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nèi)搜索:
唐青釗:?跟著總書記讀古典——《詩經(jīng)》之“思無邪”初探(上)
點擊:  作者:唐青釗    來源:昆侖策網(wǎng)【原創(chuàng)】  發(fā)布時間:2022-10-15 08:26:29

 

1.jpg


2014年6月9日,習(xí)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xué)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尊重人才,是中華民族的悠久傳統(tǒng)。‘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這是《詩經(jīng)·大雅·文王》中的話,說的是周文王尊賢禮士,賢才濟濟,所以國勢強盛。千秋基業(yè),人才為先。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2017年7月1日,習(xí)總書記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 中引用《詩經(jīng)· 小雅·斯干》指出:“男子二十謂之弱冠,今天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成年禮,正所謂‘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回首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成長歷程,我們可以自豪地說,20年來,香港依托祖國、面向世界、益以新創(chuàng),不斷塑造自己的現(xiàn)代化風(fēng)貌,‘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rèn)的成功。”

習(xí)總書記對《詩經(jīng)》的引用表明:《詩經(jīng)》不僅是中國文學(xué)的主要源頭和寶庫,而且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重要源頭和寶庫;不僅是詩,而且是史詩,是關(guān)于商周春秋歷史的詩,中國商周春秋時代詩的文學(xué)和文學(xué)的詩,是商周春秋時代詩的思想和思想的詩。

 

2.jpg

 

《詩經(jīng)》原為《詩》,或別稱《詩三百》,蓋因《詩》為305篇而取其成數(shù)。《詩》成為《詩經(jīng)》是在漢崇《詩》為經(jīng)之后。“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詩歌聲律本來“四位一體”,是故《墨子.公孟》曰“誦《詩》三百,玄《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并且只有詩歌聲律融匯一體,才能體會和領(lǐng)悟詩的神韻意境、志向懷抱。隨著《詩》成為《詩經(jīng)》,《詩》成了“詩教”。《詩》《大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詩。先王以是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fēng)俗。”其實,把《詩》析為看似至高無上實則短淺鄙陋的“詩教”,孔夫子就不太同意。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認(rèn)為詩不僅有教化作用,還有言情和培養(yǎng)聯(lián)想力、觀察力和合群性的作用,還可以發(fā)揮博物志的作用。孔夫子還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后之碩碩大儒以為孔圣人的意思是:《詩經(jīng)》三百多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思想純正。但是,愚寧愿相信孔夫子的意思是說“《詩經(jīng)》三百多篇,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虛假”。這一解釋,愚以為更接近孔夫子的原意并且由來有自。《說文》《言部》云:“詩,志也。從‘言’,‘寺’聲。”因而“詩言志”,就是詩是志。而所謂“志”,聞一多先生在《歌與詩》一文中認(rèn)為“志有三個意義:一、記憶;二、記錄;三、懷抱。”今有“無邪”之近義詞:天真。《論語今讀》中析“思無邪”是:“蓋言詩三百篇,無論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益,直寫衷曲,毫無偽托虛徐之意。”因而《詩經(jīng)》就是用風(fēng)、雅、頌、賦、比、興的詩的語言“記憶”“記錄”商周春秋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百態(tài);就是“懷抱”“抒發(fā)”商周春秋時期社會各界人等的真情、真誠、真行、真事。“思無邪”就是真情流露、毫不作假。習(xí)總書記對《詩經(jīng)》《文王》的引述,就是希望“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的真情流露;對《斯干》的引述,就是希望香港“人民友好,繁榮昌盛”的真情流露。

 

既然“《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那么,就有必要弄清《詩經(jīng)》的“思無邪”。本文初探《詩經(jīng)》之“思無邪”。乖謬之處,熱望方家教正。

3.jpg

 

 

一、《詩經(jīng)》的商周春秋歷史之思

 

 

“六經(jīng)皆史”。《詩經(jīng)》作為“六經(jīng)”之首自然也記憶、記錄、折射和反映了商周春秋時期,尤其是周民族、西周國家及春秋時期中華民族的變遷、發(fā)展、興旺和衰落的歷史。《詩》三百都是對商周春秋時期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的記憶、記錄,都是對商周春秋時期社會各界人等真情、真誠、真行、真事的懷抱和抒發(fā)。從《詩經(jīng)》的編排結(jié)構(gòu)和詩歌風(fēng)格看,“四詩風(fēng)雅頌”。《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周頌》是西周初期的作品,《魯頌》是春秋中葉魯僖公時頌美魯僖公的詩歌,《商頌》是殷商中后期的詩作。《頌》應(yīng)該為上層貴族的作品,是廟堂上的祭祀之歌。《商頌》是祭祀殷商民族祖先主要是成湯和武丁的頌歌。由于《商頌》記憶記錄折射和反映了殷商民族、殷商王朝的歷史,因而《商頌》自覺不自覺地成為了殷商民族、殷商王朝的“本紀(jì)”,從而成為了殷商民族、殷商王朝歷史的“綱”。《周頌》是西周初期的作品,大抵為周初上層貴族所作,頌的是周民族的祖先、杰出的先王。《雅》分《大雅》《小雅》。《大雅》是西周的作品,是西周上層貴族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少部分作于西周末期,是殿堂上和大型宴會上唱和的樂歌,絕大部分作品歌頌的還是周民族、周王朝祖先和歷代明君,極少部分譏刺的是昏君周厲王。《小雅》大都作于西周晚期,少部分成于東周,既有上層貴族的作品,又有下層貴族的詩作,《小雅》中一小部分作品記錄和反映了西周王朝中晚期帝王的生活。由于《周頌》《大雅》和《小雅》中一小部分詩歌記憶記錄折射和反映了周民族、西周王朝的歷史,因而它們自覺不自覺地成為了周民族、西周王朝的“本紀(jì)”,從而成為了周民族、西周王朝歷史的“綱”。《風(fēng)》是“十五國風(fēng)”,此“國”既是地名方域又是諸侯方國。由于“十五國風(fēng)”記憶記錄折射和反映了西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歷史,因而“十五國風(fēng)”自覺不自覺地成為了西周春秋時期的“世家”。《魯頌》是歌頌魯僖公的頌歌,也可以說是“魯世家”。《詩經(jīng)》以《商頌》《周頌》《大雅》及一小部分《小雅》作品為“綱”,以“十五國風(fēng)”和大部分《小雅》作品為“緯”,記錄、勾畫、描繪出了從殷商民族、周民族發(fā)祥到春秋時期中國上古千余年歷史的壯麗畫卷。如果將《詩經(jīng)》中這一千余年的歷史作一個全面的梳理必將是一部皇皇巨著。這里就只闡述一下商周民族、商周王朝的“本紀(jì)”,通過這個“史綱”說明《詩經(jīng)》的商周春秋歷史之思。

 

4.jpg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詩經(jīng)·商頌·玄鳥》】

 

《商頌》之《長發(fā)》《玄鳥》勾勒出了殷商民族、殷商王朝有若游絲的歷史大“綱”。《長發(fā)》與其說是歌頌成湯的樂歌,毋寧說是殷商民族的發(fā)生發(fā)展、殷商建國的極簡史:“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國是疆,幅隕既長。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玄王桓撥,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率履不越,遂視既發(fā)。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洪荒時代水茫茫,大禹治水于四方。他以侯國為疆域,擴張?zhí)煜轮翢o極。有娀氏族在崛起,禹立有娀生下契。先祖契號稱玄王,治小國政通人和,理大國人和政通。循規(guī)蹈矩守禮法,百姓衷心來擁護。相土也是極英武,諸侯歸其呈一統(tǒng)。“帝命不違,至于湯齊。湯降不遲,圣敬日躋。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圍。”——我殷商不違天命,商湯這一代大興。我祖湯王順應(yīng)天時,圣明莊敬天天提升。商湯光昭于日月,從來尊敬唯上天,上天命他理九州。“武王載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苞有三蘗,莫遂莫達。九有有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湯王兵車戰(zhàn)旗烈烈,誠敬持著討逆權(quán)杖。沖鋒陷陣大軍勇猛,誰敢阻擋我的攻勢?竹可再生眾多嫩芽,決不能讓他死而復(fù)生!要想實現(xiàn)九州一統(tǒng),就要先伐韋國顧國,再征昆吾和夏桀!《玄鳥》與其說是祭祀殷高宗武丁的樂歌,毋寧說是殷商民族、殷商王朝早中期的極簡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天命玄鳥降人間,簡狄生契建立商,《史記》《殷本紀(jì)》的開篇采納的正是《玄鳥》之說。玄鳥者,神燕也。神燕自然不能生人,但《玄鳥》云神鳥生商,說明殷商民族是一個以神燕為民族圖騰的民族。“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天帝受命于武湯,征伐天下安四方。昭告部落各首領(lǐng),殷商占有九州邦。正是“順天應(yīng)人”的湯武革命,建立了強大的殷商奴隸主王朝。“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商朝后王繼先王,承受天命不怠慢,裔孫武丁賢無雙。“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  ——武丁確是好裔孫,武湯遺業(yè)能承擔(dān)。“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來假,來假祁祁。景員維河。殷受命咸宜,百祿是何。”——在武丁治下的商王朝,疆域千里,家給人足,四海賓服,萬邦來朝,好個興旺景象。《長發(fā)》《玄鳥》通過對自己民族和國家的杰出人物簡狄、契、相土、成湯、成湯之后武丁之前諸王、武丁的歌頌,《那》《烈祖》通過對成湯的贊美,《殷武》通過對武丁的贊美,也就勾勒出了殷商民族和國家的有若游絲的歷史主線。雖然是有若游絲,但“有”總是“無”的無窮大。通過《商頌》,三千多年后的人們,也能對殷商歷史有一個粗淺的認(rèn)識。

