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定性:
中國A股在過去的兩周中,以6月15日上證綜指5178點,至7月3日(周五)收盤3686點,累計回調1492點,接近1500點,跌幅超過超過40%,市值減少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在這么短的時間,跌得如此之深,幾乎沒有回頭之勢??梢源_認為股災。
二,股災的直接成因:兩融與衍生產品的杠桿效應
1,兩融業務(簡稱:兩融,即融資融券)自2010年3月31日正式開通,股指期貨交易自2010年4月16日正式啟動交易,中國最高級別的衍生金融產品------指數期貨的杠桿交易進入市場,兩融業務對杠桿的放貸,徹底改變了投資的生態環境,操作風格更趨向投機。
2,自2015年4月以來,兩融業務倍數放大倍數至1:2.5,使指數期貨的杠桿效應繼續放大,給做空方提供了大量的資金翹動市場。
3,2014年11月17日開啟滬港通,境外大投行可借已有的OFII長期在低位吸收股票實物,累計超過1300億美元,再境外以杠桿交易方式,從高位做空指數期指。
4,當股指暴跌,強制平倉制度迫使大量高成本兩融的客戶,不斷賣出平倉,特別是當4000點失守,境內機構投資者生死線上賣出,股票型基金在客戶大量贖回的壓力下,也不得不賣出股票,兌付給客戶。金融踴躍踩踏出現,機構投資者暴倉超過以往任何時候,令本周下跌勢力量更兇猛。
三,股災的深層原因:監管者的錯誤理念、錯誤政策、理論界的無知
1,西方經濟學理論對政府最高監管層的直接影響。周小川先生從上任至今,都是西方主流財經雜志、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的寵兒,多次榮膺“最佳央行行長”等美譽。其上任之初,提出了“金融生態工程”,包括匯率、利率、衍生金融產品等改革和創新,其實并非什么創新,只是照抄西方的樣板。歷經十三年,他以及其他金融監管層的同道伙伴,已經把中國的金融生態改造得沒有防火墻,極易受境內外狙擊,金融風險暴露無疑。
2,人民幣匯率在2005年7月21日啟匯改以來,中國政府沒有采納“蛇狀爬行(snake -scrapping)”升值的建議,接受美國的壓力,快速升值,促使中國制造業與相關產業失去國際競爭優勢,做工廠的不賺錢,并導致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市場投機成份增加,產業資本轉向金融市場。根據經濟學常識,通脹與市場投機有正向的相關性。而兩融和衍生產品的誕生,加速了投機規模的倍數效應。
3,輿論界的無知,也是導致從政策與輿論一面倒地鼓動百姓入市,直到股市上了5000點,官方媒體還在發出類似安民告示的社論,稱“股市還在半山腰”。甚至令民眾與政府對市場的猶豫完全解除,大膽地入市呢?!
4,理論上的問題,也給現實帶來巨大的影響和疑惑。十八大以來,關于如何介定“資源”這一概念,理論界一直沒有認真的思考和充分討論過。對經濟與金融而言,資金是一種資源,市場需求是一種資源,市場本身也是一種資源,它不僅僅是一個交易的平臺。一國的人口、領土、空域、政治統一的程度,都是市場這一資源及其價值的根本和本質所在。這就是為什么外國人總是覬覦中國的市場,特別是覬覦中國的金融市場,因為它從夠大、夠深、夠統一。為此,一些西方國家不惜一切代價,試圖改變中國的意識形態,讓中國人從上到下都接受市場的另一種概念,市場不是資源,是工具,是最好地決定了資源及其使用效率的工具,把市場的工具論發揮的淋漓盡致。可惜,這卻被中國全盤接受,還寫進了黨的十八大的政治文獻中。換言之,西方成功地向中國推銷了“市場”的衍生性內涵,隱藏了其真實的本義,中國人不假思索地收入囊中,自釀了苦果,現在又不得不自食其果。股災只是苦果之一。
如果把市場看成是資源這一種意義上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句話,可以說成是“使資源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就出現了邏輯的問題。當經濟學把資源看成一種客體,經濟人是主體,一種資源能決定另一種資源呢?哪一種資源是主體,哪一種資源是客體?如何把市場當成萬能的圣地,而這塊圣地也是他人覬覦的資源,我們怎么能輕易地讓資源來分配資源呢?
四,是不是該救市:兩難選擇
1,技術上看,中國股市應調整到在3250點至3400點以下區間,才算到位,現在已在3386點,不如讓市場快速到位,自然調節為佳。如市場提前打撈起來,調整得并不到位,總有一天還是要徹底還債的。
2,從國內機構投資者心理和實際能力看,他們的心理底線在3800點至4000點區間,目前市場已沖破國內大、中、小型機構投資者的底線,而他們的心理底線是由資金、凈資產、融資規模與比例、客戶損失與壞帳共同組成的。換言之,如突破這一底線,未來機構投資者翻身的機會就起來越小,這對中國政府和未來經濟發展十分不利,甚至引發大規模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壞帳。
3,從股災的成因看,政府監管機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確實政府也試圖救市。6月29日央行雙降、7月1日國家隊和機構入市、7月1日深夜證監會提前剖腹產四招、7月2日證監會表示要嚴查操縱者、7月3日保監會提出險資入市新規可能出臺,一行三會都在連環出招救市,但屢屢失敗。國家信用已經不再靈光,這是真正重大的政治信用損失。如果政府再沒有象樣的行動,實在無法向人民交待。
總之,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了維護政黨與政府的政治信用,為了中國經濟的轉型成功,為了中國的金融穩定,有必要以軟著陸為短期目的的救市。
要救市,要巧妙地救;要掌握節點,果斷決策;要組織嚴密,分梯隊、分階段來做;叫的與做的要配合,場內與場外要互動。
要讓操縱者損手爛腳,今后不敢輕易來犯。讓國際投機炒家嘗一嘗中國金融太極拳的滋味與厲害,要讓他們聞風喪膽,打一場中國金融自衛反擊戰。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蘭斌強:不能將侮辱毛岸英烈士的“東尼科技股份”賬號一銷了之!
2020-11-27趙小魯律師:中國律師行業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思考與建議
2020-11-06?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