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B站
眾所周知,B站作為一個年輕人喜愛的網站,一直擁有著巨大的流量。
流量多了,也有無數人想進來蹭流量,其中,也包括垂死掙扎的公知。
然鵝,近日,公知馮瑋入駐B站后卻翻車,成了網友茶余飯后的笑柄。
這是怎么肥事呢?
【01】
最近,不甘寂寞的老公知馮瑋,在B站發了一個視頻:
《聽說B站缺少一個懂二次元的知識區教授,所以我來了》。
實事求是講,這個視頻還是有點料的,內容輕松搞笑,按說應該很受年輕人喜歡。
果然,視頻火了,評論區多達幾千條!
不過,令馮瑋沒想到的是,95%以上的評論都是罵他的!
有人調侃馮瑋是“日本人”:
有人列舉了馮瑋惡行:
更多的,是玩梗一般的冷嘲熱諷。
馮瑋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傷害,一周過去了,他還沒更新視頻。
馮瑋到底何許人也?為啥剛入B站、第一個視頻就翻車了?
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這個人。
馮瑋,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日本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是否感受到了某種重復?對,方方阿姨的“好朋友”,湖北大學的梁艷萍教授。
研究日本,本來很正常,不算什么;但你不能研究著研究著,就把自己研究成“精日”啊!
這個馮瑋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歷史研究者,作為一個大學教授,竟然長期屁股歪在日本那邊,連盧溝橋事變和南京大屠殺都能洗白!
這就是一個臭了大街的存在。
比如,馮瑋作為一個堂堂復旦大學教授,在公共場合以及電視錄制節目中,多次聲稱:
九·一八事變是因為中國人抵制日貨,成日本對中國不滿,才導致日本發動大規模侵略的。
馮瑋還聲稱,南京大屠殺事件的發生,是因為中國抗日烈士以及民眾頑強抵抗,激怒了日本,才屠殺了30萬同胞。
——各位說,這樣的所謂“歷史老師”,高居復旦大學的學術殿堂和神圣講壇,這些年來曾經誤了多少人家的子弟?復旦大學方面就沒有責任嗎?
在釣魚島爭端事件時期,鳳凰衛視曾邀請馮瑋作為某節目嘉賓。
節目中,就“保釣”還是“奪釣”一事,嘉賓們進行了討論。
而馮瑋迫不及待地站在了日本一邊,且在論述時,凡是談及“釣魚島”三字,馮瑋一概用“尖閣諸島”替代,其為日方辯護的立場不言自明。
不但親日、精日,馮瑋還多次造謠對越自衛反擊戰。
比如馮瑋在其微博聲稱:
1982年5月,我曾去云南文山洲,當時那里有30萬軍隊。我曾親眼目睹團指揮員在齊腰的水里指揮作戰,戰士蹲在“貓耳洞”忍受蚊叮蟲咬。
陣亡戰士的尸體,一卡車一卡車從前線拉下來,當時我忍不住失聲痛哭。都是爹媽的孩子啊。
看一看,如此言之鑿鑿,稱上述情況是自己當年在文山州親眼目睹,畫面感極強。——看見沒有,悲情牌打得多么嫻熟!
如果他說的是事實,這些文字當然沒毛病。
問題就在于,這是公開造謠!
有知情者直接就問了,1982年5月的云南邊境,還有戰事么?
對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有基本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這樣一個常識:
自1979年出境作戰之后,到1984年4月收復老山、者陰山地區作戰之前,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云南方向僅僅發生過兩次戰事。一是1980年10月的收復羅家坪大山之戰。二是1981年5月的收復扣林山之戰。
而整個1982年,根本沒有發生任何戰事!
無論是有30萬軍隊,還是團指揮員在齊腰的水里指揮作戰,還是陣亡戰士的尸體一卡車一卡車從前線拉下來,馮教授所謂的“親眼目睹”,其實全部都是荒誕不經的無中生有。
也就是說,這是公開造謠!
馮教授發出的無視解放軍戰史常識的微博,迅速引起了網友的強力圍觀,各種吐槽紛至沓來。
在進行了一番越描越黑的狡辯之后,在眾目睽睽之下,丟人丟大發了的馮教授,終于是招架不住,只能將自己的胡言亂語刪除。
更過分的是,馮瑋在當下中美對抗的大環境下,仍然堅持說,美國是世界秩序的締造者, 中國只是破壞者!