 

《雅》《周頌》諸篇勾勒出了周民族、西周王朝比較清晰的歷史大“綱”。《大雅》《生民》揭示了周民族的誕生、謳歌了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周族始祖何人生?母親就是那姜嫄。為何能生下周人?虔誠祭天敬上帝。祓除不孕求子嗣,踩著天帝拇趾印,神靈佑護總吉利。胎兒時動時靜止,生下孩子育成器,孩子就是周后稷。“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發(fā)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栗,即有邰家室。”——后稷耕田又種地,助長五谷有門道。茂密雜草全除去,優(yōu)質(zhì)糧種播種好。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嗖嗖往上冒,拔節(jié)抽穗又結(jié)實。谷穗豐碩彎彎腰,定居邰地樂陶陶。因而《生民》既記錄了周民族的原生地邰,又揭示了周民族的始祖后稷是一個農(nóng)學(xué)專家,還反映了周民族一開始就是一個農(nóng)耕民族。

 

《大雅》《公劉》濃墨重彩謳歌了周民族四世祖公劉的事跡:“篤公劉,匪居匪康,乃場乃疆,乃積乃倉。”“篤公劉,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乃宜。”——誠實厚道好公劉,不圖安逸與安康。雖然邰原田地整齊疆界明,糧食堆滿內(nèi)外倉,但為了周民族的繁榮興旺,不得不來一次大遷徙。百姓眾多緊跟隨,民心所向心歡暢。公劉來到豳原,第一件是當(dāng)起規(guī)劃師,“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崗,乃覯于京。京師之野,于時處處,于時廬旅。”——誠實厚道好公劉,沿著溪流岸邊走,視察平原寬又廣。登上南山崗遙望,豳地真是好地方。郊外土地好肥沃,在此定居造新房,賓館旅店也照樣。“篤公劉,于京斯依。蹌蹌濟濟,俾筵俾幾。既登乃依,乃造其曹。執(zhí)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飲之,君之宗之。”——誠實厚道好公劉,定都京師立鴻猷。群臣侍從威儀盛,赴宴入席錯觥籌。賓主依席排座次,先祭豬神求保祐。圈里抓豬做佳肴,匏樽酌酒有禮數(shù)。酒醉飯飽情緒好,推選公劉主社稷。“篤公劉,于豳斯館。涉渭為亂,取厲取鍛,止基乃理。爰眾爰有,夾其皇澗。溯其過澗。止旅乃密,芮鞫之即。”——誠實厚道好公劉,豳地筑宮環(huán)境幽。橫渡渭水駕木舟,礪石鍛石任取求。基地既定治田地,民康物阜笑語稠。皇澗兩岸人住下,面向過澗豁遠眸。移民定居人稠密,河之兩岸再往就。當(dāng)然,公劉做的最主要工作還是墾荒造田、與民稼穡,這在后面再講。

 

5.jpg

 

《綿》追述了周民族的遷徙、歌頌了周人十二世祖古公亶父和周文王的事跡:“民之初生,自土沮漆。”——當(dāng)是周之初民,由杜水遷往漆水,即由豳地遷往岐山(周原)。“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太王古公亶父來,清早策馬急出發(fā)。沿著河岸直向西,來到岐山山腳下。他和妻子名太姜,察看地基造室家。“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筑室于茲。”——周原廣平又肥沃,堇菜苦菜也甘甜。于是謀劃和商量,再刻龜甲看卜象。兆示此處宜居息,在此修屋造住房。“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廼疆廼理,廼宣廼畝。自西徂東,周爰執(zhí)事。”——于是在此安家邦,于是四處勞作忙,于是劃疆又治理,于是開渠又墾荒。從西到東周原地,男女老少全勞動。“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廼立皋門,皋門有伉。廼立應(yīng)門,應(yīng)門將將。廼立冢土,戎丑攸行。”——先召司空定工程,再召司徒定人丁,房屋宮室使建立。準(zhǔn)繩拉得直又長,捆牢墻板來打夯,興建宗廟好齊莊。鏟土入筐騰騰騰,投土上墻轟轟轟。齊聲打夯登登登,削平凸墻嘭嘭嘭。成百道墻一時起,人聲賽過打鼓聲。于是建起郭城門,郭門高聳入云霄。于是立起王宮門,正門雄偉氣勢豪。于是修筑起大社,眾人祭神齊前往。“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矣!虞芮質(zhì)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雖未滅絕怨恨敵,鄰國也不失聘問。柞櫟白桵都拔盡,道路暢通又寬正。昆夷奔逃不敢來,疲弊困乏勢不振。虞芮爭執(zhí)已息平,文王感發(fā)其本性。我有遠親來歸附,我有臣輔佐國政。我有奔走效力臣,我有良將御敵侵。

 

《皇矣》贊頌了太王、王季和文王三代的治國之美。《皇矣》贊美太王即古公亶父:“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啟之辟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上帝寵愛向西望,就把岐山賜太王。砍伐山林清好樹,去掉直立橫臥木。將它修齊剪平,灌木叢叢杈簇簇。將它挖去和芟去,檉木棵棵椐株株。將它排除和剔除,山桑黃桑生四處。昊天降下明德君,徹底打敗犬戎族。皇天給他選佳偶,受命于天國穩(wěn)固。《皇矣》贊美王季:“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天帝賜命周國昌,太伯王季始功建。就是祖先王老三,順從父親友兄長。友愛他的兩兄長,致使福慶長發(fā)祥。天帝賜他無限光,承受福祿不消減,天下四方周占全。就是這位老祖宗,天帝審度他心胸,將他美名傳四方。品德清明又端正,是非分清在眼中,師長國君一身兼。統(tǒng)領(lǐng)如此之大國,萬民親附百姓從。《皇矣》贊美文王的德行和武功:“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孫子。”——到了文王猶如此,德行永遠之光榮。已經(jīng)接受天帝賜,延及子孫福無窮。美文王抵御密國的侵略:“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于周祜,以對于天下。”——密國不恭不順從,對抗周國實在傲,侵阮伐共氣焰囂。文王對此勃然怒,整頓軍隊勇進剿,痛擊敵人猖狂擾。極大增加周國福,天下四方樂陶陶。美文王消滅崇國:“訽爾仇方,同爾弟兄。以爾鉤援,與爾臨沖,以伐崇墉。”“臨沖閑閑,崇墉言言。執(zhí)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臨沖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天帝還對文王說:“要與盟國多咨商,聯(lián)合同姓兄弟邦。用你那些鉤援器,和你那些攻城車,討伐攻破崇城墻。”臨陣沖車轟隆出,崇國城墻堅且固。抓來俘虜一隊隊,割取敵耳意從容。祭祀天神求勝利,招降崇國安民眾,四方不敢再侮我國。臨陣沖車多強盛,哪怕崇國城高聳。堅決打擊和進攻,把那頑敵斬殺空,四方敢抗我威風(fēng)?!

《大明》頌美了王季、文王和武王三代的文治武功。“乃及王季,維德之行。”——(摯國任家二姑娘),與那王季結(jié)連理,推行德政美名揚。《大明》接著就對文王不吝贊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就是這位周文王,小心恭敬而謙讓。勤勉努力奉上帝,帶來幸福和吉祥。德行光明又磊落,各國歸附孚眾望。接著是濃墨重彩描寫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的不世之功:“長子維行,篤生武王。保右命爾,燮伐大商。”——長女太姒要出嫁,生下偉大的武王。上天保佑命武王,協(xié)同征伐那殷商。“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于v牧野,維予v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殷商調(diào)來大軍隊,軍旗如林氣勢旺。武王誓師在牧野:“我們才是真興旺!上天監(jiān)視眾將士,勿懷二心和妄想!”“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牧野地勢無邊垠,檀木戰(zhàn)車亮又明,駕車駟馬真雄駿。三軍統(tǒng)帥姜太公,就像展翅之雄鷹。督率大軍佐武王,襲擊殷商討帝辛,一到黎明天下平!

