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日前,清華大學科技史現任系主任某教授發表了一條微博,表示“落后不一定挨打,弱小也不一定挨打”,“國雖大,民雖眾。討打必然挨打,作死必然挨打”:
在這條微博發出之后,不少網友就在評論中紛紛提出了質疑,認為該教授把印度控制下的不丹等國視做成功的標志不妥:
前幾天,共青團中央在知乎上的公眾號也對該教授的這番謬論提出了公開的批評,并且質問“吳教授所說的‘選擇對了道路’是不是指汪精衛的道路?”:
【塔斯馬尼亞人,1803年遭遇英國殖民者入侵,至1835年僅幸存兩百余人,1876年徹底滅絕;
印加人,1531年遭遇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至157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完全征服,期間由于戰爭和殖民者帶來的瘟疫,人口損失超過90%,其中人口下降最嚴重的的中安第斯山脈地區1571年的人口下降至不足1520年的五十四分之一;
阿茲特克人,1520年遭遇西班牙殖民者入侵,隨后由于戰爭和殖民者帶來的瘟疫經歷了人口銳減,根據不同方法推算出的結果,人口銳減幅度在50%到90%之間;
剛果人,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于1885年確立了對“剛果自由邦”的殖民統治,自1885年至1908年期間,估計有1000萬到1500萬剛果人慘遭屠殺;
納米比亞人,1890年德國殖民者占領納米比亞全境并將其命名為德屬西南非洲,1904年為鎮壓起義開始對當地土著赫羅雷人進行屠殺,3年之內赫羅雷人人口由8萬銳減至不足1.5萬;
亞美尼亞人,1915年至1917年,奧斯曼帝國對其境內的亞美尼亞人進行了屠殺,受害者數量超過150萬;
阿爾及利亞人,1830年遭遇法國入侵,至1905年全境被法國占領,期間據估計至少有100萬至150萬人被殺死,甚至直到1961年走上巴黎街頭和平示威的阿爾及利亞人也遭遇法國警方屠殺,僅法國官方承認的死亡人數就超過40人;
非洲黑人,黑奴貿易從16世紀延續至19世紀,持續時間長達近400年,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在黑奴貿易中損失的人口高達3000萬,其中在航運中死亡的人數就超過1000萬。
……
塔斯馬尼亞人、印加人、阿茲特克人、北美印第安人、剛果人、納米比亞人、阿爾及利亞人、印度人、愛爾蘭人、亞美尼亞人……這還只是“挨打”的國家和民族中比較知名的一小部分,按照吳教授的邏輯,不知道這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國家和民族是否都“討打”?
從1931年至1945年,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14年抗日戰爭擊敗了日本侵略者,期間軍民死傷超過三千五百萬人,我們最后想請問一下吳教授,這三千五百萬人的死傷是不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人民沒有“選擇對了道路”?吳教授所說的“選擇對了道路”是不是指汪精衛的道路?】
在這種情況之下,該教授也正式刪除了相關微博,并且表示其“似有不妥之處”:
二
但是,如果要是我們翻閱一下這位教授以前的微博,就會發現其中比“落后不一定挨打”這一段言論態度更不加掩飾,更加“旗幟鮮明”的內容比比皆是。
比如說,在2013年的9月,他就先后轉發了下面這三條污蔑“新政是在搞倒退”,“必須防止中國恢復極權統治”,“極權統治往往一夜之間的土崩瓦解”的微博:
在10月份時,該教授正式在回答網友提問時亮明了自己的觀點,強調中國必須要走蔣經國或者蘇聯東歐那一條道路:
除了對于中國政治現狀和發展方向,他還對其他很多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如其在2013年時通過評論和轉載微博表示,有沒有普世價值是不可以討論的,凡是贊成馬克思和列寧等人“沒有超階級的普世價值,只有各自階級的價值”觀點的學者,就是“恥于做人者”:
甚至,在這位教授的老本行科學史領域,他也總是要在講課時先強調“什么是科學?”和“為什么中國古代沒有科學?”這兩個問題,然后宣稱“科學就是自由”,“西方的民族和文化有自由的精神,中國的民族和文化沒有自由,所以就不可能有科學”:
【我簡單總結一下,什么是科學?科學為什么出現在古代希臘,不是出現中國古代?
