水,電,燃氣,廣播電視,網絡等,錢又回到政府手里了。有些經濟磚家可能會說,大量印錢會引發通貨膨脹,我認為通貨膨脹不是因錢多,而是因為缺貨,比如目前的鋼筋水泥過剩會漲價嗎?
政府其實也不用大量印錢,取消存取款實名制就可以了,使那些有錢的貪官和富豪敢于存款。目前因實行存取款實名制,造成貪官富豪不敢存錢,有些貪官富豪把幾個億的錢都存家里。國家領導人應該想開點,不管什么錢,存進來就都是國家的錢,一個人不管有多少錢,除了吃住穿,還能干嘛,花不完的錢自然就變成為國家的錢了,國家利用內資投資就可以了,根本就不需要也不應該吸引外資掙的。
我認為;理論是不是真理絕不能由主觀說了算,必須經受客觀現實的檢驗,如果我們通過對客觀現實的觀察發現,理論與我們所觀察到的客觀現實相符,那就證明它是真理,反之,如果我們通過對客觀現實的觀察發現,理論與我們所觀察到的客觀現實不符,那就證明它是謬誤,理論究竟是真理還是謬誤,只能由客觀現實來決定。
首先;通過一個例子比較一下計劃經濟體制和市場經濟體制:一個班有100個學生上課,現在要給學生們排坐位。應該按照什么原則進行呢?有兩種選擇:第一,抓鬮,抓著什么位置坐什么位置,但是這樣一來,矮個子的、視力不好的學生可能就坐在了后排,他們的聽課質量就得不到保證。第二,由老師按身高和視力排位子。不過這樣在高個子和視力好的人眼里就未必合理了——長得高是錯誤嗎?視力好是錯誤嗎?
抓鬮有利于“公平競爭”,有利于發揮個人優勢(如果嫌抓鬮不過癮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解決,自由搶坐,包括武力),這樣一來,可以充分的實現“個體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因為身高和視力不好而又坐在了后面的學生的聽課效果又如何保證呢?按照優勝劣汰的原則看,他們是活該自己倒霉。不過,他們聽不好課,他們就有可能就直接不好好聽課了,自暴自棄,在班上交頭接耳,坐小動作,影響課堂秩序,反過來也會影響別人聽課,這個惡果誰來付?這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頹廢主義盛行的原因。因為真正的公平沒有了,某些個體的利益得不到保證,整體利益最大化無人管,人人只管個人利益最大化了。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人們首先關注的是整體利益最優,所以才會有雷鋒,才會有助人為樂,人們才會追求精神享受和精神滿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首先關注的是自己得到了多少物質利益,所以,陪陌生人聊天都要收費,還美其名曰“心理醫生”;給人指個路都要收費,因為“信息值錢”。回家陪自己的父母聊天要不要收費?為教育孩子學好打他兩巴掌要不要讓孩子給自己打欠條?當我們眼里只有錢的時候,這個世界就變成了獸性的社會——甚至連野獸都不如!野獸不會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去殺死同類,它們會為了爭奪食物、配偶、權利和地盤而爭斗,但誰都不會去殺死失敗者。而人類呢?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同類的黑槍之下,這些人中有許多都是死在自己曾經的朋友手中。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一個個體,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在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為達到這個目的,都不惜損害他人的利益。所謂的法律只是為了防止過度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既便如此,違犯法律的現象還是層出不窮。為什么?制度使然。讓人們首先考慮如何實現個體最優的制度本身就是在放縱人們的貪欲,而所有的經濟犯罪行為都是由貪欲而生。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則不然,每一個個體都是在為實現整體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要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自然不能損害他人的利益。這樣的制度本身就是在努力讓人們去控制自己的貪欲、讓別人生活的更好。在這樣的制度下,經濟犯罪行為自然要少的多。這就是計劃經濟的制度優勢。舉個例子,一家私營企業可以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去偷排污水,一家以社會利益最大化為核心的集體企業卻絕對不可能這么做。相比之下,哪種企業對社會更有利?