 

《大明》《思齊》贊美了周之后妃之德。“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于周,曰嬪于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摯國任家二姑娘,來自遙遠之殷商。遠嫁來到我周原,來到京都做新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于周于京,纘女維莘。”——文王備婚喜洋洋,迎娶莘國好姑娘。殷商這位美姣娘,長得就像天仙樣。周原之地京都中,娶來姒家美姑娘。《思齊》則謳歌了文王祖母太姜、文王之母太任和文王之妻太姒三位賢妃。文王之母是:“思齊大任,文王之母。”——雍容端莊的太任,是周文王的好母親。文王之祖母是:“思媚周姜,京室之婦。”——賢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婦居周京。文王之妻:“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太姒美譽能繼承,多生男兒家門興。“文王之所以興者,世有賢妃之助。”(歐陽修:《詩本義》)看來,西周之初尚有太古時代母系社會之遺風(fēng),《周易》揭示的“男主外,女主內(nèi)”真正不錯,——有了三個“則百斯男”且將家庭治理得百業(yè)興旺、井井有條的“賢妃之助”,又奮周家十余代之余烈,怎能不使得周文王肇基西周王朝呢?

 

當(dāng)然,周文王肇基西周,自然有他的英明神武。文王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使偏處西北的一個農(nóng)業(yè)小國,發(fā)展為與殷商王朝抗衡的新興強國,他奠定了新王朝的基礎(chǔ);他聯(lián)合方國,結(jié)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成為反抗殷商王朝統(tǒng)治的政治領(lǐng)袖;他采取比較開明的政策,以代天行道、反對暴政實行“仁德”為旗幟,順應(yīng)當(dāng)時各民族各方國反抗殷商暴虐統(tǒng)治的時代潮流,積極做好了推翻殷商統(tǒng)治的準(zhǔn)備工作。他死后三年,武王繼承他的遺志,運用他組織的力量,抬著他的木主伐商,一戰(zhàn)成功,推翻了殷商奴隸主政權(quán),建立了比較開明的周王朝。正因為如此,《大雅》《周頌》為文王大唱贊歌,贊美之辭,無以復(fù)加。《大雅》之《文王》《大明》《思齊》《皇矣》《靈臺》《行葦》“旱麓”《文王有聲》、《周頌》之《清廟》《維天之命》《維清》《烈文》《天作》等都是頌美文王之詩,可見文王在周人心中是何等的神圣。其中頌得最美最神的當(dāng)屬《文王》和《文王有聲》。

 

《文王》是專美文王的。“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勤勉進取周文王,美名永遠傳人間。上天厚賜興周邦,子子孫孫永興旺。文王子孫福澤長,本宗支庶百世昌。但凡周朝文武官,累世尊顯有名望。“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累世尊顯地位高,深謀遠慮又辛勞。賢良優(yōu)秀眾人才,生此王國多榮幸。王國得以而昌盛,都是周朝棟梁臣。眾多人才濟一堂,文王安然心清寧。“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文王莊重而恭敬,行事光明又謹(jǐn)慎。“儀刑文王,萬邦作孚。”——效法文王好榜樣,天下萬國都信服。

 

《文王有聲》是主要贊美文王的文治武功的。“文王有聲,遹駿有聲。遹求厥寧,遹觀厥成。文王烝哉!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豐。文王烝哉!筑城伊淢,作豐伊匹。匪棘其欲,遹追來孝。王后烝哉!王公伊濯,維豐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維翰。王后烝哉!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辟。皇王烝哉!鎬京辟雍,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皇王烝哉!”——文王有著好名聲,如雷貫耳鼎鼎名。只求天下能太平,國運隆昌大功成。文王真?zhèn)€是明王!受命于天我文王,有此武功氣勢虹。舉兵攻克那崇國,又建豐邑真巍峨。文王真?zhèn)€是明王!挖好城壕筑城墻,作邑匹配實在棒。大公無私德行正,克己盡孝為周邦。文王真?zhèn)€是明王!文王功績自昭彰,猶如豐邑那垣墻。四方諸侯來歸附,君王主干是棟梁。文王真?zhèn)€是明王!豐水奔流向東方,大禹功績不可忘。四方諸侯來歸附,文王樹立好榜樣。文王真?zhèn)€是明王!落成離宮鎬京旁,自西方到那東方,自南面到那北面,沒人不服我周邦。文王真?zhèn)€是明王!

 

周武王是周王朝的開創(chuàng)者。反映周武王功績的詩篇,《大雅》中有 《大明》《皇矣》《下武》《文王有聲》,《周頌》中有《烈文》《執(zhí)競》《載見》《武》《桓》《賚》。《武》是成王《大武》頌美武王克商詩:“於皇武王!無競維烈。允文文王,克開厥后。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啊!偉大武王我先父,您的功績無人及!文王功德確實高,開創(chuàng)基業(yè)奠周朝。先父武王奉天命,打敗商朝享太平,偉績豐功您鑄成!《賚》為成王《大武》頌美武王滅商后告祭文王詩:“文王既勤止,我應(yīng)受之。敷時繹思,我徂維求定。時周之命,於繹思。”——文王創(chuàng)業(yè)多辛勞,我當(dāng)承繼治國道。拓展基業(yè)不停息,矢志不移謀安定。周邦承受上天命,繼承偉業(yè)永不絕!《桓》是成王《大武》中頌美武王詩:“綏萬邦,婁豐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間之。”——萬國和睦,連年豐收。上天降福不停息,威風(fēng)凜凜周武王。擁有英勇之兵將,天下四方已綏安,周室安定又興旺。啊,功德昭著于上蒼,皇天監(jiān)察我周邦。這些詩篇總的來說不吝贊美周武王的文治武功,在贊美武王的文治武功之后,記錄了周武王推翻商王帝辛、建立周王朝的歷史。

 

周成王作為西周王朝建立后的第二代君主并開創(chuàng)了成康之治的統(tǒng)治者自是周人大頌特頌、大書特書的對象。《大雅》中的《假樂》《卷阿》、《周頌》中的《昊天有命》《執(zhí)競》《臣工》《噫嘻》《閔予小子》《訪落》《敬之》《小毖》都是頌美周成王的詩。周成王是有德之君。《假樂》祝福成王:“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干祿百福,子孫千億。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威儀抑抑,德音秩秩。無怨無惡,率由群匹。受福無疆,四方之綱。之綱之紀(jì),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塈。”——風(fēng)度翩翩周成王,政德美好人敬仰。德合百姓和群臣,所得福祿皆天成。上天佑您授命您,更多福祿上天贈。您有千祿和百福,您有千億兒孫郎。莊嚴(yán)恭敬又優(yōu)雅,理應(yīng)天下稱君王。從不犯錯不迷狂,遵循先祖舊典章。儀容莊美形象好,文章言談條理明。不結(jié)私怨與舊惡,誠心尊重眾賢臣。您的福祿無窮盡,四方以您為準(zhǔn)繩。天下以您為標(biāo)準(zhǔn),您設(shè)筵席酬友朋。眾位諸侯與百官,愛戴天子有忠心。絕不懈怠在王位,您使人民得安寧。周成王是發(fā)揚光大農(nóng)耕文化之君。《噫嘻》美成王籍田:“噫嘻成王,既昭假爾。率時農(nóng)夫,播厥百谷。駿發(fā)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成王感嘆作祈告,誠招烈祖和烈宗。我率農(nóng)夫齊下地,播種百谷親力為。農(nóng)夫啟動農(nóng)耕具,下地耕耘三十里。從事耕作須努力,萬人耦耕結(jié)同心。《臣工》美成王訓(xùn)誡臣工:“嗟嗟臣工,敬爾在公。王厘爾成,來咨來茹。嗟嗟保介,維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於皇來牟,將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眾人:庤乃錢镈,奄觀铚艾。”——群臣百官聽我說,應(yīng)當(dāng)恭敬做公務(wù)。君王賜與你成法,需要研究再調(diào)度。農(nóng)官你們也聽令,正是暮春的節(jié)令,有何要求說來聽,新田舊田如何種。今年麥子長勢好,秋天將有好收成。光明無比的上天,賜我豐收好年景。下令那些農(nóng)夫們:備好鋤鏟等農(nóng)具,同看收割的情景!周成王開創(chuàng)的“天子籍田”制度,為我國奴隸主和封建君主建立了一項重要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范式——通過最高統(tǒng)治者的倡導(dǎo)、制度上的保障、各級官吏的重視,使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斷發(fā)展,從而為中華民族的瓜瓞綿綿、生生不息提供了比較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chǔ)。

 

6.jpg

 

“成康之治”中的周康王在《詩經(jīng)》中有所提及。《周頌》《執(zhí)競》說康王和他的父親成王、祖父武王:“執(zhí)競武王,無競維烈。不顯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勇猛強悍周武王,無人武功比他強。明君成王和康王,上天不吝其褒揚。自從時代到成康,普天之下歸周邦,明察秋毫好眼光。周康王能“斤斤其明”并能成就“成康之治”,證明他是一個有所作為的守成之主。

 

