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8年,不用多說,是非同尋常的一年。
在這非同尋常的一年,最高領導人發表了很多次重要講話,但12月18日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又毫無疑問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次。
甚至可以這樣說,這是在一個特別重要的節點,特別重要的人物發表的一次特別重要的講話,傳遞出很多意味深長的信號。
看到不少媒體整理了10句、16句等金句,但坦率地說,很多堪稱警句的話,遠遠不止這些。但其中有一句,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傳播和討論,就是這一句:
改革開放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未來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
關鍵詞:驚濤駭浪。
尤其讓人關注的,則是前面還有一個修飾詞:難以想象的。
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這到底指什么?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這么重要的一次講話,這么醒目的一句話,肯定不會是隨隨便便就擬定的,必定有著相當深刻的內涵。
(二)
這不是一個生僻詞,但什么是驚濤駭浪?
成語詞典里,一般的解釋是:洶涌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遭遇或艱難的考驗,也形容海浪洶涌的可怕情景。
這個典故,出自唐朝田穎《玉山常文集·海云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此所經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
宋朝大詩人陸游《劍南詩稿·長風沙》有這樣一句話:“江水六月無津涯,驚濤駭浪高吹花。”
這用的基本都是本意,洶涌嚇人的浪濤。
其實,對最高領導人來說,他應該也不是第一次引用這個成語,尤其在2016年,用得相當密集。
簡單查了一下,2016年9月4日,他在G20杭州峰會致開幕辭時,其中有一句話就說:
只要我們堅持同舟共濟的伙伴精神,就能夠克服世界經濟的驚濤駭浪,開辟未來增長的嶄新航程。
一個月后,在北京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他講話中也有這么一句:
面對亂云飛渡、驚濤駭浪,我們黨表現出無所畏懼的偉大實踐精神,表現出浴火重生的偉大創造精神,在血與火中趟出了一條走向新生、走向勝利的革命道路。
不到一個月后,他前往拉美訪問,在抵達秘魯前夕,在秘魯《商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也有這么一句話:
中秘有著傳統友好關系,兩國交往源遠流長。早在400多年前,中國人不畏驚濤駭浪,開辟出跨越太平洋的海上絲綢之路,自此兩國往來絡繹不絕。
如果再早一些,在2005年,他還是浙江省委書記時,提到“紅船精神”,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在驚濤駭浪不斷的革命大潮中,紅船在升騰,共產黨人的信念也在升騰。
在這幾次引用“驚濤駭浪”中,12月18日大會上提到的“驚濤駭浪”,顯然最為外界矚目,尤其是前面還有一個修飾語: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
坦率地說,在以往的領導人講話中,會對挑戰困難風險發出警告,甚至不乏一些重話,但像這樣的重話,這么坦率,這么直接,這么嚴厲,還是非常非常罕見的。
(三)
非常之時,非常之話。
如果沒猜錯的話,這樣一句重話,應該是一種警示,背后是一種深沉的憂患意識。
2018年,之所以被認為是非同尋常的一年,就是因為在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的事件,甚至有些確實超乎人們預期。
譬如,貿易戰。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貿易戰,這么大規模,這么激烈程度,以前從沒有見過;雖然目前已有緩解的跡象,但畢竟還沒有完全解決,即使暫時解決了,也不排除出現新的波折。
譬如,改革。改革已到了深水區,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40年前,改革開放伊始,就有“殺出一條血路來”的悲壯;40年后,何嘗不是如此,必定會觸動一些既得利益者,必然是障礙重重。
而且,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然百年未有,而且是大變局,那肯定有很多的挑戰和兇險,這是你想躲也躲不過去的。
驚濤駭浪不僅可能,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也存在可能。
但預見到這樣糟糕的結果,應該還是為了更好的應對,避免這種極端情況發生。
這其實也是一種底線思維。
或者,可以這樣說,凡是有底線思維,常懷憂患之心,才是更穩重,更清醒,更自信的表現,有備才能無患。
事實上,在12月18日的重要講話中,談到了40年的偉大成就,但更引人矚目的,在我看來,還是這種憂患意識,比如:
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
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
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
行百里者半九十,走到今天這一步,中國已沒有退路,只能繼續向前。
當前國際斗爭深刻復雜,一些國家也別妄想,中國決不會放棄自己正當權益。
這些話,其實都很有針對性。大家自己體會吧。有關國家,也無妨自我反省一下吧。
談到憂患意識,1000年前蘇東坡在《晁錯論》中就曾這樣警告: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最高領導人應該很喜歡這一句話,他在講話中也多次引用。簡單翻譯就是:天下的禍患,最難以解決的,莫過于表面上平安無事,實際上卻存在著難以預料的隱患。
一部中國歷史,有著太多的類似教訓:
唐代開元盛世,玄宗卻喪失進取心,驕傲怠惰、沉溺享樂,終致“安史之亂”。
清朝康乾盛世,朝野卻揚揚得意于文治武功,奢靡腐化、放松吏治,轉而走向嘉道中落,隨后就是中華民族屈辱的百年了……
現在,中國正在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確實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機遇,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又決定了未來絕對不會一帆風順,真可能出現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只有正視這種挑戰和風險,才能更從容更淡定地加以應對。
相反,如果飄飄然已經取得的成就,昏昏然不知道還存在的隱患,行事不冷靜、不理性、沒有謀略,一旦驚濤駭浪襲來,那就真可能是一個歷史性的遺憾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