本來,當人類解決了生存需求之后,更多的應該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可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有人都在貪婪的追求物質滿足,結果是越富有就感覺越不滿足。正如那句話所說的:財富就象海水,喝得越多就越渴。越富有卻感覺越忙碌,越沒有時間享受生活。這又是何苦?人生下來難道就是為了受罪嗎?正如老子所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物質的追求是沒有窮盡的,而且,人們會因為對物質的追求而暴發無盡的沖突(極端形式就是戰爭)。這與人們追求幸福的目的是背道而馳的。
金錢只是人類謀生的手段,不是人類生活的目的。有錢和幸福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有錢代表的是物質滿足,而幸福代表的是精神滿足。有句話叫“助人是快樂之本”,這句話有道理嗎?有。助人之后可以獲得“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本身就是需要別人來承認的。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馬斯洛的這一理論是正確的,并且被廣泛應用于管理工作當中。但是,站在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站在追求物質滿足的角度看,助人為樂無疑是錯誤的。獲得物質滿足不代表幸福,幸福產生于工作的過程之中。當所有的人為了追求自己的物質利益而不惜一切代價的時候,手段就異化成了目的,真正的目的卻達不到了。而且,所有的人都放縱自己的需求的時候,就意味著要透支地球的供給能力,結果就是生態環境的嚴重惡化。環境惡化的結果是什么?我們追求來追求去究竟是為了幸福呢還是為了自殺呢?
中國自經濟體制轉型以來,社會發生急劇變動,而且長期以來法治不彰,貪官橫行,少數人先富起來,富得冒油,而且富得令人莫名其妙,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弱勢群體仇富情緒彌漫。凡此種種老百姓看在眼里,一股怨氣憋在肚里,這種負能量的積累后果十分嚴重
當今中國很多社會問題,都是在市場化的道路上走的太遠的結果,然而,中國的現實是,一旦有人指出過度市場化的不良作用,立即有一批人跳出來說:你是要回到計劃經濟,是反市場化,是極權。這種極端化的思維比較幼稚或偏執,似乎世界上只有非此即彼兩種選擇。要講大道理也很簡單——市場化講究競爭,競爭就會有成功者和失敗者;如果只有徹底市場化,那么,失敗者只好自認倒霉,某些國家大量的貧民窟就是一個例子。而好的政府應該起到的作用是,為失敗者或剛起步者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即便失敗,也不至于徹底絕望,政府還給“競爭失敗者”提供了重頭再來的可能。因此,政府力量對徹底的、過度的市場化進行調整,并不是反對市場化,而是讓市場的自由競爭更加公平、更有保障。非此即彼的對立觀念,對于理解這一選擇沒有益處。
但是,我們必須問一個問題:為何市場經濟、計劃經濟兩者極端對立的概念,在中國會有如此強大的輿論基礎?這里不得不說到外國資本在中國市場化中的角色。只有中國徹底市場化,外國資本才能在中國如魚得水,憑借它們強大的經濟實力,在“自由競爭”中擠垮中國資本,占有最大份額的中國市場。如果中國只是有控制的市場化,而不是絕對自由的市場化,也不是在腐敗權力配合下急速滑向徹底的市場化,那么,外國資本可能占據的主導地位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國內資本配合外國資本大肆分贓的蛋糕也會縮小。因此,外國資本以及他們的代理人幾乎無一例外地要求中國市場化越徹底越好,以便他們大展拳腳。因此,當今天的中國不得不面對過度市場化造成的問題時,以外國資本為背景的輿論,常常會說:那是市場化還不夠、還不充分的結果。但是,當中國全面徹底市場化后,外國資本獲得了極大的好處,它會用實際方式安撫“競爭失敗者”嗎?它只會拿著他的巨額利潤走人,并理直氣壯地說,那是你們政府的事情。然而,當所有資源都被市場占有,政府又能拿出什么來給“競爭失敗者”提供保障呢?
