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5日,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后先生不幸離世,享年79歲。
剛開始大家都以為宗慶后的離世不過就是一個名人去世了,與普通人唯一的區別就是他有錢、有名氣。但是,宗慶后去世他曾經所做過的一些事情也開始被一些有心人挖出,大家才明白,原來宗慶后先生并不是一個普通的商人,而是一個把人民放在心中,有著大愛的企業家。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發地在網上或者前往杭州娃哈哈下沙基地祭奠宗慶后先生,終成了一場全民自發性的祭奠活動。

企業家去世卻能引起全民追思這一點在整個中國還是首例,大部分群眾只是跟隨性地懷念宗慶后先生,并不知道為什么從國家層面到人民群眾都這么認可宗慶后。不知道宗慶后先生做的那些事情究竟有著什么樣的意義,我們就來了解宗慶后先生豐功偉績的冰山一角:娃哈哈集團的前身是一個校辦工廠,在當時那個年代校辦工廠維持不下去了,宗慶后先生東拼西湊了14萬元盤下了這個校辦工廠。娃哈哈第一款產品是口服液,憑借著這樣一款產品宗慶后賺得盆滿缽滿。但是賺錢之后,宗慶后發現這款產品存在很多問題,于是他果斷地砍掉了這款產品。這件事放在很多人面前,相信都是難以決斷,畢竟那可不是一個小數字,但宗慶后就能當機立斷,不為錢財困惑。除了這一點之外,相信這兩天大家在一些營銷號視頻中都聽到過娃哈哈不上市、不涉足房地產這樣的話語。對于一些做實體經濟的企業來說,上市不上市其實問題不大。但對于有些企業來說,成立公司之初的目的就是為了上市。在中國商界不乏公司上市融資之后,打包賣給其他公司,幾位創始人分錢另起爐灶的故事。這樣做受傷害的還是普通大眾,或者說是股民,因為公司上市之后就能發行股票,有些股民看好這個公司的未來就會買它的股票。因此,娃哈哈沒有上市融資,對于很多人來說非常加分。畢竟在利益充斥下的社會,能堅守自己的底線,始終認真努力地做實體產業,令人敬佩。再說不涉足房地產,近幾年中國多家房地產暴雷,這讓普通群眾對于房地產公司沒有任何好印象。娃哈哈崛起的時候,也正是中國房地產開始起勢的時候,可以說現如今規模比較大的房地產企業,幾乎也都是在那個時間段開始涉足房地產的。

如果娃哈哈想要涉足房地產行業,完全是有機會的。最重要的是在那幾年,房地產行業就是最重要的風口,幾乎所有的房地產公司都是滾雪球般地增長。但就是面對這樣一個暴利行業,宗慶后領導的娃哈哈始終堅守本心,立足食品行業,沒有涉足其他行業、擴大集團版圖的野心。從這兩年那些頭部房地產公司的狀態來看,野心太大,最終都是要還回去的。我們可以說這是宗慶后高瞻遠矚,但是面對這些巨額的錢財能不動心,始終堅守初心,就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二、頂住壓力與外資集團斗爭(達娃之爭)
在娃哈哈起步之初,競爭非常大,于是為了頂住壓力,宗慶后選擇引進外資也就是達能集團。在與達能集團的談判中可以說是異常激烈,最終達成的條款是在達能和娃哈哈的合資公司中達能占股51%,娃哈哈占股49%,但是生產,經營全都由娃哈哈說了算。在達能集團的幫助下,娃哈哈快速成長,將主要競爭對手樂百氏壓了下去。但誰知道,就在這個時候達能集團悄悄地收購了樂百氏,這讓宗慶后非常生氣,畢竟這樣的行為無異于是背叛。但是面對達能集團的無恥行為,宗慶后又沒有其他可行性的辦法,他只好選擇成立一個體外公司,于是慢慢地娃哈哈集團的利潤都轉移到了這個體外公司。沒過多久達能就意識到不對,他們接二連三地往娃哈哈集團派遣財務總監,但都被宗慶后給趕了出來。于是,達能集團選擇將宗慶后告上法庭,并且還勝訴了。眼看著娃哈哈這樣一個民族品牌也將歸屬于外資,娃哈哈集團的員工選擇用罷工來支持宗慶后。關鍵時刻國家層面也開始聯系,當然最關鍵還是宗慶后留了一手,那就是他把娃哈哈的商標權并沒有放在合資公司,而是放在其他公司,只是授權給合資公司使用。最終,達能集團選擇認慫,低價把自己持有的合資公司的股權賣給了宗慶后。盡管在這件事上,宗慶后勝得并不“光彩”,但是達能集團居心不良在先,宗慶后無非就是以牙還牙罷了。最主要的是,娃哈哈這個民族品牌沒有被外資收購,也是在娃哈哈以后,中國公司敢于和外資集團打官司,算是開創了一個先河。在杭州下沙娃哈哈基地前來祭奠宗慶后先生的人群中,有好多都是曾經娃哈哈集團的員工。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當前在這個公司任職的員工說這個公司好這個公司不一定好,但如果是離職的前員工說這個公司那這個公司是真的好。從人群那么多的娃哈哈前員工就能看出來,娃哈哈確實是一個好公司,值得尊敬的公司。

這些前員工自發來祭奠宗慶后,也是因為宗慶后確實對他們好。別的不說,就說宗慶后在杭州最繁華的地帶給自己的員工建廉租房,要知道杭州那個地段有的小區一平高達10萬塊。如果,宗慶后將自己建的房子當成商品房賣掉,絕對會大賺一筆。

