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2月7日,在德國霍亨費爾斯,烏克蘭特種作戰部隊士兵與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歐洲分隊第十特種部隊小組成員進行聯合決斷十六號演習,將一架美國陸軍UH-60黑鷹飛機從第十二作戰航空旅的甲板上卸下,隨后撤離安保人員。(美國陸軍照片,克里斯蒂·布魯克斯比)
據美媒報道,11月18日,在美國防工業協會研討會期間,五角大樓非常規戰爭與競爭辦公室主任理查德·蒂利(Richard Tilley)提出,鑒于大國競爭,國防部將重新評估非正規戰爭和信息作戰。
報道認為,五角大樓仍由二十多年的反恐戰爭行動和理論在向挑戰民族國家過渡,它正在研究非正規戰爭和信息作戰對這些復雜的行動者來說是什么樣的。
蒂利說:“我們現在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是,我們如何發展非常規戰爭,以及我們對這種戰爭的理解,以應對大國競爭,挑戰北京和莫斯科,這可能與我們過去幾年在全球反恐戰爭中的做法不同。”
弄清楚什么是轉型時期的非正規戰爭
自“9.11”事件之后的二十多年來,美國一直致力于反恐戰爭,先后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這種持續不斷的非正規戰爭消耗了美國及盟國的大量資源,盡管美國憑借強大的軍力在短時間內一度控制了這些地區,但卻無法徹底根除恐怖活動。隨著美國從阿富汗狼狽撤軍,表明美國并未達到這類反恐戰爭預期,同時也標志著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失敗。
然而,烏克蘭戰爭促使美國防部正努力改善其整體非正規戰爭理論。美國防部非常規戰爭和競爭主管理查德·蒂利表示,信息戰通常側重于恐怖主義和反叛亂。他說,隨著國防部繼續與暴力極端組織斗爭,反叛亂時代的教訓仍然是有價值的,代理人戰爭將持續到未來,并指出烏克蘭戰爭為非正規戰爭的現狀以及信息空間的使用方式提供了一個抵抗入侵者“速成班”。
蒂利強調,我們正處于轉型時期,在這個新時代,我們試圖弄清楚什么是非正規戰爭。“在未來的幾十年里,我們可能會再次面對我們在烏克蘭遇到的問題,而且可能還要遇到好幾次。我們需要弄清楚如何在這種信息環境中發揮作用,如何影響民眾,如何確定民眾的抵抗意愿以及如何做到這一點。”
需要吸取經驗教訓
五角大樓官員意在通過烏克蘭沖突吸取經驗教訓。美國防政策領導人說,烏克蘭的教訓和非常規戰爭的變化將反映在五角大樓即將修訂的信息作戰戰略中。
負責特種作戰的助理國防部長的高級信息行動顧問馬修·伊斯利少將說,“每個人都有手機,不僅僅是士兵有手機看標槍出手,平民正在報告俄羅斯軍隊的行動,這就是我們在烏克蘭看到的情況。”
伊斯利說,除其他事項外,這意味著特種作戰人員需要在戰斗爆發前很久就考慮公共敘事——他們可能如何改變以及美國軍隊如何塑造他們。這意味著確保部隊擁有正確的數字技能,包括數據分析和消息傳遞。
在美國國防工業協會的特種作戰/低強度沖突研討會上,伊斯利強調指出,我們的信息操作員和部隊必須參與作戰計劃和執行的整個過程,不能等到危機開始時才開始設置信息傳遞的戰場。他補充說,我們必須加強競爭計劃,從認知領域的目標開始。理解需要什么樣的敘事來強化這些目標,然后制定出具體行動的計劃,表明對這種敘事的承諾。
蒂利在這次研討會上指出,烏克蘭還表明,國防部必須發展其對非常規戰爭的理解,尤其是當它適用于理解民眾抵抗和成功的意愿時。他批評說,國防部擅長兵力或資產數量等定量分析,但不擅長定性分析。
蒂利認為,作為國防部和國家安全機構,需要能夠汲取一些經驗教訓,并試圖弄清楚如何在 IC 內部量化和評估當地民眾的抵抗意愿。因為,代理人戰爭無處不在,美國需要更好地了解伙伴和盟友將如何戰斗,將如何抵抗,因為如果我們繼續錯過,下一次可能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俄羅斯人可能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有能力,烏克蘭人比我們想象得更有彈性,他們沒有被打敗。
強化威懾和“積極威懾”
五角大樓官員認為,綜合威懾是國防部國防戰略的最高支柱之一,它是為信息部隊設計的新概念——“積極威懾”。
談到發展未來部隊,蒂利說,國防部正在考慮建立一支聯合部隊,以阻止在官方稱之為戰爭門檻以下的競爭階段發生的沖突。但威懾和制勝不一定是同義詞。
“關鍵不一定是贏得與這些對手的戰爭——關鍵是阻止這場戰爭。我們必須真正考慮我們如何使用信息環境來傳遞信息并影響對手,這樣他們就不會采取我們不希望他們做的行動,這樣我們就不必讓自己陷入困境戰爭。”蒂利說。
負責研究和工程的國防部副部長辦公室負責任務能力的副首席技術官托馬斯·布朗寧解釋說,當我們研究潛在的近端沖突時,現在競爭和沖突之間的階段被稱為危機,那么該怎么辦?因此我們創造了一個術語——“積極威懾”。現在將其視為綜合威懾的軍事子集。
這一概念“現在主要還在兵棋推演室”,是國防部如何結合使用網絡、電子戰、欺騙、感知管理和其他信息類型的能力來改變對手的演算戰爭。布朗寧的辦公室一直在進行一系列名為“雄辯的預兆”的演習,將這個概念推演出來。
布朗寧說,這是“拉動那些我如何利用這些能力的線索,而不僅僅是證明網絡工具可以工作,也不是證明電子戰可以工作,但這種信息活動的整合,其中網絡強調電子戰,強調我試圖傳遞的信息。”。“我們正在努力考慮這些潛力,我將把它們稱為戰術或能力,我們正在利用網絡和電子戰,以動態作戰的方式實現這些實際的綜合能力,但我不認為這是今天的常態。”
布朗認為,從這些演習中學到的一個關鍵教訓是,向對手發出適當的早期信號很重要。是時候通過信息傳遞和(信息操作)來實際構建故事了,這樣當他們看到效果時,你就能從對手那里得到預期的回應。
(作者系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新華社瞭望智庫軍事觀察員;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轉編自“華語智庫”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