所以,當中國政府要實行有控制的市場化時,首先提出反對和質疑的,往往都是外國資本。例如,醫療如果由政府提供基本保障,外國資本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巨大的市場被縮小了,能夠擠入的余地很小了。為了他們的利益,他們所操縱媒體和輿論,往往會把政府的行為歪曲成計劃經濟、反對市場化。 在其背后,我們不得不警惕外國資本的鼓動能力。一旦中國的市場化不再是徹底的市場萬能思路,外國資本攫取中國市場的可能性就降低,外國資本在中國市場占據主導作用的可能性也會降低,這是他們必然要大大反對的。事實上,市場化從來都不是萬能的。雖然西方理論中有一個流派以市場化為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但西方社會同樣有不同于此種觀點的流派,并在具體政治中得到體現。當今中國在教育、醫療、住房問題上已經遭受過度市場化的危害,在電視乃至網絡等媒體上,現在就應該開始尋找一種方式,既能實現良性的市場化,又能避免過度市場化的弊病
幾千年間,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辛勤勞作的剩余,以金銀珠寶的形態留于世。在封建王朝時代,皇權至上,金銀珠寶大都集中于皇宮。“火燒圓明圓”,強盜們掠奪走的是許多代中國人創造出來、節省下來、留給后代的財富。國民黨政府撤向臺灣島,帶走的是屬于當時4.5億中國人的黃金儲備。戰火的摧毀,撤離大陸之際的有意破壞,使得原本就薄弱的工業設施、公共設施所剩無幾。1949年,在中國大陸,成規模的生產要素只有兩樣:土地、人(大部分是農民)。
面對一窮二白,中國共產黨率領4.5億中國人,白手起家!農民勞作于土地,生產出農產品,是主要的積累來源。農產品出口,(主要從蘇聯)換回原材料、設備、技術、建設工業。農民、工人一方面維持最低限度的消費,勒緊褲腰帶,一方面埋頭苦干,接近極限地勞動。科學工作者們基于責任感,忘我工作,在艱苦的條件下,甚至以算盤代替計算器,計算龐大的數據,創造了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奇跡。極有限的戰略威懾力量,嚇退了外來入侵。
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由強有力的政權統一配置資源。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在國際封鎖的惡劣環境里,快速地建設起初具規模的工業和公共基礎設施。恰恰是由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分配制度,以糧票、油票、布票為表征的絕對平均分配,使得即使在最困苦的時期,絕大部分人還能維持最低限度的物質生活。
據說,“市場機制能有效地配置資源”,是建立在若干假設的前提之上的。比如:參與到市場中的所有主體(個人和企業)都分散決策,所有主體都是自利和理性的,所有主體都不造成外部經濟效應,云云。分散決策”?數以億計的主體各行其是、自己做主?知識的欠缺、信息的不完整,主體們只能是迷茫、無所適從、摸著石頭過河。盲目、混沌只會帶來浪費,不會有效配置資源。“自利和理性”?自利和理性彼此就有自相矛盾之嫌。現實中,見利忘義、利欲薰心,屢見不鮮。
如果是經營一家公司,當然是計劃得越周密、管理得越嚴謹、部門與部門之間步調越統一,公司的效率就越高,效益就越好。擴展到一個國家,統一經營整個國民經濟,道理也該一樣。何況,有的大型公司的經濟活動規模,比有的較小國家的全部經濟活動規模,還要大。無處不至的計算機互聯網,高速運算的超級計算機,為實時地、不間斷地收集和處理全部經濟主體(個人、企業、政府)的經濟數據,為精確地、極速地、高效地統一配置資源,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計劃經濟本有的優越性,已經能夠發揮。
關于“變”與“不變”的理論,應該可以達成這樣的共識,即究竟是“變”好,還是“不變”好?應該看具體事項,不應一概而論。某事項需要變時,對其進行變革,就是正確的。如果某事項不需要變時,卻對其進行變革,就是不正確。究竟是“改革”好,還是“不改革”好?同樣也是要看具體事項,不應一概而論。某事項需要變時,對其進行改革,就是正確的。如果某事項不需要變時,卻對其進行改革,就是不正確。所以說,離開具體事項講“改革”,“改革”無所謂正確還是不正確。對于改革的正確態度,應該首先區別什么事項應該改革,什么事項不應該改革,而不應該盲目籠統不加區別地認為1.“凡是主張改革都是正確的”。2.“凡是繼續改革都是正確的”。這樣,就出現了新“兩個凡是”的問題,重新犯認識論上的錯誤。
