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提法排序均有變 習近平講話透露“十三五”哪些重大改變
【編者按】5月25日到7月18日,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就“十三五”規劃編制展開不同主題的調研。研究“十三五”規劃的十八屆五中全會10月就將召開, 隨著這一時間點的臨近,越來越多相關細節浮出,解讀總書記的考察路線,更為我們了解“十三五”規劃的框架及重點提供了參考。
三次專題調研 與18省區一把手座談 重視程度不一般
5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浙江考察,就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進行指導,與華東7省市主要負責人座談。這被媒體解讀為首個聽取“十三五”規劃意見建議的公開活動。
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貴州調研,就做好扶貧開發、謀劃“十三五”發展進行調研。與7省區主要負責人座談。
7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吉林調研,聽取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十三五”規劃的意見建議,與4省區主要負責人座談。
大公報分析稱,類似規格和形式的座談會屈指可數,在“十二五”規劃編制過程中,與地方省市負責人或專家學者的座談交流,多由總理負責。
“十三五”這幾個字,總書記最早曾在2013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提到,要求“著手啟動‘十三五’規劃前期準備工作,開展有關重大問題研究。” 2014年4月,發改委啟動了規劃編制。
今年幾乎月月提。
3月,總書記兩會期間談到“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規劃。”
3月16日兩會結束后,總書記會見歐洲議會議長時提及“十三五”規劃,并表示“相信在新的規劃中我們會找到中歐合作的契合點和新機遇。”
5月即開始專題調研。
如此重視為哪般?
總書記說:“這是實現全面小康的規劃,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規劃。”
總理說,“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沖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五年。
發改委說,“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非常關鍵的五年,要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勝利實現,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確保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所以說“十三五”規劃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編制好“十三五”規劃的意義非常重大、影響深遠。
媒體說:“十三五”規劃是習近平主政之后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中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沖刺的五年里該如何走得既穩又好,規劃將發揮的歷史作用至關重要。
專家說,“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將直面新常態,是由大國向強國上臺階的關鍵階段,一些問題也會集中暴露,我們也需要在這個基礎上,實現變軌超車。因此,“十三五”規劃的編制思路和著眼點,與以往的五年規劃相比有根本區別。
細節透露“十三五”規劃的根本區別所在
定調:
在三次調研中,總書記對當前經濟形勢做了相似表述,關鍵點總結為:
“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對此一定要有信心。”
“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三次提到“關鍵要保持戰略定力”,提到“改革是制勝法寶”、“把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考察浙江時首次描述“十三五”規劃總體框架
十大方面取得明顯突破:保增長、轉方式、調結構、促創新、農業現代化、改革體制機制、協調發展、生態文明、民生、扶貧。
與“十二五”規劃中的轉方式、新農村、轉型升級、服務業大發展、區域協調、綠色發展、創新驅動、改善民生、社會管理、文化大發展、改革攻堅、對外開放、政治文明建設、港澳臺合作、國防建設、強化實施共16個方面對比,“十三五”框架有明顯的時代特色,以及更為精簡的清晰分類。
在下行壓力大、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保增長成為第一要務,這與“十二五”中“轉方式”居首有了根本區別。這也是調研首站選浙江、主題是“抓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因所在。參加座談的7省市負責人絕大多數來自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分析稱,在“十三五”規劃中,東部極有可能重新賦予更重要地位,成為引領中西部發展的排頭兵。
轉方式、調結構、促創新分列第二、三、四位,尤其是創新位次的明顯提升,可看出本屆政府“保增長”措施的重心所在。這從總書記和總理的歷次考察出訪活動中,隨時隨處對創新的強調可看一二,也可從4月總理剛剛考察完吉林,7月總書記又將“十三五”調研第三站選在吉林看出其深意。
作為國企云集的我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東北在經濟增速墊底、被指“比全國提前十年進入老齡社會”的緊要關口,仍在“中國制造2025”、“中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促進國際產能合作”等國家戰略面前被中央寄予厚望。習近平重申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要一以貫之,同時提出了“四個大力推進”的新要求。“十三五”框架“協調發展”中也包含了“區域協調發展”的含義。7月,發改委發文支持東北振興,同時表示,相關支持政策將繼續出臺。由此可見,“東北再振興”將是“十三五”時期主抓的重點工作之一。
“農業現代化”緊隨“創新”之后,且由“十二五”規劃中“新農村”篇里的一章變為單獨提出,在總書記的3次主題調研中,也3次提到“農業現代化”,重要程度有了顯著提升。
此外,總書記將貴州扶貧開發作為調研的第二站,在“十三五”框架中將“扶貧”作為十大突破之一單獨列出,“協調發展”中除了“區域發展”,還明確含有“城鄉一體化”(這也是總書記3次調研3次提到的熱詞),諸多跡象都可看出中央將農業、農村、農民工作提到罕見重視程度。正如總書記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這意味著,以啃硬骨頭的精神和攻堅拔寨的沖刺,推動扶貧開發工作將成為“十三五”期間工作的重中之重。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習近平:考古實證了中國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
2020-12-19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綜述
2020-12-18?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