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是俄烏沖突三周年。
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對俄烏沖突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特朗普先與普京頻繁互動并達成四點共識,但這些談判均未邀請烏克蘭和歐洲參與,后又提出了一項頗具爭議的提議,即以“武器換稀土”的方式來維持美國對烏克蘭的軍火援助。特朗普還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們在烏克蘭花了4000億,現在該收點利息了。英國《每日電訊報》獲得了一份預先決策合同草案,顯示特朗普向烏克蘭提出高達5000億美元的“補償”要求,涵蓋了烏克蘭龐大資源基礎的方方面面。央視網報道稱,如今,美國又試圖通過“資源換援助”的礦產合作協議,進一步掠奪烏克蘭的資源。這些條款堪比德國一戰戰敗后簽下的《凡爾賽和約》,幾乎等同于對烏克蘭永久性經濟殖民。
俄烏軍事行動沖突,是俄羅斯大國與烏克蘭小國軍事行動博弈,無論武器裝備還是軍隊作戰力量對比,是一場典型的不對稱手段、不對等力量和非常規方法所進行的不對稱作戰。
俄烏沖突,我們往往忽略俄羅斯發起的是特別軍事行動而不是戰爭。既然有“特別”二字,就是俄羅斯發起軍事行動考慮到政治因素,達成軍事目的與以往戰爭軍事行動相比,有不同之處。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政治規定戰爭的最終目的,戰爭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務。戰爭的政治目的規定和體現著戰爭的性質,影響著人心的向背,制約著戰爭的勝負。戰爭中的精神力量也來自政治,但戰爭不等于一般的政治,它是流血的政治。戰爭不等于一般性的政治行動,它是政治斗爭的最高形式。戰爭是敵對雙方軍事力量的較量,軍事力量是直接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
強勝弱敗是戰爭的一般規律。軍隊的組成因素主要是人和武器裝備,而人又是決定因素。弱者要戰勝強者,在發揮軍事、政治、經濟、科技、地理、國際關系等諸條件的優勢同時,更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掌握先進的軍事思想和實施正確的作戰指導,引導戰爭向著有利于己方的方向發展,爭取戰爭的勝利。人們如果不能做到客觀因素與主觀努力有機結合,不能正確地認識和掌握戰爭特殊性并加以有效運用,即使是正義戰爭也難以取得勝利。
馬克思主義在人與武器裝備辯證關系上,更加強調人在戰爭中的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前進的動力,是革命戰爭的主體,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恩格斯說過,贏得戰爭勝利的是人而不是槍。毛澤東同志也說過:“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戰爭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而發展。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無論戰爭如何發展、武器裝備如何智能、精確制導武器如何精準,決定戰爭制勝的決定因素并沒有變,人還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從美國扶持蔣介石發動內戰,軍事援助南越、出兵干涉越南,扶持親美阿富汗臨時政府、提供軍事援助、派遣軍事顧問等,最終被援助一方還是沒有扭轉戰局,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在越南戰爭中,美國軍援南越,并給南越軍隊提供培訓,最終北越還是打敗南越,統一了越南。美國軍事援助阿富汗,扶持親美阿富汗政府是扶不起來的阿斗,最終塔利班還是執政。
(作者:魏岳江 特邀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