搞市場經濟,以為私心可以刺激生產力,提高積極性,就充分利用私心強國,我認為;搞市場經濟,在資源的配置上,存在盲目性和局限性,引發惡性競爭、短期行為,導致經濟危機;在收入的分配上,會造成社會分配不公,加劇貧富的矛盾;在意識形態和社會生活方面,會產生拜金主義等消極現象。也就是導致資源浪費,環境變壞,勞民傷財,貧富不均,民無誠信,官無道德,人民為了錢坑蒙拐騙,官員為了錢貪贓枉法,政府為了錢出賣土地礦產資源,搞市場經濟完全是在搞垮中國。
問題一:官員腐敗。官員受賄金額越來越大,丑聞越來越多。當官就是為了錢。縣級以下的官員幾乎都是用錢買來的,縣級以上說不準。貪污撈錢是他們的必然選擇,于是乎官商勾結,于是乎不送禮辦不成事,于是乎潛規則盛行,于是乎看不到法制的青天。于是乎找不到公平正義。于是乎民怨沸騰。官員腐敗讓中國得了惡性腫瘤,隨時會出現生命危機。
問題二:行業腐敗。由于當官的道德淪喪,所釋放出來的戾氣污染了整個社會風氣,各行各業無道無德,唯利是圖。食品、藥品、醫院、工商、監察、教育等等各個政府職能部門,哪個守住了自己的道德底線,哪個不是唯利是圖。行業腐敗已經讓中國全身腐爛,中國實質上已經處于無政府狀態。不論什么問題總是媒體先捅出來,那一次是政府職能部門先發現的問題,他們簡直是形同虛設。
問題三:政府職能部門不依法行政,處處是潛規則,處處伸手要錢,警匪一家。潛規則的烏云籠罩中國大地,看不到法制的陽光,中國離法制社會太遙遠,公平正義怎么能夠伸張,中國怎么能夠步入現代化。
問題四:電力、銀行、鐵路、電信、央企這些壟斷行業,還有公務員,沒有人情關系、不花錢別想進去。一是引發財富不公,二是阻塞人才流動。中國80%的人認為自己大材小用,這必然造成人才的浪費,及怨聲載道。人盡其才才是一個有未來的國家,社會壁壘的形成極大的阻礙中國的發展進步,讓人看不到希望。
近十多年來,俄羅斯實行私有化,生產下降了50% ,物價上漲了幾千倍。私有化的改革,使少數人受益,絕大多數人受害。老百姓在十月革命后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國有資產,被少數蛀蟲侵吞。俄羅斯的鮑里斯 . 別列佐夫斯基等9 大富豪,控制了全國一半左右的資本。他們任意揮霍,荒淫無度。正如馬克思所說,他們“投機得來的財富,自然要在這種形式之中去尋求開心的用場,于是享樂變成淫蕩,金錢污穢和鮮血就同歸一流”。另一方面是廣大人民受苦受難,慘遭洗劫,兩手空空,40% 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
昔日強大的蘇聯隨著私有化而四分五裂,階級對立,民族矛盾加深,內戰不已,血流成河。昔日安定的社會主義社會,隨著私有化的改革,貧富懸殊,黑社會幫派普遍出現;道德敗壞,貪官污吏橫行,為了個人發財,不擇手段坑人害人。私有制逼良為娼,逼良為盜,逼良為匪,毒品泛濫成災,任你立多少法,任你抓多少人,殺多少人,都掃不盡黃、賭、盜、匪、娼、毒,因為私有制是萬惡之源。
一心只想個人發財,于是憑權仗勢,千方百計收刮老百姓的錢財。要發大財,迅速暴富,千載難逢的時機,莫過于將社會主義積累的公有財富一轉手之間化為私有。于是,他們打著紅旗反紅旗,披著共產黨的外衣干反共的事,貪污受賄,敲詐勒索,錢權交易,以權謀私,借紅掩黑,勾結走私,借口改制,化公為私,吃喝嫖賭,舞弊徇私,他們有意給共產黨抹黑,使黨的威信一落千丈,使不明真相的群眾遠離共產黨、討厭共產黨、甚至咒罵共產黨,共產黨的官僚如此自私自利,如此腐敗惡劣,遲早會不打自垮。待到老爺小戈宣布蘇聯解體,解散共產黨時,千萬普通黨員和億萬群眾卻沒有什么反抗。叛徒、內奸戈爾巴喬夫“我生活的目的就是消滅共產主義”的陰謀終于實現。當人民醒悟的時候,已經悔之晚矣!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在政治上遭到了西方列強的瓜分,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中國在經濟上再次遭到了西方列強的瓜分。所不同的只是19世紀末 20世紀初,西方列強是用各種條約瓜分了我們,現在西方列強則是用各種規則在瓜分我們。中國被瓜分的主要標志,就是正在成為西方發達國家隨意擠壓的"奶牛",身上被國際壟斷資本插滿了財富吸管,用斷子絕孫的資源毀滅式開發,所透支形成的巨大財富,就象長江大河般的流向西方發達國家,提高了西方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帶動了整個世界經濟的增長,卻唯獨犧牲了中國人民的福利,不僅是犧牲了這一代人的福利,更可怕的是掏空了子孫后代的資源基礎。可以說,用犧牲子孫后代資源基礎的辦法,來換取一代人的富足,已經是一種犯罪了,更何況這種資源的毀滅式發展,連這一代中國人都沒有享受到,完全被這一代西方人給消耗掉了。市場機制以來一些社會現象:
漲物價、砍福利、加稅收費、把巨額老百姓血汗換成外國白條。監獄式封閉工廠、工傷致殘后無情的掃地出門、天天殺人的礦難、殘酷盤剝、透支民工生命的私人煤窯、礦窯以及奴隸式的黑磚窯……
減員贈效、下崗分流、買斷工齡、畢業即失業、住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養不起老、轉基因糧、三聚氰胺奶、地溝油菜、毒假疫苗、豆腐渣校舍。
“房奴”、“車奴”、“婚奴”、“孩奴”、“白奴”、“卡奴”、“證奴”、“禮奴”、“安徽85歲老人餓死村干部稱‘誰叫他沒兒子’”、“重慶下崗女工在家餓死五年才被發現變成一堆白骨”……
“呼吸稅”、“不能因有人喝不起水就不漲價”……
敲詐勒索、巧取豪奪、橫征暴斂、打白條,暴力執法、暴力截訪、“用槍不當”、“跪倒,否則我斃了你!”“誰敢把他送到醫院,我就把誰嘣了!”、“死了有人買單”、“你們這些人算個屁呀!”“證人竟在法庭被‘依法’拘捕”……
強制拆遷、毀田蓋房、肆意污染、強行推廣轉基因主糧……
“性工作者”、“臨時性強奸”、“強迫嫖幼”……
刑訊逼供、草菅人命、“非正常死亡”、“躲貓貓死”、“俯臥撐死”、“發瘋死”、“激動死”、“睡夢死”、“洗澡死”、“鞋帶自縊死”、“摔跤死”、“遞紙死”、“妊娠死”、“洗臉死”、“喝水死”、“發狂死”、“摔床死”、“睡姿不對死”、“呼吸死”、“骷髏死”、“自行從高處墜下而死”……
群體事件、工人罷工、更有愈演愈烈之勢。在這些問題面前法律顯得無能為力,從改革開放時間過程看,法律定的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反而上述丑惡現象卻越來越多,這是為什么呢?市場經濟使中國道德和良知及信仰嚴重缺乏。
中國人只有私德而不講公德; 現在中國的各種社會問題已經是嚴重到我們不得不去面對的地步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在事實上我們已經沒有任何退路與任何選擇,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制止改變,再不調整我們自己的位置而去切身的行動,中國不是未來如何的問題,而是還有沒有未來的問題。
對于民眾來說,越來越沉重的生活壓力,醫療、住房、養老、失業像一坐坐大山一樣背負在人們的身上。城市里日益增多的貧民窟、農村里變得貧瘠的土地,不可挽救的生態環境系統的毀滅,日漸增多的各種社會問題……
我在這里不想過多的去強調這些社會現象本身,我只想透過這些現象的表面去探究它的本質究竟出了什么問題,是什么樣的原因?讓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里?是什么樣的原因?讓我們還慣性的維持著這樣生活。治理一個社會的成功之處不在于它的經濟如何發達,而在于能讓社會比較平穩、比較溫和地發展,讓社會心態正常地發展。
我們需要信仰,但信仰不只是宗教。比如,信仰正義,至少信仰“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這種信仰,也是宗教里包含的道德觀。但另一方面,我們社會目前還缺乏對做好事的鼓勵機制,對做好事的人缺乏尊重的培養。如果做壞事就會受到懲罰,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我們還會去做壞事嗎?
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家。
在這個人欲橫流、金錢至上、浮躁喧囂的年代里,只要我們的良知還沒有泯滅,神經依然敏銳,你就會時時刻刻體味到在我們的精神領域,在人們的道德、倫理方面發生的種種病變——諸如政治生活中的腐敗、貪污、瀆職、賣官買官;經濟交往中的制假販假、走私販私、不講信用、惡劣競爭、坑蒙拐騙;公共生活中人對人的陌生、冷漠、隔膜,對他人不幸的殘忍、麻木等等都給人留下世態炎涼、人心不古的感慨,它使一顆顆敏感而天良尚存的心靈在刺傷中顫抖失望,也一點點地侵蝕著、戕害著、敗壞著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魂魄。
難以想象,一個在各個領域都不遵守公共的道德、倫理、規范,沒有共同權威的約束,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私德、行規盛行的社會會是健全的。在物質繁榮、經濟發達的背后潛伏著國民道德、倫理的危機,而這種精神上、靈魂上的危機更深刻,也是更大的隱憂。
可見,市場經濟不僅能夠自發地激活人的貪婪等人性之惡,催生人性惡之基因迅速擴大、膨脹,而且還會抑制、腐蝕、摧毀精神文明的所有真善美!市場經濟本身沒有任何產生精神文明的內在機制,卻具有制造精神垃圾、摧殘精神文明的巨大魔力!小凱恩斯曾說:“惡實用,美不實用。”市場經濟的“實用”,必然引起人性惡的大泛濫,最終導致精神文明的瓦解與崩潰!