要知道,馮瑋這樣的公知,在前些年還是很有市場的,曾長期在網上呼風喚雨,叱咤風云。
不過隨著網絡環境的好轉,這些公知、恨國黨,漸漸沒了市場;但他們只是蟄伏了起來,只要有機會,他們還是會出來發聲并爭奪話語權的。
這次馮瑋入駐B站,就是一件典型案例。
【02】
為什么本應該是教書育人的高校里,總是出現逢中必反、逢美必舔的公知?
為什么以前隱藏很好,現在反而頻頻被揭露?
事實上,大學校園,歷來是公知的藏身之所!大學課堂,常常是發布精美精日言論的重災區。
近年來,先有湖北大學教授梁艷萍,再有海南大學“港獨”教授王小妮,頻頻發出崇美、媚日、恨國等言論。
就連一些高校學生都深受影響,冒出了季子越等“恨國黨”。
▲梁艷萍的公知言論
某種程度上來說,公知,是某一個時代的余燼。
他們隨著網絡的普及而興起,也必將隨著網絡的進一步普及而退潮。
分析來看,這一代“公知”身上都有一些相似之處,大多出生于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經歷了中國一窮二白的時代;
然后通過自身努力,成為了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羨慕的“天之驕子”(大學生)。
畢業后,差不多就是1980年代。
他們很多人選擇留校任教,過上拿編制、鐵飯碗、有假期、有補助的體面生活。
另外,他們還有絕大多數中國人沒有的機會:出國深造。
▲當時的少數知識分子為了出國,毫無體面可言。
結果一出國,就受到了震撼教育,被發達國家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所震撼。
不說隨處可見的高樓大廈...
不說24小時熱水...
不說家家都有的小轎車...
就連家家戶戶都有的電話,在中國都是稀罕玩意!
那時候的有些地方,一棟居民樓有一臺電話就不得了了,接個電話還要讓管電話的張大媽叫一聲......
▲那震撼的心情,估計和李鴻章訪美看到100多層的帝國大廈差不多。
可想而知,這些中國的“天之驕子”,出了國突然覺得自己變成了“土包子”,他們的三觀會遭遇何種沖擊。
這種超越中國幾十年的發達程度,是很容易刺激到一個人的,也很容易產生一種無法追趕的無力感。
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跪了跪了。
能滿足他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只有大洋彼岸的燈塔美國和西方世界。
因此一旦遇到中國和外國的沖突,他們就會秒變西方的“私生飯”,努力吹噓西方的強大,指責中國為什么不跪下來。
就算西方干了什么喪盡天良的事,他們也要想辦法為西方辯解,也要去洗地,也要去描一描,否則自己的人生就被否定了。
▲美國的確有10艘醫院船,其中2艘在美國,8艘在中國公知的微博里。
這種跪著看世界的思維一旦形成,大概率就會伴隨著他們一生,直到今天也難以改變。
這一跪,就再也站不起來了。
一個跪族“公知”,就此練成。
【03】
公知們,就這樣一直生活在1980年代,那個殤值滿格的時代形成的精神世界里。
公知們的思想,也基本上都是以那個時代的精神烙印為基礎。
時間已然過去了三十多年,他們沒有能力或者根本不愿意,去觀察中國這些年來的進步和變化。
他們一直活在當年的舊夢中,不愿醒來。
與此同時,慢慢地,這些公知成長為了高校教授、知名學者,獲得了話語權。
然后開始秀優越感,開始利用自己的地位和中外的信息差,又壟斷了歐洲和美國的信息,有意無意地充當外國勢力的思想打手,拼命地向中國年輕人灌輸其思想。
《中情局與文化冷戰》一書中明確寫道:美國對某一個國家“文化顛覆”的實現,往往是通過對該國文化界人士、文藝作品的錯誤引導和改造達成的。
除了把一國文化藝術人士全部變成惡臭人士之外,還有歷史虛無主義、社會矛盾挑唆、變態文化慫恿……等等。
網絡上的許多公知,帶頭公開羞辱民族英雄,曲解國家歷史,極端宣揚崇美精神等,許多都是敵對勢力布下的“文化顛覆”這盤大棋的組成部分。
而在早期的網絡平臺上,太多的年輕人對國門外的世界十分好奇。
他們很自然地炫目于公知們的高級知識分子招牌。
他們真誠地相信公知所說的德國油紙包、日本夏令營、美國看病不要錢等等美好的外國童話。
他們覺得,將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源都指向現行體制的觀點,既新奇有趣,又犀利深刻。
他們看著公知們,動輒指點國家民族的出路,自命社會良心,為人民代言的架勢,覺得他們太高大上了。
這一套在2010年前,一度非常好使。
不過后來,“恨國黨”們突然驚恐地發現:
年輕人不好忽悠了!