簡單地說,科學是一種有高度文化依賴的人類現象,不是一個單純為了生存目的而存在的事物。
如果只是為了生存,人們其實不需要科學,只需要技術就夠了。科學本身產生極大的意義和作用是近代的事情。而我們中國人學西方的科學是從末端學起,不是從開端學起,所以會很難理解科學精神到底是什么,因而常說科學精神就是實事求是。
但是,所有的人都是擁有實事求是精神的,如果有人不實事求是,他一定是為了達成別的目的(在這種意義上他也是實事求是的)。所以實事求是人的本能,不是科學精神。
如果你一定要問什么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有很多層面,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我們只好說:
所謂科學的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如果一個民族或文化喪失或缺乏自由這個維度,這個民族或文化就不可能真正擁有科學精神。
吳國盛:中國人對科學的三大誤解_愛思想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0360.html】
吳教授的這些言論態度夠鮮明的了吧?我想,應該不會有人說這是什么“純粹的學術討論,沒有任何政治含義”吧?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你找的微博和文章都是老黃歷了,也許人家最近的觀點變了呢?其實,該教授最近雖然稍隱晦了些,但是根本政治態度并沒有什么變化,除了日前那條引發爭議的微博,前不久他在采訪當中表達的更加明確:
【Q:我感覺你受 1980 年代啟蒙的精神和思想影響特別深,但后來中國發生了很大變化。我不知道你現在怎么看 1980 年代那套價值觀?還堅持嗎?什么感受?
吳:八十年代的價值觀在我們身上烙下很深的印。當然,你會有修飾,但大方向沒有變,覺得中國的前途、中華民族的命運還是要往那個方向走。
Q:自由民主化的方向。
吳:那是肯定的。甭管怎么說,這沒有什么變化。
學者吳國盛:八十年代的價值觀在我們身上烙下很深的印(下)| 訪談錄_文化_好奇心日報
http://www.qdaily.com/articles/58315.html】
三
筆者日前在《貶低四大發明被停課的教師冤不冤?》一文中曾經談到過,中國對高校教師的言行是有著明確的法律法規規范的。
2011年12月,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其中對“師德”的規定第一條就是: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依法履行教師職責,維護社會穩定和校園和諧。不得有損害國家利益和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言行。】
因此,高校教師如果在教學當中有違背“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這類言行的,就屬于違背了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貶低中華文明,丑化人民群眾,攻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言論,并不屬于我國高校教師享有的“言論自由”范圍。
而對于這一類“違反師德”的言行怎么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于2018年11月8日發布的文件《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也分為情節較輕,情節較重,情節嚴重三種情況,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高校教師出現違反師德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處理或處分。
情節較輕的,給予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以及取消其在評獎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崗位聘用、工資晉級、干部選任、申報人才計劃、申報科研項目等方面的資格。擔任研究生導師的,還應采取限制招生名額、停止招生資格直至取消導師資格的處理。以上取消相關資格處理的執行期限不得少于24個月。
情節較重應當給予處分的,還應根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給予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開除,需要解除聘用合同的,按照《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應當依據《教師資格條例》報請主管教育部門撤銷其教師資格。是中共黨員的,同時給予黨紀處分。涉嫌違法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811/t20181115_354923.html】
而從上面引用的資料中可以看出,作為清華大學現任科技史主任,這位教授的言行明顯違背了高校教師所需要具備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等基本素養,究竟是算“情節較輕”、“情節較重”還是“情節嚴重”,筆者不敢妄斷,但是無疑要比之前那個電子科技大學的副教授的“中國古代沒有實質上的創新”,“‘四大發明’在世界上都不領先”,只是“給老祖宗編出來的優越感”等言論性質嚴重的多。
因此,筆者個人認為,像清華這樣的名校更應該依法治校,為其他學校樹立榜樣,難道不是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