市場經濟的競爭環境,使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為了獲取最大利潤,逼迫商人不惜犧牲人格、道德。商人的壞心眼、一肚子壞水都是在市場競爭中逐步培養和訓練出來的。市場經濟培育的貪婪之惡,猶如基督教所說的魔鬼撒旦,它引誘人墮落的方法,就是鼓惑人漠視廉恥,只要出賣良心、出賣人格、出賣道德,要什么就給什么,包括名譽、地位、財富、權勢。市場經濟的魔鬼,就是利潤最大化的貪婪,令人不擇手段而罔顧“君子好財、取之有道”。不惜制造假冒偽劣產品、坑蒙拐騙、貪污腐敗、偷盜搶竊、謀財害命、走私、販毒、賭博、嫖娼賣淫、吃里扒外、瓜分國有資產、充當買辦內奸出賣國家利益……。這些喪盡良知、人格、道德的無恥行徑,確實能夠實現“心想事成”的夢想,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還能成為“風云人物”、“成功人士”!而且,一旦嘗到魔鬼給的甜頭,便一發不可收拾。雖然宗教上說,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可市場經濟卻從來都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對于沒有宗教信仰的商人來說,他們既不信神,也不相信有地獄,他們只信“錢”,只求今世享樂,快活在現實的“天堂”里!所以,市場經濟必然使社會墮落成群魔亂舞的世界,令牛鬼蛇神成為“精英分子”,讓妖魔鬼怪呼風喚雨、領導時代的潮流。這種“罪惡效應”造就了整個社會“逼良為娼”的大環境,不想學壞都不行,要想潔身自好也難!人品越壞,越有“錢途”、越有“出息”!老實人只能受苦一輩子。市場經濟逼迫人人必須學壞,社會面貌也就勢必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罪惡叢生!
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市場經濟,恰恰是最能刺激人的貪婪、最能膨脹人性之惡的載體,從而成為干壞事的最佳工具。所以,市場經濟雖然能夠創造社會財富,但是,創造物質財富并不意味能夠產生精神文明。它不僅沒有產生精神文明的機制,反而具有制造精神垃圾和腐蝕、摧毀精神文明的功能。市場經濟所創造的人類物質文明,往往需要付出人類的精神文明為代價!
從商人的經商過程就可以看到,一個人投身于市場經濟,如果想賺大錢,便很難保持潔身自好。他所賺得的錢財,往往要以付出人格、道德的代價!比如,一個本份的老實人,如果投入商界,剛開始進貨10元的商品,他賣12元,有20%的利潤已心滿意足了。但是,當他看見別人在賣15元、18元,他也必然會跟著漲價,直到最后可能會制造假冒偽劣產品,賺取100%、200%或更多的利潤。他漸漸地會失去原有的善良、本份、樸實等一切優秀品格,變成“唯利是圖”、“為富不仁”的奸商。他“在商言商”,慢慢地確立起“只有能賺錢的商人才是好商人”的價值觀。他會說:“我不是慈善家,商人的本份就是賺錢!”在商人的眼里,只要有市場需求,什么事都可以干、也敢去干!只要不被法律逮住,就是事業的“成功”!所以,許多“成功人士”,實際上正是未被法辦的罪犯!
在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制度下,人民不可能有真正自己的民主,不可能有真正自己要的自由,不可能有平等,不可能有公平,不可能有共享社會財富的權利和地位,更不可能有什么幸福!更不可能有什么共同富裕-------在一個姓私的社會里,沒有公,哪來的共?!能有的只能是勞役一樣的生活,只能是像豬狗牛羊一樣的活著!只能是像牲畜一樣地去自覓生活!死就死了,活就活著,除了金錢和利益,沒有哪一個資產階級會把你看的太重要!沒有哪一個資產階級會把你看的太在意!在他們眼里,每一個人都不過是一個與其爭食的競爭者,每一個人都不過是一個與其爭奪權利與地位的剝削者和被剝削者,受苦受累是應該的,人死人活是正常的,整個社會成了一個冷漠的禽獸世界、動物世界!有能力的勉強營生,沒有能力的只好去打工、去討要,甚至去賣血、去出賣自己的身體、去出賣自己的靈魂,只要能活著,只要能生存,不惜去當妓女,不惜去當漢奸,不惜去當賣國賊,不惜去偷、去搶、去掠奪,不惜去敲詐、去勒索、去坐牢,不惜去投機、去鉆營、去報復!趁機撈著機會的即蛻變為新的資產階級,繼續去剝削他人,撈不到機會的則一直是無產階級,一直是平民階級。窮的窮,富的富,兩極分化,爾虞我詐,相互傾壓,相互欺榨,社會撕裂。這就是市場經濟下的資本主義現實,這就是市場經濟下的資本主義本質現象!