周厲王好利,暴虐侈傲。國人不敢言,道路以目。乃相與畔,襲歷王。對于這樣的昏君,自是詩人們譏刺、斥責(zé)的對象。《大雅》中《民勞》《板》《蕩》《抑》《桑柔》均是怨刺周厲王荒淫無道的。《板》云周厲王:“上帝板板,下民卒癉。出話不然,為猶不遠。靡圣管管,不實于亶。”——厲王昏亂背常道,下民受苦多癉勞。說的話兒無準(zhǔn)則,作的決策沒依靠。任意放縱違圣賢,不講誠信實顛倒。“多將熇熇,不可救藥。”——多行不義難收場,不可救藥病膏肓。在詩人眼里。周厲王竟然敗壞得無藥可救了!《桑柔》刺周厲王:“天降喪亂,滅我立王。降此蟊賊,稼穡卒癢。哀恫中國,具贅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蒼。”——天降桑亂與死亡,要滅我們所立王。降下害蟲食根節(jié),各種莊稼都遭殃。哀痛我們國中人,連綿土地受災(zāi)荒。沒有人來獻力量,哪能虔誠感上蒼。“民之罔極,職涼善背。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職競用力。民之未戾,職盜為寇。”——沒有準(zhǔn)則民擾攘,違背天理你欺罔。干盡不利人民事,好像還嫌沒做夠。百姓要走邪僻路,因你施暴太殘酷。百姓不安很恐慌,執(zhí)政為盜掠奪忙。正因為如此,歷王出奔于彘并死于彘。

 

周宣王革周厲王之弊,勵精圖治,使得西周王朝國力有所恢復(fù),號稱“宣王中興”,因而《大雅》對周宣王也不吝筆墨。《大雅》中《云漢》《松高》《韓奕》《江漢》《常武》、《小雅》之《車攻》《吉日》《庭燎》都是頌美周宣王的詩篇。《小雅》中的《采薇》《出車》《六月》《采芑》等雖然贊美的是周宣王的大臣,事實上也歌詠了周宣王。《江漢》歌詠周宣王命召穆公平定淮夷:“經(jīng)營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寧。”——將士奔波定四方,戰(zhàn)事成功告我王。四方叛亂已平定,王國安定國運昌。從此平靜無戰(zhàn)事,我王心寧意安詳。《常武》歌誦周宣王親征徐國,平定叛亂:“赫赫業(yè)業(yè),有嚴(yán)天子。王舒保作,匪紹匪游。徐方繹騷,震驚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驚。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闞如虓虎。鋪敦淮濆,仍執(zhí)丑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 多么威武和雄壯,威嚴(yán)莊重周宣王。大周軍隊徐徐行,不是信步和游蕩。徐國上下自驚慌,王師威武震徐方。好像晴天霹靂響,徐國君臣驚惶惶。宣王英明又神武,如擊雷霆如震怒。將士如狼又似虎,殺聲震天如怒虎。陳兵屯扎淮河岸,乘勝捕獲眾俘虜。截斷敵人在淮浦,這是王師扎駐處。“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來庭。徐方不回,王曰還歸。”——周王謀略實誠信,徐國君臣誠歸順。徐國臣服成一統(tǒng),是我天子仁義功。四方邦國已平定,徐國小君來朝廷。徐國不敢違王命,王曰德勝飯鎬京。周宣王治國尚算誠心的。《云漢》說周宣王天下大旱祈天求雨:“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喪亂,饑饉薦臻。靡神不舉,靡愛斯牲。圭璧既卒,寧莫我聽?”就很有點以民為本的精神,似乎在詩人眼里,宣王很有乃祖乃宗之遺風(fēng),甚至發(fā)揚光大了乃祖乃宗之事業(yè)。

 

周幽王作為西周的亡國之君,也是《詩經(jīng)》大寫特寫的對象,不過是詩人們怨刺、痛斥的對象。《大雅》《瞻卬》《召旻》、《小雅》之《節(jié)南山》《正月》《十月之郊》《雨無正》《小旻》《大東》《菀柳》等都將矛頭對著周幽王,揭露了周幽王統(tǒng)治的黑暗。《瞻卬》譏刺周幽王寵信褒姒、貶斥賢良以至國亂民喪:“孔填不寧,降此大厲。邦靡有定,士民其瘵。”——天下長久不太平,降下大禍不安寧。家國無處有安寧,戕害士人與庶民。“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奪之。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別人有塊好田地,你卻貪婪去侵奪。別人擁有眾家口,你卻無恥去奪取。這人原是無辜者,你卻拘他像罪犯。那位本是罪惡徒,你卻赦免又寬恕。“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爾介狄,維予胥忌。不吊不祥,威儀不類。人之云亡,邦國殄瘁!”——上天為何責(zé)罰苦?神明為何不庇護?放縱大奸與大惡,卻把忠良視若仇。人們遭災(zāi)不憐憫,儀容舉止常出丑。良臣賢士盡逃走,國家危急令人憂。觀《瞻卬》一詩,簡直是指著周幽王的鼻子指斥和痛罵,全不見詩的“溫柔敦厚”,因而說《詩經(jīng)》乃“溫柔敦厚”誠是欺我。

 

總之,《詩經(jīng)》中《玄鳥》《殷武》等五首詩勾勒出了有若游絲的殷商王朝早中期的歷史,從《生民》《公劉》到《文王》《武》再到《瞻卬》《菀柳》勾勒出了周民族、周王朝從發(fā)祥到取得天下再到春秋時期的比較清晰的歷史。但這只是“史綱”。事實上《詩經(jīng)》反映的商周時期,尤其是周民族、周王朝和春秋時期的歷史是全面的和波浪壯闊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婚戀、家庭等都有“思無邪”,《詩經(jīng)》的“思無邪”相應(yīng)的就是:生產(chǎn)勞動之思、戀愛婚姻之思、家庭社會之思、徭役戰(zhàn)爭之思、家國情懷之思、祭祀燕飲之思,等等。

 

7.jpg

 

二、《詩經(jīng)》的生產(chǎn)勞動之思

 

馬克思說過:“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這不僅是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創(chuàng)造了世界,創(chuàng)造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而且最根本的是在人的生產(chǎn)勞動中創(chuàng)造了生產(chǎn)方式,成為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最基本的動力,因而,生產(chǎn)勞動既是人類歷史前進的基本動力,又是人類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經(jīng)》其實是“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詩經(jīng)》不僅美刺了當(dāng)時社會的生產(chǎn)勞動,而且在祖述先人、緬懷先烈的時候謳歌了生產(chǎn)勞動對周民族和周王朝的根本推動作用。

 

《詩經(jīng)》《大雅》之《生民》開啟了生產(chǎn)勞動之思的先河。《生民》雖然敘述的是姜嫄生育周人祖先后稷和后稷的靈異、才能和賢德,但后稷的靈異、才能和賢德正是反映和折射了西周初民的生產(chǎn)勞動、勞動的對象和勞動的成果。后稷初生不久,“兿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迭菶菶。”——后稷生而靈異,小小少年,就能種植大豆,而且茁壯繁盛。種植的谷子穗頭垂,藝樹的麻麥葉兒青,樹藝的瓜兒布滿藤。后稷發(fā)明了農(nóng)藝,“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后稷耕田種地忙,哺育五谷有訣竅。中耕除草促苗旺,適時播越優(yōu)良種。后稷還種植了黍、穈、高粱等糧食作物,“維秬維秠,維穈維芑。恒之秬秠,是獲是畝。恒之穈芑,是任是負(fù)。”——后稷種植的既有秬秠兩黑黍,又有紅白的谷子。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之后堆田里。穈子高粱到處是,扛著背著運回家!總之,《生民》里的后稷是一個扎扎實實、真真實實、誠誠懇懇、兢兢業(yè)業(yè)的勞動模范、農(nóng)業(yè)專家、民族英雄和群眾領(lǐng)袖,在后稷身上反映和折射了周民族的立族之基、強國之本——農(nóng)業(yè)的起源和發(fā)展。

 

如果說《生民》反映的是后稷時周初生民在邰時的生產(chǎn)勞動,那么《公劉》則是反映的是公劉時周民遷豳時的勞動生產(chǎn)和生活。公劉率領(lǐng)族人來到豳地,做的第一件就是做規(guī)劃。規(guī)劃一定,打起鑼鼓就開張——公劉帶領(lǐng)族人做的主要事情就是墾荒造田,“篤公劉,既溥既長。”“度其隰原,徹田為糧。”“止基乃理,爰種爰有。”——誠實厚道的公劉啊,開墾的土地廣又長。量好低濕之地方,開墾出來種上糧。定好基地治田地,庶民百姓沓至來。《大學(xué)》云:“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蓋《公劉》之謂乎?!

