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在與委員交流時,總書記對我國公立醫院的地位和未來發展作了重要講話,他說:“在抗疫斗爭中,公立醫院是中流砥柱。下一步,要繼續鞏固、強化、壯大公立醫院,這一條是明確的。我們抗疫斗爭再次說明一個道理,在舉國體制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
這是一個十分明確的信號,公立醫院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再也不用給民營醫院讓路了。
早在今年2月19日,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就充分肯定了公立醫院。這次會議還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雖然沒有公布《意見》的具體內容,但會議新聞稿就公立醫院作了這樣的報道:
會議指出,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公立醫院承擔了最緊急、最危險、最艱苦的醫療救治工作,發揮了主力軍作用。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
短短半個月,最高首長就加強公立醫院建設作了兩次講話。這不僅是公立醫院的福,也是人民群眾的福,同時,這也是給中國醫療改革定下了調子,給那些仍然高叫著公立醫院給民營醫院讓路的地方和部門敲響了警鐘。
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去年新冠期間,我國民營醫院糟糕的表現,已經清晰的證明了民營醫院的資本屬性和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在國家和民族的危難關頭,我們只能依靠公立醫院,民營醫院永遠也別指望。
但是,前幾年我們在醫療改革過程中走了彎路,當時主流聲音是要大力發展扶持民營醫院,甚至國字頭的幾大部門還聯合下發文件促進社會辦醫。
文件明確要求:加大政府支持社會辦醫力度,積極拓展社會辦醫空間,嚴格控制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為社會辦醫留足發展空間,各地在新增或調整醫療衛生資源時,要首先考慮由社會力量舉辦或運營有關醫療機構。同時要求地方政府對社會辦醫要擴大用地供給、推廣政府購買服務、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推進“放管服”、簡化準入審批服務、提高準入審批效率。
當時提出大力支持社會辦醫的一個背景是:中央提出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而社會辦醫作為醫療領域民營經濟的重要形式和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服務需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十年后、二十后會是什么時候樣子?萬幸,一場新冠疫情,讓民營醫院現了原形;一場新冠疫情,讓我們認識到了公立醫院的極端重要性。
事實證明,涉及社會公共衛生醫療體系的事,社會辦醫是不可能發揚奉獻精神的,在國家一方有難需要八方支援的時候,社會辦醫一定會神秘消失的。
我們大力提倡支持民營經濟,但作為救死扶傷的醫療行業,顯然是不太適合走民營化私有化的。人民的生命健康一定要掌握在國家手里,而不能掌握在資本手里。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講清楚、想明白。
本號在去年2月下旬曾寫了一篇文章《國難面前,私立醫院都哪兒去了?》,后來不幸被404。今天,看到全國兩會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證實我當初的觀點和判斷是完全正確的。下面,再將該文全文發布。
國難面前,私立醫院都哪兒去了?
在這次疫情中,關于醫療界的表現,褒貶不一,爭議頗多。
一方面是全國各地一批又一批的公立醫院前赴后繼星夜馳援湖北各地,有的幾乎快將自己家底掏空,國難當前,我們看到了什么叫守望相助、生死與共。
另一方面,平時賺得缽滿盆滿的私立醫院,特別是財大氣粗的某田系,很少看到他們的身影,關鍵時刻,他們神一樣的消失了。
昨天,在網上開始流傳這樣一條帖子。
首先澄清下,對這個帖子的內容我是不認可的。我們不能將民營醫院一棍子打死,雖然他們平時掙了很多錢,有的甚至掙了很多黑心錢,但畢竟也是在救死扶傷,同時也緩解了公立醫院的很大壓力。特別是這次疫情,確實也有部分私立醫院奔赴武漢、舍生忘死,他們和公立醫院一樣偉大。
帖子中提到的遼寧公立醫院在此次援助湖北中表現搶眼,我上網查了下,確如其言。遼寧共支援了2030名醫護人員,累計救治患者1657名,治愈出院293名。作為一個相對落后的省,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這樣的動員能力和成效,恐怕只有上海、廣東、浙江等發達地區敢與其比肩了。
帖子中提到的遼寧公立醫院是湖北的三倍,這個沒有可靠數據支撐,不好評說。但如果是真實的,就很值得反思了!
我們的醫療改革,到底要改向何方?許多地方政府不遺余力的鼓吹私立醫院好處、夸大私立醫院作為公立醫院不可或缺的補充有益于緩解當下醫療資源供需矛盾、政策傾斜大力扶持私立醫院發展,這個思路到底正不正確?
但是,帖子中另一個消息卻引起我極大關注。說一線特大城市深圳,卻幾乎沒派任何醫生護士去武漢和湖北,原因是大部分醫院和醫療機構都承包了,都私有化了。
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我查閱了深圳官微的最新消息,結果是這樣的。
截至2月17日,深圳總共才派出了3支醫療隊,總計55人。這與深圳的經濟實力醫療資源是極度不匹配的,也是與其超一線城市的地位不匹配的。
而據其官方公布,深圳第三批援助湖北的人員有25名竟然全部是中醫。中醫,大家都知道,絕大部分都是公立的,大型民營醫院是不可能去干這事的,因為不掙錢嘛。
而下轄深圳市的廣東省,這次表現又如何呢?我們繼續用數據說話。
截至2月18日,廣東已派出20批共2147名醫生支援湖北,這當然是了不起的,關鍵時刻,體現了大哥的擔當。而相比之下,深圳就顯得很小家子氣了,55:2147,援助湖北醫護人員只占了廣東全省的2.5%,而2019年深圳GDP占了廣東四分之一。這次深圳的表現實難讓人滿意。
為何?不是不愿,實是不能。
據深圳市衛健委官方報道,截至2018年底,深圳市社會辦醫療機構總數3668家,占全市醫療機構總數83.5 %;床位數8066張,占全市總量的18.7%;執業(助理)醫師數10480人,占全市總量的28.9%。這是2018年的數據,到今年,私立醫院的各項數據比例肯定已上升不少,醫師數量估計占到了三分之一。
然后,這次湖北大疫,我們沒有看到深圳私立醫院的大愛無疆,而有限的公立醫院必須確保后方安穩。所以,深圳到2月17日才交出了55人的成績單,而其中有近一半還是中醫。
試問一下,如果全國的醫院都如深圳這樣大面積私有化了,再發生一次武漢這樣的疫情,誰來星夜馳援,誰來救民于水火?亳不夸張地說,如果沒有中國強大完善的公立醫療體系全覆蓋,這次湖北疫情,我們根本就不可能短期快速動員這么多優質醫療資源支持湖北,今天死亡人員也絕不止這個數。如果這個事放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絕大多數都不可能像中國這樣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因為他們沒有我們這么強大的公立醫療資源體系。
中國醫療改革,何去何從?希望有關方面當以此次疫情大考為鑒,涉及國計民生的,需要犧牲奉獻的行業,還是掌握在公家手中為好。
寫于2020年2月24日
展望: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醫院開始向國有靠攏之后,教育是否也要逐漸削弱民營資本的進入,樂觀展望,或許真的會有那一天。
來源:黔線微信公眾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