市場經濟逼迫人人必須學壞,社會面貌也就勢必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罪惡叢生!現代西方經濟學家已經對市場經濟的弊端作了許多研究,也提出了不少理論,主要如下十點:
1有限理性,導致資源配置扭曲。消費者和廠商的理性都是有限的,這使得他們不知道,也不可能作出最優決策。
2不對稱信息,導致逆向選擇,資源配置再次扭曲,劣貨驅逐良貨。為此,人們不得不付出巨大的成本來進行矯正。
3風險和不確定性。導致決策經常失敗,造成世大的損失。
4外部性,導致環境污染、環境破壞。
5在公共物品的生產方面,完全失去調控效力。
6在宏觀上,市場經濟不能自動實現充分就業,需要政府干預。
7從動態來看,市場經濟不能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總會發生波動。
8市場調節是一種事后的調節,在供過于求,大量資源已經用于生產超過市場需要的產品時,價格才下降。此時已經形成大量的資源浪費。
9市場調節是一種成本巨大的調節。在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價格下降,生產減少,這意味著許多的工廠要破產,工人要失業。
10市場調節是一種遲緩的調節。在價格下降之后,生產并不立即就減少,而是還要繼續維持以往的生產勢頭,經過一段比較長的時候之后,生產才能減少。在這個生產逐漸減少的過程中,又有大量的資源浪費了。具體到我國,也許還應加上無序競爭帶來的浪費和低效率。
總之:搞市場經濟,在資源的配置上,存在盲目性和局限性,引發惡性競爭、短期行為,導致經濟危機;在收入的分配上,會造成社會分配不公,加劇貧富的矛盾;在意識形態和社會生活方面,會產生拜金主義等消極現象。也就是導致;資源浪費,環境惡劣,勞民傷財,貧富不均,民無誠信,官無道德,人民為了錢坑蒙拐騙,官員為了錢貪贓枉法,政府為了錢出賣土地礦產資源,武官沒血性,文官沒德行,國家無主權,人民無尊嚴,搞市場經濟可能會搞垮中國。
社會主義是將生產資料歸還全體人民共同占有,公有制創造的剩余價值即利潤歸還全體人民共享分配,不允許資本家獨占生產資料和獨吞剩余價值。資本主義是將生產資料由資本家獨占,雇傭勞動者創造的剩余價值由資本家獨占,不允許雇傭勞動者參與共享他們創造的剩余價值即利潤分配。兩種社會制度的斗爭目的,就是為了剩余價值即利潤。讓資本家獨占剩余價值就是資本主義,讓全體人民去占有剩余價值就是社會主義!現在是:打著走社會主義發展到共產主義道路的旗號,干著資本主義的勾當!
大鍋飯,三十多年來被資本主義小人罵,成了貶義詞,原因就是他們想自己多吃小灶,我們看,社會主義的性質就是大多數人民平等生存,吃一樣的飯,住一樣的屋,沒有誰敢搞特殊化,即使你是省長,也不比普通群眾多什么特殊的權利,大家在一起工作,生活,一個大鍋里吃飯,同舟共濟,同甘共苦,這樣的大鍋飯才真正體現了人人平等。而大鍋飯不等于大家白吃白喝,不勞動不奉獻,而是大家創造的勞動成果,大家在一個大鍋里吃,這才是社會主義性質。而小鍋飯,多是干部吃的,有錢人吃的,無形中培養了社會不平等思想,吃小灶,住別墅,和勞動人民脫離,這那里是共產黨干部,小鍋飯的出現,造成了兩極分化,而能夠吃上小灶的,肯定不是勞動人民。
吃小灶,很簡單不是社會主義的,如果我們家庭,家長都吃小灶,和子女吃的不一樣,你想這將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庭?子女怎么能夠高興。私有化和包產到戶分化了國民的團結意識,使國民成為一盤散沙。包產到戶還不利于農業機械化和除病蟲害,例如:一大塊地分成幾家,各家種的農作物不一樣,農業機械進不去,去除病蟲害的時候,各家不同時間打農藥,結果只驅不滅。既不利于農業機械化,也不利于除病蟲害。只有公有制和農民合作化,才能重新凝聚國民的團結一心。重新走上社會主義金光大道!在那個“大鍋飯”時代,創造出了很多奇跡:只用了二十七年的時間,就從一個真正一窮二白、叫化子起家的中國,發展到自己造出了萬噸輪船,自己解決了合成胰島素,自己生產了石油, 搞出了“兩彈一星”;造出了每秒運行上億次的電子計算機和超音速飛機;用自己的鋼材架設了南京長江大橋;8萬座水庫,大寨精神、紅旗渠精神顯示出“人民公社好”。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打破了帝國主義封鎖,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成為一無內債二無外債的世界強國!讓所有敵人都卡不住脖子的中國,讓世界矚目而望!