 

《綿》的主題,正如它的比興之義——瓜瓞綿綿的寓意那樣,歌頌了周先祖太王古公亶父的開國奠基的功業(yè)。古公亶父的總的功業(yè)固然是他帶領(lǐng)周民族“瓜瓞綿綿”——像瓜秧上綿綿不斷地結(jié)出大瓜、小瓜一樣使得周民族生生不息、繁盛不已,但具體的功業(yè),無非一是“俾立室家”——筑起城邑、建立宗廟,居者有其屋;而“俾立家室”的勞動場面,則是“百堵皆興,鼛鼓不興。”——眾多家室齊開工,人聲鼎沸賽鼓聲!其二就是“乃疆乃理,乃宣乃畝。自西徂東,周爰執(zhí)事。”——劃好地界整好土,開好溝渠修好壟,從西到東大周原,男女老少全勞動!而勞動的目的,就是創(chuàng)造財富,解決百姓的生存和發(fā)展問題!“男女老少都勞動”的結(jié)果,周民族“瓜瓞綿綿”地發(fā)展壯大起來了,就在古公亶父手里,周民族就建立了國家。古公亶父被尊為周太王。

 

從《生民》到《綿》,不僅讓人們看到周人的發(fā)祥、創(chuàng)業(yè)和建國的歷史,而且讓人們分明看到:三千多年前的黃河中上游,有一個周民族,他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不斷開拓,辛勤勞動。他們從漁獵文明步入到了農(nóng)業(yè)社會——五谷豐收、漁獵豐盛,手工業(yè)不斷發(fā)展了起來。生產(chǎn)方式的改變,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最初他們曾掏穴而居,后來則建起了都城、宮室、房屋,戰(zhàn)勝和統(tǒng)一了周圍部族,最終打敗了殷商王朝,建立起了具有廣闊疆土和高度禮樂文明的國家。它們歌頌了周民族歷史上的英雄和杰出人物,它們事實上也歌頌了周民族史上的人民——因為周民族的興旺發(fā)達還在于周民的“鼛鼓不興”“周原執(zhí)事”!

 

《詩經(jīng)》的頌詩《噫嘻》《豐年》《載芟》《良耜》《閟宮》反映和折射了周人的生產(chǎn)勞動。這些頌詩是祭祀之詩,但是,周人在祭祀天神和祖先時恰恰呈現(xiàn)的是生產(chǎn)勞動和生產(chǎn)勞動的成果。《噫嘻》頌的是周成王籍田典禮、親耕勸農(nóng),“率時農(nóng)夫,播厥百谷。駿發(fā)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成王親率農(nóng)夫下田地,不違農(nóng)時播百谷。各種農(nóng)具都修好,下地耕種三十里。耕田耕地要努力,萬人藕耕同心力。周成王的天子籍田雖然有作秀的成分,但籍田本身既反映了周天子是民族英雄和杰出領(lǐng)袖的遺緒,又反映了統(tǒng)治者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視,更反映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在周王朝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地位,還反映了周公的訓(xùn)誡和教化。周公的《無逸》,就是對成王和后代王子王孫的訓(xùn)誡和教化。他說:“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意思是:君子在位,不要貪圖安逸。先要知道耕種收獲的艱難,再處在逸樂境地,就會知道老百姓的痛苦。看那些平民百姓,父母勤勞而子女不知稼穡之苦,便懶惰,便不恭。顯然,周公的告誡,周成王是聽進了耳朵、裝進了心里的。

 

《豐年》是豐收后祈天祭祖的樂歌。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雖然沒有明寫生產(chǎn)勞動,但反應(yīng)和折射了生產(chǎn)勞動,因為沒有生產(chǎn)勞動,就沒有“億萬豐年儲起來”的豐年。

 

《載芟》是周王籍田時祭祀社稷的樂歌。“載芟載,其耕澤澤。千耦其耘,徂隰徂畛。”“有略其耜,俶載南畝。播厥百谷,實函斯活。驛驛其達,有厭其杰。厭厭其苗,綿綿其麃。載獲濟濟,有實其積,萬億及秭。”——春天來了,春耕開始。除草伐木,墾地松土。千萬農(nóng)夫齊耕作,前往洼地與阡陌。犁頭鋒利閃閃光,開始耕作地向陽。百谷種子都播上,種子飽滿有亮光。芽兒破土生氣旺,新苗嫩綠真漂亮。禾苗茁壯地成長,谷穗茂密隨風(fēng)揚。收獲谷物多又多,百谷堆滿大小倉,億萬谷物難計量。這與其說是一首祭祀樂歌,但毋寧不是一首農(nóng)夫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的農(nóng)事圖呢?!

 

《良耜》是《載芟》的姊妹篇。區(qū)別在于:一是春祭,一是秋祭;一詳一略,且用辭有別,詩情有異。《閟宮》之旨也大同小異。

 

宮廷、宗廟之農(nóng)事如此,而十五國風(fēng)的匹夫匹婦之農(nóng)事則是他們真實的、切身的、刻骨銘心的“農(nóng)事圖”了。

 

如果說《詩經(jīng)》中上述頌詩尚是間接反映和折射周王朝統(tǒng)治者的重視農(nóng)業(yè)和以農(nóng)立國,那么,雅詩之《甫田》反映的周王朝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內(nèi)容就更豐富了。“倬彼甫田,歲取十千。我取其陳,食我農(nóng)人。自古有年。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這片廣袤的田地,每年產(chǎn)糧數(shù)不清!只需拿出陳年糧,就能養(yǎng)活我農(nóng)人!從古就是好年景!今天我去巡南田,農(nóng)夫除草又起壟,禾苗長得都茂盛。就在這座行宮里,我要犒勞臣工們。《甫田》的首章在吟唱“農(nóng)事”時,分明讓我們看到了:“倬彼甫田”是有主人的,這就是奴隸主貴族;“倬彼甫田”是有耕作者的,這就是奴隸主的“農(nóng)人”;監(jiān)工和管理“我農(nóng)人”是有專職官員的,這就是“田畯”;從而讓我們看到了周代社會階級陣線的分明。當(dāng)然,詩人在這里描寫的不是階級對立,而是“田園牧歌”、社會和諧:“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嘗其旨否。禾易長畝,終善且有。曾孫不怒,農(nóng)夫克敏。”——周王愉悅來巡視,后妃公子一同行,精美食物勞百姓。田畯見了真高興,招呼農(nóng)夫聚攏來,大家一起享美味。莊稼茂盛蔽田壟,定是豐收好年景。周王喜在心頭笑在眉,農(nóng)夫感恩戴德更勤奮!真乃王恩浩蕩、與民同樂啊!

 

《大田》: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以我覃耜,俶載南畝。播厥百谷,既庭且碩,曾孫是若。  既方既皁,既堅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興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獲稚,此有不斂穧,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來方禋祀,以其骍黑,與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廣闊的田地將開始種莊稼,農(nóng)夫們忙著選種整修農(nóng)具。那些準(zhǔn)備工作都已經(jīng)就緒,我就扛著鋒利的板鍬下地。我從南北壟向的地塊開始,播下五谷雜糧稻麥?zhǔn)蜉酿ⅰ?每们f稼長得挺直又健壯,曾孫看了喜上眉稍心順意。禾苗開始秀穗進入灌漿期,很快籽粒堅硬開始成熟了,地里沒有秕禾也沒有雜草。農(nóng)夫們除掉食心蟲食葉蟲,還有那些咬根咬節(jié)的蟲子,不教害蟲禍害我的嫩苗苗!祈求田祖農(nóng)神發(fā)發(fā)慈悲吧,把害蟲們付之一把大火燒!高天上濃厚的流云滿山飄,小雨淅淅瀝瀝潤如酥奶酪。先灌溉好我主人家的公田,再把我們農(nóng)奴家的私田澆。那里有沒割下來的嫩棵子,這里有沒捆起來的稻谷草。那里有丟落的束束麥桿子,這里遺漏的禾穗子也不少:都成了孤寡老婦的手中寶。周王親到田間地頭來視察,攜妻帶子和農(nóng)夫們把話嘮。到南北壟向的田頭把飯送,管農(nóng)業(yè)的小官兒喜上眉稍。周王親臨恭恭敬敬來祭祀,獻上紅牛黑豬作的犧牲品,供上五谷雜糧黍菽稷麥稻。虔誠祭祀進獻供品把香燒,祈求上蒼降下大福祿位高。

 

8.jpg

 

《周南》之《芣苢》是一首婦女們采摘車前草時所唱的歌謠。雖然是尋常的采摘車前草的農(nóng)事活動,可是由婦女們唱出來卻顯得那么雋永、生動,“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采呀采呀車前草,大家快來摘起它。采呀采呀車前草,大家快來采摘它。采呀采呀車前草,大家快來拾起它。采呀采呀車前草,大家快來捋取它。采呀采呀車前草,大家快來裝起它。采呀采呀車前草,大家快來兜起它。此詩未寫一人,讀之則感到處處有人、處處有聲。風(fēng)和日麗、陽光明媚,三五婦女,或郊外、或山野,山歌互答、笑語盈盈,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農(nóng)事采摘圖啊!

