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DeepSeek、文心一言、豆包等AI助手風靡機關,毋庸置疑,AI助手的出現帶來的便利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一些干部“寫不出”“寫不好”材料的焦慮。但在實際工作中,對平時一寫文章就“抓耳撓腮”的部分干部而言就像“救命稻草”,患上“AI依賴癥”,寫文必先搜索、動筆就要AI,寫出的文章單調枯燥、空洞無物,不僅無法讓鍛煉文字水平,還會助長干部“躺平”心態。我們不能把AI視為破解工作難題的“萬能鑰匙”,要堅持技術為用、以人為本,將AI技術作為輔助工具。
AI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能成為新形式主義的溫床。要看到技術崇拜背后的隱憂,譬如,部分干部遇到問題第一反應不是獨立思考和深入調研尋找解決辦法,而是一味的“找AI幫忙”,這種對AI技術的盲目追捧,會削弱干部獨立思考、價值判斷、思維創新的能力。此外,把擁抱技術視為“政績亮點”,盲目要求干部提供自己學習AI的成果,可“為了AI而AI”,不僅沒有起到“技術賦能”的效果,反而給基層平添負擔,很容易淪為一種“指尖上的形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