但是宗慶后沒有這樣做,而是把這些房子作為廉租房來分給自己的員工,他不僅不賺錢,還要貼補大部分。但就是這樣,宗慶后還是選擇做了,根本原因他把這些員工放在了自己的心里。就好比娃哈哈這些年一直給杭州上城區的老教師們發放補貼,原因就是宗慶后覺得自己是校辦工廠起家的,創業之初離不開這些老師的支持。除了這兩點之外,宗慶后本人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也說過自己是不會辭退員工,尤其是45歲以上的員工。因為,他覺得每個人的能力有差異,不能因為做得慢就辭退,不能因為年紀大就辭退,“我這么大的企業,還養不起幾個工人嗎?”一般來說,除了國企,很少有人能在私企干一輩子,這其中除了主動離職的,大部分都是因為各種原因被開除的。現在哪怕就是國企也有了所謂的“末位淘汰制”,這個規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競爭,但是也損害了集體榮譽感。有傳聞稱,宗慶后的女兒宗馥莉剛進入到娃哈哈之初,曾經開除過一些年紀比較大的員工,后來宗慶后不忍心,又將這些員工給返聘回來。
從而就能看出來,宗慶后雖然是一個商人,但是他內心裝著員工,裝著社會責任。這也是他在去世之后,這么多的人自發祭奠他的最主要原因。宗慶后離世引發全民祭奠這件事是誰也沒有想到的,于是就有人提出疑問:在中國商界還有誰離世之后,能像宗慶后一樣,讓全民自發祭奠?有說小米雷軍的,有說福耀曹德旺的,也有說比亞迪王傳福的。但最終華為的任正非,在這一系列的討論中勝出。宗慶后是1945年出生,今年79歲;任正非是1944年出生,今年80歲。兩人不僅年紀相仿,就連開始創業的時間都大差不差。任正非是1987年集資了21000元創立的華為公司;宗慶后也是在1987年用借來的14萬元,承包了校辦工廠。宗慶后的娃哈哈集團是中國飲用水和飲料頭部企業;任正非的華為也是中國科技巨頭。在創業之初,任正非經歷的困難可能比宗慶后還要大,這也是因為科技公司在技術難度上肯定要遠遠大于食品行業。說到這兒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聯想控股的創始人柳傳志,他也是大概在1987年前后成立了聯想公司。剛開始聯想和華為發展都非常困難,但不久之后柳傳志就發現了一條捷徑,那就是給外國企業做代工。也就說核心技術掌握在外國企業,聯想只是為外國企業做產品,產品賣出之后雖然外國公司拿大頭,但聯想也是能喝一些湯湯水水。憑借著這個行為,聯想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但是任正非卻是不愿意只做一個外國資本的代工廠,他想要做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就這樣華為因為要自主研發,發展非常緩慢。在聯想已經成為全世界知名公司的時候,華為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在那些年,柳傳志被稱為“中國企業家教父”。而與他同齡的任正非,在一些人的眼中可能就是一個笑柄。對此,任正非沒有放棄自己的初心,就是要堅持做好產品,做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聯想開始因為沒有核心技術后繼乏力,而華為則是一舉成為了行業的領導者。近些年,曾經非常活躍的聯想柳傳志幾乎銷聲匿跡了,而華為的任正非則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敬重。華為的崛起傷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尤其是美國一些公司的利益。畢竟在以往那么多年,美國的這些公司靠著先進的技術在中國予取予奪,如今因為華為損失掉這塊利益,他們明顯不愿意。于是,他們不僅在技術層面開始發力,甚至一度上升到了國家層面,動用一切力量開始惡意打壓華為。對此,任正非帶領華為在積極尋求幫助的同時,也沒有放棄研發新的技術,因為他始終相信只要技術好,就一切都有可能。這就像是娃哈哈和達能之間的競爭一樣,面對外資的壓力,華為也是始終不低頭,甚至不惜壯士斷腕地將子品牌榮耀剝離出去。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任正非帶領華為最終還是挺了過來,如今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從外資對于華為如此力度的打壓,就能夠看出來他們對于華為的恐懼,對于華為新技術的恐懼。作為中國科技巨頭,如今的華為在各方支持下,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那么接下來世界通信行業可能會迎來新的洗牌。

華為能有如此成就,任正非雖然居功至偉,但是也離不開每一個華為人的努力。所以只是以此來評價任正非比肩宗慶后,好像有點不太夠。不僅如此,有些人還說現在流行的“末位淘汰制”實際上就是任正非的華為首先開始的。這一點也確實是這樣,任正非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說過華為的“狼性文化”,但這也是因為企業性質的原因。
作為一個高科技企業, 面對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自然要時刻打起精神,時刻處在一個最佳的狀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華為才能走到今天。而且有些人只看到了“末位淘汰制”,沒有看到華為給員工的薪資有多高,可以這么在中國的高科技企業中,華為的平均薪資應該算是最高的。所以,食其祿、忠其事,本就是無可厚非的事情。況且華為的末位淘汰制并不是說就直接把你開除了,而是重新給你進行崗位匹配,找到你最適合的崗位。如果,真的到最后覺得你不適合華為,那么不管是工資還是相應的賠償也都會一分不少地給你。這一點放眼如今的中國企業,能做到的并不多。最后,就是華為也沒有上市,而且任正非還把大部分股份都分配到給員工,讓員工來共享公司發展的紅利。從上面這些事情來看,任正非所做的一點也不比宗慶后要差,而且因為是高科技行業,知名度可能還要遠遠高過宗慶后。了解了這么多,大家認為任正非在百年之后,能夠像今日的宗慶后一樣被全民祭奠嗎?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