《魏風(fēng)》之《十畝之間》也與《芣苢》有同工異曲之妙。“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大桑林里大桑林,姑娘們采桑多閑逸,一起歌唱把家回。大桑林外大桑林,姑娘們采桑多快意,一起說笑把家轉(zhuǎn)!夕陽西下,牛羊下來;余日落暉,穿透桑林。勞作了一天的采桑女,準(zhǔn)備回家了。頓時,桑林里響起一片呼伴喚友的聲音。人漸漸走遠,但姑娘們的笑聲歌聲還在桑林中回旋。這簡直是一幅美輪美奐的《桑園晚歸》圖啊!

 

但是,生產(chǎn)勞動的過程不全是田園牧歌,“勞者歌其事”,歌的更多的是勞動者的不平、吶喊、憤怒和憂傷,因為勞動不僅是勞動者的體力和腦力的支出,而且更主要的還是統(tǒng)治者對勞動者的人身的控制和勞動成果的無償占有!

 

《鄭風(fēng)》之《大叔于田》就有了不平和憂傷。“叔在藪,火烈具舉。袒裼暴虎,獻于公所。”英武勇敢的獵人大叔深入沼澤野草地,赤身裸體斗猛虎。打死猛虎自己不能享,卻要把它獻給諸侯王。

 

《邶風(fēng)》之《式微》可以說是勞動者的抱怨和抨擊。“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了君主,何必還在露水中勞作!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了君主,何必還在泥漿中勞作!短短三十二個字寫盡了勞動者的辛勞,也寫盡了社會的嚴(yán)重的不公和不平等!

 

《魏風(fēng)》之《伐檀》則是勞動者的憤懣和吶喊。“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9.jpg


“坎坎伐輻兮,寘之河之側(cè)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砍伐檀樹聲坎坎,棵棵放倒河岸旁,河水清清微波蕩。不播種來不收割,為何百谷成捆藏?不冬狩來不夜獵,為何豪豬懸院梁?那些大老爺啊,不會白吃飯!砍下檀樹做車輻,放在河邊堆一處,河水清清微波漾。不播種來不收割,為何家有億萬糧?不見打獵在野郊,為何大獸懸梁柱?那些大老爺啊,不會白吃飽!砍下檀樹做車輪,棵棵放在河邊屯,河水清清起波紋。不播種來不收割,為何谷滿三百倉?不見田獵在藪淵,為何庭院掛鵪鶉?那些大老爺啊,可不白吃腥!至今讀來,不能不心情沉重,給既是歌者又是勞動者以深深的同情和嘆息,也給歌謠反映的那個時代以強烈的鞭笞和深刻的反思。

 

如果說上述詩篇還只是對統(tǒng)治階級的譏刺和抨擊,那么,《齊風(fēng)》《東方未明》則是對統(tǒng)治階級殘暴的無情揭露,“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東方未晞,顛倒裳衣。倒之顛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則莫。”——東方還未露曙光,衣褲顛倒亂穿上。衣作褲來褲作衣,公家召喚我憂急。東方還未露晨曦,衣褲顛倒亂穿起。褲作衣來衣作褲,公家號令我驚懼。折下柳條圍籬笆,狂漢瞪眼真強霸。不分白天與黑夜,不早就晚真作孽。顯然,作者從奴隸的身世遭際出發(fā),抒發(fā)出了對于現(xiàn)實的憤懣,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對統(tǒng)治階級有一種活生生的鞭辟入里的揭露和批判作用。

 

《詩經(jīng)》中反映生產(chǎn)勞動和勞動者生存狀況的詩歌最突出最全面的自然是《七月》了。詩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開端,按季節(jié)生活,逐月逐季地描述了當(dāng)時從事農(nóng)桑生產(chǎn)的全過程。詩從周歷正月即“一之日”寫起,“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十一月北風(fēng)呼呼響,十二月寒氣冷颼颼。粗布衣裳沒一套,寒冬怎能熬到頭?。首章一下子就把讀者帶進了那個艱辛凄苦的歲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正月修好鋤和耙,二月耕作到田頭。老婆孩子莫忘記,中飯送到村南頭。農(nóng)官樂悠悠。第二章是菜桑圖。“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三春太陽暖洋洋,黃鶯歡唱在枝頭。姑娘手上挎竹籃,沿著小路徐向前,采下嫩桑把蠶養(yǎng)。春陽升起慢悠悠,采蒿人多似水流。姑娘不禁獨悲傷,怕那公子把我搶。第三章是紡織圖。“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三月里桑枝要整好,圓斧刀方斧其用上。除掉高枝與長條,輕拉柔條采嫩桑。七月伯勞成對鳴,八月不停紡麻布。染成黑色染成黃,大紅料子最鮮亮,為那公子制衣裳。第四章是狩獵圖。“八月其獲,十月隕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于公。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于公。”——八月谷物收割忙,十月黃葉墜枝頭。十一月狗獾到處跑,獵得狐貍把皮剝,為那公子做輕裘。十二月獵人會合。繼續(xù)操練打獵功。打到小豬留自己,獵到大豬獻王公。第五章是備冬圖。“十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十月家家堵洞熏老鼠,堵起窗戶防風(fēng)透。干完關(guān)照妻和子:已經(jīng)到了年關(guān)時,都到屋里歇個夠。第六章是副業(yè)圖。“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nóng)夫。”——六月野李葡萄嘗,七月烹煮葵豆湯。八月把那棗兒打,十月收獲谷進倉。新米釀成好春酒,好給老爺去做壽。七月嘗那葫蘆瓜,八月摘下有用場,九月拾麻種子留。多采苦菜和臭椿,農(nóng)夫主要靠它養(yǎng)。第七章是修屋圖。“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nóng)夫,我稼既同,上入執(zhí)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九月建好打谷場,十月谷物進糧倉。小米高粱和谷子,粟麻小麥加大豆。種田人啊忙不休,莊稼活兒沒盡頭,又為公家宮室修。白天野外割茅草,夜里搓繩沒完了。上房蓋屋要趁早,開春之后事更忙!末章是祝壽圖。“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臘月鑿冰咚咚響,正月放進冰窖藏。二月取出行祭禮,供上韭菜和羔羊。九月霜氣天微涼,十月清掃場打谷場。滿斟美酒齊宴享,宰殺羔羊爭獻上。登上公堂同聚會,牛角酒杯手上揚,高聲齊祝壽無疆!這末章告訴讀者:盡管農(nóng)夫一年從頭忙到尾,上有剝削,下無余糧,但仍然要舉杯祝福主子們“萬壽無疆”!

 

14.jpg

 