隨著國家的發展和年輕一代的逐漸成長,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國門,親眼看到外國的月亮并不像傳說的那么圓!
那些年公知們傳播多年的外國童話,慢慢變成了老梗、笑話。
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后,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物質和文化層面上呈現逐步繁榮的景象,由于在物質和精神層面的富足,國民對國家對未來的信心逐步加強。
年輕一代在心理上沒有太多的歷史負擔,反而親身經歷中國天翻地覆的發展成就,開始學會用獨立客觀的視角,看待中國崛起和國外現狀。
在年輕人眼里,公知們最擅長的哭哭啼啼的傷痕文學,和歇斯底里的河殤情結,都成了莫名其妙的無病呻吟。
而中國互聯網行業崛起,更是打通全世界的聯絡壁壘。
每個人都能在網上學習各種知識,不用再和過去一樣,受制于技術和地域,與見識擦肩而過。
中國新生代出國也不再是難事,但跑到美國旅游就會發現:
美國基礎設施破破爛爛,手機信號時有時無,沒有移動支付,晚上還不能出去逛街,出去一不留神就被人給搶了,更倒霉的還可能被一槍崩了......
再回頭看看國內:高鐵、5G、支付寶、微信,放心大膽擼宵夜……
好和壞是比出來的!只要是個正常人,自然會對美國有客觀的判斷。
▲美國夜生活:想搶點啥?
▲中國夜生活:想擼點啥?
特別是近幾年,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實力無可置疑地進入top2。
中國年輕人享受了國家發展的紅利,使他們更加自信,對本土文化也具有更強烈的認同。
更加自信的同時,年輕一代人也從銀河號貨輪事件、大使館被炸、南海撞機,直到美國貿易戰,一邊體會著實實在在的大國崛起,一邊在中西沖突中看清了世界叢林法則的真相。
新一代人的價值觀,就這樣被新時代的中國崛起紅利,和西方對中國的打壓產生的逆反心理,所重新塑造了。
中國當代的年輕人覺醒了!
他們逐漸認識到,主導當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中西國際秩序之爭,是命運共同體與霸權等級格局的競爭。
這是一場國運之戰,沒有退路,也不能跪下。
跪下了,自己就沒有未來,國家就沒有未來,民族就沒有未來。
在這種信念的趨勢下,對新一代年輕人來說,有著以往所沒有的斗爭精神和戰斗力。
你罵我,可以,誰讓你是老師呢。可是,你罵我的祖國,就是不行!分分鐘微博掛你!
▲公知陳某青坦言:年輕人現在蠻兇的。
就算公知們陰陽怪氣不碰紅線不玩火,我們年輕人掛不掉你,我們也要天天來嘲諷你,用表情包來戰斗......
讓你“看不慣我,又不得不和我一起建設社會主義”!
▼
這樣一來,馮瑋在B站的翻車,也就不奇怪了。
【04】
從中老年的公知,再到年輕一代的挺身而出,幾代人價值觀的變化,其實是這些年滄海桑田的一個掠影。
也是這些年,中國從虛心學習,到平分秋色,到自主創新迎頭趕上,甚至彎道超車的一個側影。
本質上來說,這場對公知的戰爭,就是不甘落幕的中古時代的老年油膩群體,與一個新時代生動、張揚、嫉惡如仇的中國年輕群體的,一場關于社會話語權的碰撞。
而恨國黨就像黃昏夕陽,想努力發出耀眼的光,卻總有一種無力感。
畢竟,時代變了。
最后,我們想送給公知們一句話:
文章來源于云上經略 ,作者云小冰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