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來講講中國的地緣政治形勢。
中國的地形像個簸箕,簸箕口是華北平原,直接東海,這里是中國地緣政治的軟肋。別的地方都有山地護圍,外部力量難以突破。我們古代“逐鹿中原”的力量來自內陸,近代以后就有外部勢力從海上也來“逐鹿”中原了。誰占領中原,誰就控制了中國。
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平原和山地有不同的地緣政治特點,平原有利于形成集團軍合成作戰。我們現在研究的戰役和戰爭樣式,大部分以集團軍作戰為前提,這種觀念多來自歐洲。歐洲基本以平原為主,平原最適合大部隊作戰,所以歐洲尤其是中歐人不擅長游擊戰。
他們到中國打仗,在中國山丘地形里頭就發揮不出優勢,蔣介石請德國顧問在湘贛大山中還是用修碉堡的方式與紅軍作戰,日本人也敗在這里上面。我們今天的軍事演習,導彈滿天飛,這是平原的打法。但中國山地多,游擊戰能大顯身手。崇山峻嶺地就像一把把刀子把大部隊的合力分解成碎片,使其優勢盡失。
國民黨為什么敗在共產黨手下,國民黨軍隊的軍事思想都是從歐洲和日本學的,帶著重裝備到江西和共產黨作戰。毛澤東和朱德領導的紅軍都是山溝里鉆出來的游擊戰高手,打不贏就跑,打得贏就打,敵疲我擾,敵退我追,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將拖著重裝備的國民黨軍隊打得團團轉。如果還不理解山地對戰爭樣式的影響,那就看看汶川地震的時候,咱們部隊是怎么進去的。那時候,即使是將軍也得下車卷起褲腿步行,手機打不出去,現代化工具派不上用場。
山地在中國政治具有極大的意義。以山地為主的地形使中國很難被征服,山地限制了集團軍作戰,蒙古人的鐵騎可以在歐洲橫行,因為那里是平原。而蒙古大汗蒙哥卻越不過重慶釣魚城這道坎。如果中國共產黨不是游擊戰起家,解放初進西南剿匪就不會那么容易。
中國共產黨長征時經過西南,走到云南,過大渡河,然后一路向往北進入陜北并由此取得天下。這一線的長征經歷使毛澤東那一代共產黨人對西南的地形非常熟悉。正因此,毛澤東才要修“三線”,知道西南的問題在交通。到了陜北,緊接著到了東北,從游擊戰到運動戰 ,我軍又很快適應平原大部隊作戰。大部隊作戰能力在平原地帶很快形成,這是得以與國民黨逐鹿中原并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條件。
2
圍繞著中原,中國內地防務呈“工”字形結構。北面是長城、南面是長江,連接北南兩線的水路就是大運河,陸路就是以武漢為中心的京廣線。其間有幾個要點:一個是蘭州。蘭州至嘉峪關這一線的河西走廊,地形相對開闊,利于大部隊運動。從中原可直達新疆。新疆的重點在南疆。
與北疆比較,南疆相對封閉,多沙漠,路途艱險,特別是喀什這個地方既封閉又通外,古今新疆割據分裂勢力生事多在此地。唐朝時,安西四鎮及大部分軍屯都分布于南疆,重點是喀什。北疆的漢人居多,其原因是這里地形相對開闊,利于大部隊出進,大部隊進不了的地方才是山大王的樂園。
漢唐以來甘肅都是養馬的地方。現在大家對養馬已經詩意化了,但古代養馬卻是一個國防工程。馬是古代戰爭的基本動力,加上戰車就形成重裝備,在開闊地帶就能很快形成有效的戰斗力。至近代甘肅的養馬業轉為裝備制造業,以此形成中原王朝對新疆的控制。左宗棠進蘭州后第一件事就是建裝備制造局,數年后才進疆平滅“阿古柏之亂”。所以蘭州這個地方不能缺裝備,不能只有部隊沒有裝備,而裝備必須就地大規模的制造,部隊所在之地旁邊就有得有裝備制造。