通過分析闡釋《詩經(jīng)》中的生產(chǎn)勞動詩篇,不難發(fā)現(xiàn),《詩經(jīng)》中的生產(chǎn)勞動之思就是“真”。這些詩真實地再現(xiàn)了周族群、周民族和周王朝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起源、發(fā)展和壯大的歷史。周族群起初也與其他的族群一樣,到居住邰地的時候,還是漁獵族群。但是在邰地,周族群誕生了一位族群的英雄豪杰,就是后稷。在他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發(fā)明創(chuàng)造、矢志力行之下,成為了以農(nóng)耕為主的周族群。據(jù)《尚書.舜典》后稷成為了舜帝的主管農(nóng)業(yè)的大臣,后稷后來被中華民族尊為百谷或五谷之神。或許是受到外族的侵?jǐn)_,或許是邰地不足以承受周族群人口的增長,或許是兼而有之,在公劉的號召和帶領(lǐng)下,周民族遷徙至豳。公劉儼然既是族長兼首領(lǐng),更是規(guī)劃設(shè)計師、農(nóng)業(yè)水利專家。在公劉的領(lǐng)導(dǎo)和組織管理下,他們在豳地建筑城邑,建設(shè)宗廟,建造房屋,他們在豳地開墾土地,建設(shè)水利設(shè)施,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蓬勃發(fā)展了起來,周民族群成為了比較強大的族群,豳地成為了周族群的樂土。但是,樂土樂土,被迫去汝。在外族的侵?jǐn)_下,周民族在古公亶父的帶領(lǐng)下再次踏上遷徙的征程。他們來到周原,“陶復(fù)陶穴,未有家室”,艱辛備嘗,困苦極了。但是,他們沒有被困難所嚇倒,而是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在古公亶父的領(lǐng)導(dǎo)和組織管理下,在周原建立起了更加壯麗的城池,巍峨的宗廟,更多更好的房屋,開墾出了更多更肥沃的土地,使周人空前地興旺了起來。周族群成為了周民族,周民族也隨之成為了周王國。以此為基礎(chǔ),周民族經(jīng)過王季、周文王和周武王幾代的臥薪嘗膽、苦心經(jīng)營,終于戰(zhàn)勝了周圍部族,最終打敗了殷商王朝,建立了有廣闊疆域和高度禮樂文明的強大國家。也許是從古公亶父開始,周王國就開始實行土地私有制度——井田制。周王在名義上是全國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者。他以天下宗主身份,將土地和依附于土地上的“人”分封給諸侯。諸侯在封地內(nèi)又有最高權(quán)力,將自己統(tǒng)轄范圍內(nèi)的部分耕地建立采邑,分封給卿大夫。卿大夫再將所屬范圍的土地分給士。這樣,各級奴隸主各自成為所受土地的實際占有者。他們世代相承,役使奴隸耕作,形成層層相屬大小不等的奴隸制經(jīng)濟單位。這在《詩經(jīng)》中有所表現(xiàn)。《載芟》就說:“侯主侯伯,侯亞侯旅。”《七月》就說:“田畯至喜”“殆及公子同歸”“為公子裳”“為公子裘”“ 獻豜于公”。顯然周族群到周王國再到周王朝的土地制度是一個從土地公有制到土地私有制的發(fā)展過程,這個發(fā)展是歷史的巨大進步而不是倒退。《詩經(jīng)》真實地刻畫和描寫了這一過程,因而《詩經(jīng)》當(dāng)擔(dān)得起“史詩”“詩史”的稱號。這些詩真實地再現(xiàn)了周人的生產(chǎn)勞動方式的改變過程。在《生民》那里,描述的還是后稷的個人農(nóng)業(yè)發(fā)明和種植行為,這是周人農(nóng)業(yè)的發(fā)端,也必定如此。到了《公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以軍事化的組織來開墾耕地,進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而到了《綿》,則是“乃疆乃理,乃宣乃畝。自西徂東,周原執(zhí)事。”雖然是“男女老少全勞動”,但是民事化的勞動。至于到了周王朝建立之后,有些是集體勞動,但基本的則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chǎn)勞動了,《七月》就是對這一生產(chǎn)勞動方式最生動最形象的描寫。不同的生產(chǎn)勞動方式實際對應(yīng)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水平,反映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要求,從大規(guī)模的共同的生產(chǎn)勞動過渡到基本的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的生產(chǎn)勞動是歷史的巨大進步而不是倒退。這些詩真實地描繪了西周農(nóng)夫一年的主要勞動對象和勞動的實際過程。“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春日載陽,有鳴倉庚。”“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nóng)夫。黍稷重穋,禾麻菽麥。九月肅霜,十月滌場。”“嗟我農(nóng)夫,我稼既同,上入執(zhí)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這些詩真實地記錄了勞動人民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周人遷徙和經(jīng)營豳地是“思輯用光,弓矢斯張”“既庶既繁,既順乃宣,而無永嘆”“于時言言,于時語語”“爰眾爰有,夾其皇澗”。周人遷徙和經(jīng)營周原是“周原執(zhí)事”“鼛鼓弗勝”。周王朝建立以后,三五婦女采摘車前草,是你唱我答、你嘔我歌,笑語晏晏、此樂何極!一群婦女采摘桑葉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伐檀》《七月》是勞動者對自己命運的吶喊和嘆息!——一句“無衣無褐,何以卒歲!”道出了農(nóng)夫無盡的辛酸和凄涼!是對統(tǒng)治階級的怨刺和控訴——一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可以說就是一篇檄文!這些詩真實地描述了周人在發(fā)展過程中階級分化的過程和分化的實際狀況。《伐檀》《七月》等詩篇說明周王朝建立后的階級分化已很嚴(yán)重并處于尖銳對立狀態(tài)。

 

三、《詩經(jīng)》的戀愛婚姻之思

 

愛情是基于一定的客觀物質(zhì)條件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真摯的愛慕,并渴望成為終身伴侶的一種最強烈的感覺。可以說,自人類從群婚制走向?qū)ε蓟楹螅瑦矍榫褪侨祟惽楦械挠篮阒黝}。婚姻是愛情的殿堂和責(zé)任,不是愛情的終點,更不是愛情的墳?zāi)埂H祟惖膽賽刍橐鍪菤v史的獲得也是人類歷史的組成部分,因而,美刺婚戀其實也是美刺歷史。“詩以言情”,《詩經(jīng)》不僅開創(chuàng)了歌頌愛情婚姻之先河,而且把愛情和婚姻放在特別突出和重要的位置。這不僅是愛情婚姻之詩在《詩經(jīng)》中最多——詩三百就有三十多首,占總數(shù)的百分之二十多,占風(fēng)詩的百分之四十多,而且將情詩寫得美兮麗極、深入骨髓、動人心魄、感人肺腑,可以說是千古絕唱,至今仍為人所諷誦和傳唱,足見其強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詩經(jīng)》中對愛情的描寫是多面的、立體的、直接的和復(fù)雜的,正因為如此,它們才能打動和感動各個階級、階層的人,打動和感動各個時代各個階級和各個階層的人。

 

10.jpg

 

《詩經(jīng)》中的愛情是大膽的,自由的,純潔動人的。“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鄭風(fēng)·溱洧》)在那“祓除釁浴”的三月三上巳節(jié),鄭國的青年男女來到溱洧河畔相互戲謔,互結(jié)情好,“溱水洧水長又長,春來河水波蕩漾。姑娘小伙城外游,手拿蘭草心歡暢。姑娘說‘去看看?’帥哥說‘我已去一趟。’‘陪我再去又何妨!’......姑娘小伙一起逛,相互戲謔樂陶陶,贈朵芍藥定情長。”“溱河洧河水流淌,河水汩汩真清亮。男男女女城外游,游人如織鬧嚷嚷。姑娘說‘去看看?’帥哥說‘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男女結(jié)伴同玩賞,徐徐而行互調(diào)笑,贈以芍藥表情長。”

 

《鄭風(fēng)·籜兮》曰:“萚兮萚兮,風(fēng)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萚兮萚兮,風(fēng)其漂。叔兮伯兮,倡予要女。”——落葉落葉往下掉,秋風(fēng)吹起輕輕飄。諸位快樂小伙子,我先唱來你和調(diào)。落葉落葉往下掉,秋風(fēng)吹起輕輕飄。對面歡快小伙子,我先起音你和調(diào)。仿佛一場對歌就能成為一對佳人。更有一見鐘情的愛情,“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偶爾相遇,遇見的就是我的夢中情人,就是我昧昧思之的理想對象!這是多么自由的男女交往,多么純潔大膽的愛情,靜而思之,兩千多年前的男女青年仿佛就在我們面前相互交流,相互對歌,互生情愫,互贈情物!

 

11.jpg

 

《詩經(jīng)》中的愛情是勾人心魄“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王風(fēng)·采葛》《鄭風(fēng)·子吟》《邶風(fēng)·月出》就是之。《采葛》言:“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那個采葛的姑娘,一日不見她,好像三個月那么長!那個采蒿的姑娘,一日不見她,好像三秋那么長!那個采艾的姑娘,一日不見她,好像三年那么長!這是什么愛情?這是讓人撕心裂肺的愛情!這是讓人幾近瘋狂的愛情!短短三句,層層遞進,道出了千百年來熱戀中的人們的實意真心,不愧為千古名詩!《子吟》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你的衣領(lǐng)青青色,悠悠思念在子衿。縱然沒有去會你,你就不把音信傳?你的佩帶青青色,悠悠情懷在子佩。縱然沒有去找你,你就不能主動來?來回走動雙眼望,獨自等候城樓上。一天沒見你的面,好像三月那樣長!《月出》言:“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月亮出來亮皎皎,心中美人儀容俏。身姿窈窕又婀娜,牽我情絲心煩憂。月亮出來多潔白,心中美人儀容姣。身姿窈窕又婀娜,牽我情絲心煩憂。月亮出來亮光照,心中美人儀容好。身姿窈窕步婀娜,牽我情絲心焦躁。“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彼澤之陂,有蒲與蕑。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寤寐無為,中心悁悁。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zhuǎn)伏枕。”(《陳風(fēng)·澤陂》)——池塘邊上圍堤壩,塘中蒲草伴荷花。看見一個美男子,我心愛他沒辦法。日夜相思睡不著,眼淚鼻涕一把把。池塘邊上堤岸高,塘中蓮蓬伴蒲草。看見一個美男子,身材高大品德好。日夜相思睡不著,心里憂郁愁難熬。池塘邊上堤岸,塘中荷花伴蒲草。看見一個美男子,身材高大風(fēng)度好。日夜相思睡不著,翻來覆去空煩惱。

 

《詩經(jīng)》中的愛情是狡黠的、揪心的但又是甜蜜的、幸福的。“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邶風(fēng)·靜女》)——姑娘嫻靜又可愛,約我城角樓上來。故意躲藏到處找,急得抓耳又撓腮。姑娘嫻靜好容顏,送我彤管情意綿。彤管鮮紅有光彩,我為姑娘愛彤管。郊野采荑送給我,確實美好又奇異。不是荑草太美麗,美人相贈倍金貴。此詩將熱戀中小伙子的復(fù)雜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在墻角癡癡等待心愛的姑娘,他身心緊張、急切萬分;看到姑娘所贈彤管,想到姑娘同樣美麗,因而心生柔情蜜意、甜蜜不已;想到姑娘從郊外親自采來柔荑時心生歡喜、欣喜若狂。這份愛情如此美好,確實讓人情動于衷、感慨不已。