政府不應該不負責任地把什么都推向市場,讓市場自由競爭,那要你政府有什么用,應負起責任,領導人民有組織有計劃地生產國防和人民的需用品,讓人民各司其職,讓各地因地制宜,如果農民去干工人的工作,如果工人去干農民的工作,如果北方適宜生產的東西讓南方生產,如果南方適宜生產的東西讓北方生產,如果南方人到北方去工作,如果北方人到南方去工作,就會浪費很多資源。人員流動是需要車船飛機的,車船飛機的生產和運行是需要礦產資源的,人員流動還導致人們背井離鄉,離開妻兒老小去外地工作,使親人得不到常團聚,還易導致社會秩序混亂不安。
實行計劃經濟至少可以呈現幾大優長:第一,有計劃、集約型開發資源,能夠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迅速衰竭;第二,經濟穩健。商品開發生產以及人力資源的應用、社會服務領域可以不會因為供需矛盾而波動或劇烈波動,價格比較穩定,價格與價值的關系較為相應與平衡;第三,可以集中更多財力辦大事和應對不測,減少貧富懸殊,縮小差別。因此可以得出結論:計劃經濟不僅不是一無是處而且還具優長,市場經濟不僅不是萬能的而且還是有不可克服的弊端。改革不能制造矛盾,更不能改旗和易幟.。
一、教育改革
必須徹底擺脫教育產業化、市場化、商品化,回歸到“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上來。而絕不是“妄自菲薄、數典忘祖、去中國化、崇洋媚外”。
二、醫藥改革
必須徹底擺脫醫藥產業化、市場化、商品化,回歸到“救死扶傷,愛國衛生,人民健康”上來。而絕不是“小病大治、重復檢查、以醫養藥、賺錢第一”。
三、住房改革
必須堅持“基本住房找政府,改善住房找市場”,徹底擺脫“一切皆市場、一切皆商品、房價漲天價”,回歸到“住房用來住”的本質上來。而絕不是“炒買炒賣房地產”,投資投機發大財。
四、養老改革
尊老愛小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和傳承。計劃生育好,國家為主負責養老。而絕不是“依靠中外私人資本為主辦養老,更不能滿足于兜底和托底”。
五、經濟改革
必須革除那些破壞和阻礙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發展的上層建筑意識形態和生產關系。特別是阻礙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發展的那些體制機制和藩籬霧霾。
六、政治改革
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新自由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占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特別是必須將反腐敗進行到底,標本兼治,治本為主。徹底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氣候,理直氣壯地捍衛黨的領導地位,實行黨主民主的政治制度,由黨領導下由人民選官立法。
七、社會改革
必須依《憲法》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四個全面”社會。也就是常說的建立“工人階級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綠水青山、風清氣正,安居樂業、祥和幸福”的國家社會。而絕不是制度性安排“收入分配兩極分化登峰造極,流血惡心暴恐事件頻發”的危機四伏的社會。
八、軍隊改革
軍隊 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決不能裁軍區減軍人,制造矛盾自廢武功。
九、新聞改革
必須堅持為政治服務,決不能搞新聞自由,造成謠言滿天飛,實話無人信的局面。
十、一切改革
檢驗改革“真偽”的實踐和事實標準——是否“公平可及、群眾受益”。
我認為;凡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就全力以赴去做,凡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就毫不含糊地去改。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主觀或客觀造成的問題和障礙,對政策的落實產生阻力甚至對抗。在這種情況下,要以對黨和國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敢于擔當,敢于應對,敢于作為,敢于叫真,不等不靠,不推諉扯皮,避免好人主義,全力破解熱點、難點問題。 如今,不區別是什么事項,盲目籠統地一概認為1.“凡是主張改革都是正確的”。2.“凡是繼續改革都是正確的”,也就是步當年“兩個凡是”的后塵形成新“兩個凡是”問題,犯了當年“兩個凡是”所犯過的形而上學和主觀主義錯誤。什么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在今天就是講“科學發展觀”,按客觀規律辦事,就是“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心為民所系”,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隨時隨地堅持真理,隨時隨地糾正錯誤”。中國應該回歸計劃經濟制度,實行黨主民主的政治制度,領導人民選官立法依法治國,人民才能幸福生活,國家才能穩定發展,黨才能長期執政。
中國國際政法研究院院長陳中華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