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張海霞:過度評估戕害科研體系
點擊:  作者:張海霞    來源:原載于作者科學網博客  發布時間:2017-11-17 09:44:46

  

 1.webp.jpg

?圖片來源:pixabay.com

 

撰文|張海霞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看到周耀旗老師寫的《計件評估正在坑害這一代科研人才》,真的很切中要害,這樣的計件評估不僅僅是坑害正在拼命的年青人,將他們變成熟練地技術民工,更可怕的是這樣過度評估的體制正在嚴重地戕害科研體系。

 

為什么這么說?計件式科研管理和評估讓科研隊伍中很多機靈的人快速脫穎而出,那就是什么事情有眼下的利益必定趨之若鶩、什么事情貌似不能立即見到效益必定敬而遠之……短時間之內,看起來很好,數字很漂亮、頭銜很光鮮,一時間沾沾自喜,逐漸沉迷與對各種人才頭銜和稱號以及獎勵的追逐和浮華的表象,讓我們本該對科研產生的興趣不知不覺中轉成了對各種數字和帽子的興趣,并不在意到底有啥真正的科研貢獻。而且樂此不疲,以至于很多學者本該侃侃而談學術的報告都演變成了數字PK大會:看不到科學問題,滿篇盡是明碼標價一般的數字炫耀!

 

更可怕的是管理部門唯數字和帽子論的管理模式,那些戴上帽子的各種人才開始進入各級行政崗位,熱衷于運作團隊、經營人脈,那些沒有戴上帽子很多原本對科研還有些興趣的老師,則感覺自己成了前途無望的滯銷產品,就坐等退休,以至于在年齡超過45歲的學者中到處彌漫著“45歲死,85歲埋的消極心態!那天,我聽一位我原本以為很熱愛科研的教授這么說的時候,我真的是嚇了一跳。可仔細一想,周圍真的是這樣啊:45歲以上年富力強的教授不是經營帽子、運作項目,就是在抱怨社會、瀟灑過自己的小日子,哪有幾個有心情去做好科研、帶好學生啊?!

 

這不得不說是我們的一大遺憾,這也是長期過度評估對我們這個集體造成的最大傷害!不僅是管理部門對科研的投入產出不成比例,更可怕的是讓科研群體本末倒置,把大家本應努力竭盡全力去提升科學研究水平的目標變成了使勁渾身解數去追逐名利的水平。

 

就像是準備比賽的運動員一樣,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好好訓練,有人跑得快有人跑得慢是正常的,差別不大,彼此你追我趕,可是不小心有人靠偷偷吃藥大幅度提升了成績,于是想獲得名次就必須吃藥,為了保持成績必須長期吃藥,結果不是藥物把運動員的身體搞壞了,就是被查出來取消了成績;而那些不吃藥的人則早早被逐出了賽場,而且自我感覺被淘汰,索性也不堅持訓練了!

 

這樣管理的結果就是:吃藥的運動員獲得了一時的光鮮、失去了一生的健康,不吃藥的運動員充滿了怨氣、消磨了發展的機會。總之,整體的運動水平都沒有很好的提升!

 

過度評估的管理體制不適合科研,因為從事科研工作就像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跑得快就去沖獎牌,跑得慢就沿途多欣賞風景。科研管理需要的是激勵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里內盡自己的力,堅持跑出自己的風采。保持身體的強壯,提升真實的運動水平才是重要的。

 

附件:

 

計件評估正在坑害這一代科研人才

周耀旗(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教授)

 

計件工資是早期資本主義時代比較流行的一種方式,它表面上挺合理,按勞分配。但由于資本家以此來盡量減少成本,而工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在很低的工資條件下工作很長時間,導致了臭名昭著的血汗工廠。追求數量的后果往往是質量的不穩定,因為即使是熟練工人他也可以通過偷工減料來謀取最大的利益。現代社會對質量的追求使計件工資越來越不流行。目前發達國家的計件工資主要局限在一些對質量要求不高、或者質量能夠保證、能夠精確測量的簡單勞動,例如農業、呼叫中心、卡車駕駛、數據輸入員等。

 

科學研究是復雜的腦力勞動,它與提出問題、用創新的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緊密相關。科學研究據說是、至少在可見的將來是為數不多的智能機器人無法替代的工種。這樣一個復雜的勞動按道理應該由一個復雜度與之相匹配的評估方法來衡量。

 

的確,當我在美國從助理教授升為終身副教授時,評估是通過自我陳述,同事推薦,匿名同行評審,系內委員會、系主任、學院委員會、院長、大學委員會,和校長等多個關口的層層把關,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結束評估。美國終身教授的要求是在研究、教學和服務三方面中至少有一面是杰出(excellent),其它方面滿意(satisfactory),而我當時大學對副教授杰出的要求是要有國內外發表、同行審議的學術文章,在國內有初始聲譽(Record of nationally and/or internationally disseminated and peer reviewed scholarshipEmerging national reputation),這是一個非常定性的指標。匿名同行評審非常關鍵,因為隔行如隔山,只有同行才能對你的成果在創新、科研聲譽、行內影響力有真正的了解,而匿名是講真話的必要條件。

 

很不幸的是國內現在大多數地方對科學研究進行非常簡單的定量評估:論文數、專利數、基金數等等,唯一和質量有半毛錢關系的是所謂的雜志分區及影響因子,而對工作本身沒有任何真正深入、仔細的匿名專業評估。這不僅僅從不久前周程博客公布的教師職稱晉升的規則可以看到,而且許多項目特別是地方上項目的申請書及驗收充滿了定量的指標。我見過發表論文100余篇,專利5個以上之類的指標。在發展技術上有定量指標可以理解,但基礎研究評估的定量化就是變相地把復雜勞動簡單化。

 

俗話說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定量評估的直接后果就是獎勵用簡單勞動的方式來做復雜勞動。也就是說,能膚淺的決不深入,能跟風的決不立異,能保守的決不冒險,微創新為主,發論文至上。論文審稿能找圈內朋友,決不找外人,因為發表論文的目的只是一個數字,而不是一個讓匿名審稿人免費幫助提升質量的機會。片面地追求影響因子已經導致某些容易在CellNatureScience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熱門領域在全國上下重復投資,而國民經濟急需的其它方方面面得不到應有的全面發展。難道存在只有幾朵花的春天嗎?

 

更糟糕的是,有些大課題組是論文生產線:每個學生只負責做一小部分同樣的重復性勞動,以此達到論文產出的極大化。我在美國的同事說,他經手的國內某些名校名師的學生雖然是Nature第一作者,也只會一點點東西,一切要從頭教起,這不是在培養科研人才,而是在訓練技術民工。

 

追求數量會損害質量可以說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從宏觀來講,過去片面追求GDP數量種下了如今環境被破壞的惡果。現在國家認識到了,開始重視了,追求可持續發展了,但環境的破壞可能需要好幾代人才能恢復!現在簡單評估正在坑害這一代科研人才,難道也需要幾代人才能醒悟嗎?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張海霞:過度評估戕害科研體系

    2017-11-17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