 

《詩經(jīng)》中的愛情是直白大膽而又敢愛敢恨的。“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召南·摽有梅》)——梅子紛紛落地,樹上還有七成。追求我的小伙子,不要耽誤良辰。梅子紛紛落地,而今只剩三成。追求我的小伙子,切莫再誤良辰。梅子紛紛落地,用那淺筐來盛。追求我的小伙子,表白莫再遲疑。詩以梅子為比興,感嘆韶華易老、青春難駐,她渴望愛情,渴望婚姻,渴望不負(fù)青春年華,大膽直接、真摯濃烈,表現(xiàn)出了女子唯恐青春逝去而佳偶未得的急切心情。“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姑娘小伙齊聚溱洧河畔。在這氣氛熱烈的聚會上,一位頗有心眼的辣妹子向著河對岸的小伙子發(fā)動了攻勢。“子惠思我,褰裳過河”。——辣妹子不說自己想別人,卻說別人心里有她。“子不我思,豈無他人?”——你若不喜歡我,何愁沒人喜歡我?詩篇不用肖像描寫,不用行動描寫,也不進行心理刻畫,僅僅選取幾句頗有性格的語言,一個敢愛敢恨的辣妹子就躍然紙上。

 

《詩經(jīng)》中的愛情是忠貞不渝敢于沖決網(wǎng)羅的。“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縞衣茹藘,聊可與娛。”(《鄭風(fēng)·出其東門》)——出那城東門,美女多如云。雖然多如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綠頭巾,令我樂在心。出了城門外,美女多若花。雖然多若花,亦非我所懷。唯此素衣紅佩巾,快樂可相愛。城外如云的美女,多如茅花,然而男子卻一心想著自己的愛人。詩人極言美女之多,一方面表明了自己對愛情的堅貞,另一方面又襯托出自己愛情的超風(fēng)脫俗,確實色彩鮮明、感情濃烈。在遭到母親的干預(yù)時,女子的愛情堅如磐石,矢志不移:“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側(cè)。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諒人只!”(《鄘風(fēng)·柏舟》)——頭發(fā)分垂的那少年,實是我的好對象。誓死不把心來變。我的天呀我的娘,我的感受你不諒!頭發(fā)分垂的那少年,實是我的好對象。誓死不把手來放。我的娘呀我的天,我的感受你不諒!在《召南·野有死麇》里,男女之情就濃烈如火:“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舒而脫脫兮,無感我?guī)溬猓瑹o使尨也吠。”——一位少女春心蕩,小伙追著來挑逗。林木叢生小樹多,荒野有只小死鹿。白茅捆扎獻給誰?青春少女顏如玉。“舒而脫脫兮,無感我?guī)溬猓瑹o使尨也吠。”真是熱烈又大膽!而《王風(fēng)·大車》更是“情誓”詩的祖宗,“大車檻檻,毳衣如菼。豈不爾思?畏子不敢。大車啍啍,毳衣如璊。豈不爾思?畏子不奔。轂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皎日。”——大車行走聲檻檻,青色毛衣像嫩菼。難道是我不想你?就怕你不敢來愛。大車前行聲啍啍,紅色毛衣色如璊。難道是我不想你?怕你不跟我私奔。活著不能在一室,死后必埋一個穴。我的誓言你不信,就讓太陽來作證。這真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詩經(jīng)》中的愛情是鏡花水月、苦悶惆悵而又情深意長的。“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周南·漢廣》)“漢有游女,不可求思。”一唱三嘆,道盡了男子追求所戀女子而不得的惆悵。另一首《蒹葭》則道盡了意中人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可望不可即求之而不得的心情,“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岸邊蘆葦青蒼蒼,秋深白露凝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艱難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岸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閃晶光。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對岸那一旁。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艱險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沙洲上。岸邊蘆葦密又茂,晨露未干映朝陽。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對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曲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江洲上。無需多言,這樣精妙絕倫、一唱三嘆、意境空靈、耐人尋味的詩句,怎能千百年來不為之傾倒、吟誦不絕?

 

12.jpg

 

《詩經(jīng)》中的愛情是有定情物并且是以結(jié)婚為目的的。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詩經(jīng)》中的愛情是自由大膽熱烈的。爰采唐矣?沬之鄉(xiāng)。云誰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爰采麥矣?沬之北矣。云誰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爰采葑矣?沬之東矣。云誰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鄘風(fēng)》《桑中》)——采摘女蘿在何方?就在衛(wèi)國沐邑鄉(xiāng)。思念之人又是誰?美麗動人是孟姜。約我來到桑林中,邀我歡會祠廟上,送我告別淇水旁。采摘麥子在哪里?就在沐邑北邊地。思念之人又是誰?美麗動人是孟弋。約我來到桑林中,邀我歡會祠廟上,送我告別淇水旁。采摘蕪菁哪邊壟?就在衛(wèi)國沐邑東。思念之人又是誰?美麗動人是孟庸。約我來到桑林中,邀我歡會祠廟上,送我告別淇水旁。 

 

13.jpg

 

《詩經(jīng)》中是愛情更是溫柔敦厚、發(fā)乎情止乎禮儀的。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周南》《關(guān)雎》)——關(guān)關(guān)雎鳩和鳴唱,相伴在河小洲上。美麗賢淑好姑娘,正是君子好配偶。參差不齊之荇菜,從左到右采擇忙。美麗賢淑好姑娘,日思夜想盼成雙。設(shè)法追求沒得到,白天黑夜想斷腸。長吁短嘆情絲長,翻來覆去夢里想。參差不齊之荇菜,或左或右去采它。美麗賢淑好姑娘,彈琴鼓瑟訴情腸。參差不齊之荇菜,自左至右挑揀它。美麗賢淑好姑娘,敲鐘擊鼓成佳偶。

 

愛情成熟了,自然就會走進婚姻的殿堂。于是,《詩經(jīng)》中最美好的祝辭都給了那些真心相愛的佳人。《周南》《螽斯》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蟈蟈蟈蟈張翅膀,群集低飛翔啊。你的子孫多又多,家族正興旺啊。蟈蟈蟈蟈張翅膀,群飛嗡嗡響啊。你的子孫多又多,世代綿延長啊。蟈蟈蟈蟈張翅膀,群聚擠滿堂啊。你的子孫多又多,和睦又歡暢啊。《召南》《雀巢》是:“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喜鵲筑成巢,鳲鳩來住它。這人要出嫁,車隊來迎她。喜鵲筑成巢,鳲鳩占有它。這人要出嫁,車隊送走她。喜鵲筑成巢,鳲鳩住滿它。這人要出嫁,車隊成全她。最著名的自然非《周南》《桃夭》莫屬:“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樹含苞滿枝頭,花開燦爛開正好。姑娘就要出嫁了,愿她婚后生活好。桃樹含苞滿枝頭,果實累累滿樹梢。姑娘就要出嫁了,愿她婚后家庭好。桃樹含苞滿枝頭,桃葉茂密色蔥綠。姑娘就要出嫁了,婚后幸福又美好。由于《桃夭》的形象、生動和絕妙,不僅“開千古辭賦詠美人之祖”(清人姚際恒語),而且千百年來吟誦不絕,至今還是婚禮的最佳祝辭。

 

總之,《詩經(jīng)》中的戀愛婚姻之思就是一個“真”字:真實地記錄、描繪和歌詠了西周春秋時代戀人們的真實愛情,真實地記錄、描繪和美刺了西周春秋時代的愛情和婚姻狀況,一句話,《詩經(jīng)》中的婚戀“思無邪”。

 

【相關(guān)閱讀】

唐青釗:跟著總書記讀古典——《老子》哲學(xué)初探

唐青釗:跟著總書記讀古典——《大學(xué)》《中庸》思想初探

唐青釗:跟著總書記讀古典——《周易》思想初探

唐青釗:跟著總書記讀古典——《尚書》政治思想初探

 (作者系昆侖策特約評論員;來源:昆侖策網(wǎng)【原創(chuàng)】,作者授權(quán)首發(fā))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wù)機構(gòu),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fù)責(zé),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wǎng)》,網(wǎng)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責(zé)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quán)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yīng)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wǎng)
  • 央視網(wǎng)
  • 新華網(wǎng)
  • 求是
  • 中國軍網(wǎng)
  • 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 中國社會科學(xué)網(wǎng)
  • 中國科技網(wǎng)
  • 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和文獻網(wǎng)
  • 紅色文化網(wǎng)
  • 觀察者網(wǎng)
  • 參考消息
  • 環(huán)球網(wǎng)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wǎng)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wǎng)
  • 烏有之鄉(xiāng)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wǎng)
  • 新法家
  • 中紅網(wǎng)
  • 激流網(wǎng)
  • 宣講家網(wǎng)
  • 中共黨史網(wǎng)
  • 國史網(wǎng)
  • 全國黨建網(wǎng)
  • 中國集體經(jīng)濟網(wǎng)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wǎng)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wù)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quán)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