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廉不廉,看過年;潔不潔,看過節。”每逢傳統佳節尤其是春節期間,禮尚往來增多,看似平常合理,但往往不少是披著人情往來“外衣”的作風“陷阱”,“熱心”“貼心”背后其實是“別有用心”,“感情面紗”下面其實是“另有所圖”。在節日的氛圍里,一些黨員干部的思想容易麻痹松懈,紀律意識容易淡化,“廉關”界線容易模糊,一不小心就會被“糖衣炮彈”擊中,被“人情風”吹倒。怎么過年也是對黨員干部家風家教的檢驗和考驗,也是黨員干部和家庭形象的展現。家風純正,雨潤萬物;家風一破,污垢盡來。只有守好“廉關”,才能過好“年關”,對廣大黨員干部來說,是政治要求、作風考驗也是家風形象的展現。
這里讓我不禁想起谷文昌同志。在福建省東山縣,每逢清明、春節敬祖,當地百姓總是“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祭祖,慎終追遠,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神圣而莊重的儀式,什么人能被鄉親們敬在祖宗之前呢?這位被東山縣幾代人尊稱為“谷公”的人就是該縣原縣委書記谷文昌。谷文昌生于1915年,河南林縣(今林州市)人。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5月隨軍渡海解放東山島,先后在這里擔任過城關區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長、縣長、縣委書記。他扎根東山,不畏艱苦,帶領東山縣人民苦干實干,把一個荒島變成了寶島,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贊揚谷文昌,說他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全國200多位縣委書記座談時,又一次深情地提及谷文昌精神,他叮囑大家要做“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一個黨員領導干部能在當地老百姓中受到“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尊敬、推崇和銘記,一定是一個政績突出、造福百姓的好干部,過年對他來說可以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這樣一件小事,谷文昌廉潔的好家風好作風每每被當地干部群眾稱頌。在子女的記憶里,谷文昌是這樣過春節的:谷文昌的小兒子谷豫東曾回憶道:“春節群眾、父母的同事來家里串門的不少,但沒有一個是拎著大包小包送禮的,媽媽會蒸些饅頭、花卷,備些糖果,拿出來招待客人,大家圍坐嘮嗑,說說笑笑,人情味很濃。”谷文昌的三女兒谷哲芬說:“春節時,也有不少群眾上門反映困難,特別是一些五保戶、老紅軍,家庭拮據,父母經常會從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些資助他們,想方設法幫他們解決困難。”谷哲芬說:“在東山時谷家人口多,負擔較重,春節時,有的群眾家里殺豬宰牛,會送點豬肉、牛肉過來,父母態度都是很堅決:絕對不能拿群眾的東西。”大兒子谷豫閩也回憶說:“有一年過春節時,有鄉親送了一些牛肉到父親的警衛員那里,說是送給父親的,丟下肉就跑了。警衛員剛好看到我,就把牛肉交給了我,我看是鹵好的牛肉,就拿到宿舍和弟弟妹妹們吃了一些,剩下幾塊拿回去。父親得知情況后,大發雷霆,狠狠責罵我們。后來父親專門到送牛肉的群眾村里,向鄉親賠不是,說孩子不懂事,收了東西沒給錢,再三道歉,把牛肉的錢還給了鄉親。”在子女眼中,那時的春節,清貧卻歡樂。谷哲芬說:“家里五兄妹從來沒有拿到過壓歲錢,家里的衣服都是縫縫補補,哥哥姐姐穿了給弟弟妹妹穿。父親平時工作忙,早出晚歸,下鄉時好幾天都沒回家,春節時最高興的就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水餃,父親會親自下廚,給家人包水餃、做水煎包。”
有一年,谷文昌在東山觀看潮劇經典戲《四郎探母》,戲里楊四郎有心過營探母,奈何關口阻攔,只能仰天長嘆:“高堂老母難叩問,怎不叫人淚漣漣。”臺下的谷文昌聽得淚水直流,哽咽著對妻子說,不知道咱媽現在情況如何?1962年2月中旬,谷文昌到北京參加大會,會后在回福建的路上拐往大哥一家移居的山西長治市牛村,看望在這里過年的母親。正值春節期間,他事先交代妻子帶上孩子們從東山前來會合,弟弟也帶著家小前來團聚。四代同堂,特地拍下了唯一一張家族合影。谷文昌夫婦和母親住了一個來禮拜的窯洞,每晚都給老娘洗腳,聽老人絮叨。
1970年7月,谷文昌被任命為隆陂水庫總指揮。1971年春節前,為了搶在汛期之前合龍大壩,指揮部提出口號:“堅守水庫過春節,汛期搶過408,安全渡過攔洪關!”全體指揮部人員與2000多名民工,冒著嚴寒風雪,日夜加班堆土填土!大年初一,谷文昌的小女兒谷哲英端著一牙缸餃子,頂風冒雪、翻山越嶺送上工地,只見父親一手撐著腰,一手扶著竹竿,正和青年民工一起扛石條。“飯吃了沒有?”女兒連問幾聲,兩鬢蒼蒼的父親正咬緊牙關出大力,回答不出……哲英等著父親把石條扛到目的地放下,父親剛一轉身卻又被人叫走了,自始至終,顧不上和女兒說上一句話。哲英心疼父親。可是,“大家都在拼命干,我怎能光指揮不干呢?”過后谷文昌對女兒說,“要以身作則。”那一年的春節,天寒地凍。大年初四,天空飄了六七個小時的鵝毛大雪,大壩上積雪有三寸厚。若不及時消除,一旦積雪融化滲入土層,大壩就壞了!氣溫降到零下8度。谷文昌一邊咳嗽,一邊披上棉衣,拿著鋤頭就往工棚外走。“你年紀大,身體較差,就別去了,我去就行……”副總指揮黃新桃攔住谷文昌。谷文昌說:“我是領導,不出去怎么能帶動大家?”漫天皆白。大雪把粗壯的毛竹都壓彎了。雪地里,谷文昌一邊咳嗽一邊往大壩走,身后留下一串深深的腳印。望著谷文昌,民工們紛紛走出工棚,匯合到大壩上……
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積勞成疾,因病在福建漳州去世,享年66歲。2004年2月,谷文昌紀念館建成,被命名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首批黨史教育基地”。在谷文昌墓前,擺放著一個插滿香火的花崗巖香爐,香爐上鑿著“谷公——人民敬仰”六個字,這個民間的香爐,字并不是什么書法家所題,但卻是老百姓一筆一筆用心鑿上去的。“政聲人去后,豐碑在民間”。怎樣過年,也許只是一個家庭中的平常事,然而,卻彰顯了一名領導干部的黨性、人格、品德和家風。就是這樣,無論造福百姓的大事還是過年這樣的家庭平常事,谷文昌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幾十年來,谷文昌的名字已經深深銘刻在人民心中;谷文昌的精神,已化作一面激勵共產黨人不斷前行的旗幟,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客座教授;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