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路透社、彭博社等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5日下午抵達北京,展開三天的國事訪問。路透社最新報道稱,馬克龍5日在北京講話,試圖駁斥有關中西方之間緊張關系“不可避免地呈螺旋式上升”的說法,他表示,歐洲必須抵制那些減少對華貿易和外交聯系的言行,并稱考慮到中俄關系,與中國保持對話至關重要。
“我們聽到越來越多的聲音表達了對西方和中國關系未來的強烈擔憂,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緊張局勢不可避免地呈螺旋式上升這樣的結論。”馬克龍稱,人們還有一種印象是,對華經濟脫鉤已經開始,我們別無選擇,唯一還有疑問的是速度多快,力度多大。馬克龍明確表示:“無論如何,我不相信,也不愿相信存在這種情況。”馬克龍強調,降低風險并不意味著切斷與中國的貿易聯系,法國仍將“積極致力于繼續與中國保持商業聯系”。馬克龍表示,“(中國)與歐盟存在競爭關系,我們完全承認這一點,但我們也知道,有一些重大的國際問題需要我們共同解決。”
馬克龍隨后提到烏克蘭問題。他表示,中國與俄羅斯關系密切,在尋找烏克蘭和平之路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俄烏沖突的長久化也并不符合中方利益。
“我認為,保持與中國的對話是至關重要的。”馬克龍補充,法國也將尋求與中國合作,在烏克蘭問題上“共同承擔和平與穩定的責任”。來源:觀察者網
編后語:馬克龍終究還是說出了歐洲的心底話,那就是——第一,歐洲需要發展,需要中國;第二,歐洲需要和平,需要穩定。
這兩個問題是很現實的,首先在發展方面,歐洲確實離不開中國。公開數據顯示,光是法國,去年與中國的貿易額就已經沖破了1000億歐元關卡,同比增幅超過了14%,這種經貿上升的態勢,給中法雙方都帶來了巨大利好。而放眼整個歐洲,就更不必說了,只要是有和中國保持良好經貿合作的歐洲國家,基本上都能收獲紅利。
其次,在和平穩定方面,歐洲也需要一個好的環境。本來歐洲在防務方面,是高度依賴于美國的。但是我們也不難看到,美國無論在歐洲還是在亞太,都盡干些煽風點火的勾當。烏克蘭危機,本質上就是美國挑動俄歐對立、制造矛盾、推動北約軍事東擴、意圖“削俄”的結果。而且美國的操作,最終卻要歐洲為后果買單。這樣的結果,歐洲肯定也很難接受。
總結而言,歐洲也想要和平,想要發展,就這么簡單。應該說,這也是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愿景。所以,也就解釋了美國的對華“遏制計劃”為什么會失敗。這是有原因的,而且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美國的行為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
本來中美合作,對誰都有好處。美國的布林肯和耶倫,不也還在釋放“想要訪華”的信號么。但美國自己的行為不端,態度不正,這就導致美國將自己也置于不利的位置上。美國不僅沒能阻止中國的發展,而且也沒能實現其“孤立戰略”,最終被孤立、被討厭的,正好是美國自己。
來源:“譯史之家”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