值得提醒的是,目前我們在強調環保的同時不能忽視國家安全。大凡事關國家安全的地方,比如蘭州,就不能把環保提過頭頂。在毛主席提出“三線”建設方案中,蘭州就是重裝備制造業布局之地。但重裝備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會影響地方環保,但國家如果受到——比如目前的ISIS(伊斯蘭國)——威脅,那國家安全就成了壓倒一切的至高利益。槍桿子里面出主權,槍桿子里面也出穩定,沒有槍桿子,僅靠金錢是無法獲得穩定的。環保不能毀掉槍桿子,裝備制造業是槍桿子賴以存在的基礎。
3
東三省的地緣政治形勢之于中國國家安全更具生死的意義。
與甘肅相似,東北有大片的平地,人丁興旺、土地肥沃,農耕條件較甘肅更好,故此東北比甘肅有更為雄厚的財力支撐戰爭。東北有裝備制造業的條件和基礎,大規模地制造重裝備,再加上眾多人口,就能形成非常有威懾力的集團戰斗力。
為什么日本人能在中國打八年?其支撐點就是中國東北大平原的肥沃耕地、眾多人口及雄厚的重裝備生產能力。新中國建立后,東北一直都是糧食和裝備工業的基地,這對中國國家安全具有極其巨大的意義。明乎此,這就能理解習主席說要振興東北的老工業基地的意義。
為什么在這個地方要長期發展重裝備?
東北地形與甘肅不同,從甘肅進入中原需經關中盆地及其幾道關口,而在東北已形成的集團軍事合力,過了山海關就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大平原。大部隊幾乎不經什么地理障礙就可迅速釋放其巨大的合成戰斗力。李自成忽視了這一點,帶著五萬部隊到山海關,被清兵打敗,清兵隨后就橫掃中原并迅速取得天下。
毛澤東意識到這一點,1949年年初,從西柏坡準備進京的毛澤東在回答周恩來“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的話時說:“退回去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美國人過三八線,毛澤東派了三十萬人就入朝作戰,死死地將美國人壓回“三八線”。
中國東北的形勢和東北亞的形勢密緊相連。1937年3月,毛澤東在《祭黃帝陵文》中說:“琉臺不守,三韓為墟”。“琉臺”指的是琉球和臺灣,“三韓”指的是朝鮮半島。由此推論,三韓為墟,中國東北和華北不保。華北就丟了,中國就失守了。1945年日本失敗前夕,已占據陜北高原的毛澤東注意到東北的重要性。5月31日,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作關于政治報告討論的結論時明確指出:“東北四省極重要,有可能在我們的領導下。有了四省,我們即有了勝利的基礎。”這個道理蔣介石也明白,日本投降后,他和毛澤東首先爭奪的就是東北。
明乎此,也就明白了朝鮮半島對中國國家安全所具有的極端重要性。大家看朝鮮半島,它居高臨下,俯瞰東北大平原,如果美國占領朝鮮,新中國立即就面臨入侵的威脅,若再丟了東北,新中國就會遭遇李自成那樣功敗垂成的命運。
毛澤東把美國壓在三八線,中國東北穩定保持至今。
4
東北對中原政權的壓力是什么時候形成的?主要是從明朝開始的。
兩漢時,我們北方的壓力主要是匈奴,壓力方向主要來自西北。兩漢一直在反匈奴,漢武帝是反得最厲害的。“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天氣降溫是引起的中國農業漢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爭奪生存空間的重要原因。當時天冷,匈奴也得南下。他們那里的草很薄,天稍冷草就沒了。沒了水草,天寒地凍,游牧民族只能往南走。關于此,《成吉思汗傳》的作者朱耀廷總結說:
游牧經濟又是比較片面的經濟,牛羊馬駝可以給人們提供肉食、乳酪,也可以提供皮革毛絨,但牛羊馬駝身上卻長不出五谷雜糧,也長不出布帛綢緞,更長不出金銀銅鐵。因此,當其興盛時,就要求用自己的畜產品及其他土特產品與農業民族進行交換,一旦正常交換不能滿足需要時就只好用暴力進行搶劫,發動戰爭;當其衰弱時,也需要尋找生活出路,富庶的中原當然是令人神往的目標。
學者研究表明,如平均溫度降低1℃,中國各地氣候相當于向南推移了200~300千米;如降水減少100毫米,中國北方農區將向東南退縮100千米,在山西和河北則為500千米。同樣的道理,天寒也迫使北方匈奴南下兩三百里。如果北方這個壓力來了,漢武帝不頂住的話,中國就跟歐洲一樣,就整個被壓碎了。漢武帝當時是堅決頂住,其帶有決定性的大規模戰役分別了發生在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21年和公元前119年。“是后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廷。”
此后絲綢之路隨即出現。歷史上所有的商道都是戰爭打出來的,打完了才經商。在漢武帝的堅決抵抗下匈奴被引向歐洲,并在歐洲將羅馬帝國沖得分崩離析。反過來想,如果當年沒有頂住匈奴南下,匈奴就不會去歐洲,如此,歐洲的地緣政治形勢可能就類似今天的中國,而中國有可能就是嚴重破碎化的歐洲。所以說,漢武帝的貢獻是世界性的貢獻。
唐朝時除了北面有突厥之外,西面又多了個“黑衣大食”。北面和西面同時出現壓力,中原王朝的反彈力也相應增大,這就是唐朝出現大版圖的原因。很多人以唐朝大版圖為驕傲,其實這是迫不得已的事。壓力來了,沒有退路,只有以攻為守,這使唐邊境大幅擴張。唐朝名將高仙芝,將唐朝西界推到碎葉河一帶,勞師襲遠,資源跟不上,這樣的西界大概維持了八十余年,隨后又回到接近今天的狀態。
國家和生命一樣,個子過高的人大多命短,過于擴張的國家,其祚必短。某一方向的過度伸展必以另一方大幅收縮為代價。高仙芝在西域打仗時,中原便出現了“安史之亂”,部隊還得從中亞撤回。所以漢、唐兩朝過大的版圖不應是常態化而是非常態化的歷史,因此它們不應是我們后人追求和羨慕的樣板。
唐之后,中國西北及西面的壓力逐漸向中國東北轉移,這是由于更北面的俄羅斯由西向東地推壓過來。這當然與中國產生了摩擦和沖突,但我們要歷史地看待這些矛盾。試想如果沒有俄羅斯,那也還會出現成吉思汗、匈奴等。
俄羅斯過來,絲綢之路斷了,但是中國西北方向的民族危機減少了,漢唐時的匈奴、突厥問題在宋明兩朝后壓力驟減,到了蘇聯時期,西部問題就更少了。當時中亞五國信仰共產主義,那里的伊斯蘭人也學馬克思列寧主義,學斯大林著作,宗教不再成為政治問題。如果蘇聯還在,現在的ISIS動蕩自然不會出現。
還可以設想,如果讓漢武帝、唐太宗回來給今天的中國人講治國理政經驗,他們會說我們今天中國人多幸運,還有普京在大漠以北鎮著,他們會說:當時漠北要有俄羅斯這么個國家,來自西北和北面的壓力就會小許多,如此一來,國家會用更多的資源注重民生。
由于俄羅斯人由東向西擠壓,造成近代中國東北和東北亞民族矛盾激增。從隋朝開始,東北問題升溫,隋煬帝,唐太宗兩個人都想征服朝鮮半島,都失敗了。明朝時東北成了亡國之源,后來的民國也事出東北。“九一八”后,中國形勢日益升級為全面抗戰。明乎此,也就明白毛澤東剛建國就派軍抗美援朝的原因。毛澤東最終將美國人打停在三八線。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吉林或成中國新一代石油大省:坐擁140億噸石油,東北振興有望
2017-10-11海風觀察:薩德下周完全部署,東北亞進入“新冷戰”,中國如何破局?
2017-09-01?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