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中小企業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它們的數量占到所有中國企業的99%,創造了中國60% 的GDP。同樣,在創新方面,我們的中小企業仍是不容小視的群體。我們有65%的專利、75%的發明創造和80% 的新產品都來自于中小企業。然而,我們的中小企業卻深陷困境。我始終認為,要想拯救中國制造業,必須從基礎做起,要想發展“中國制造2025”,必須幫助我們的中小企業先走出2015 的困境。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向德國和美國學習,看看他們是如何打響拯救制造業的這場戰役的。
先說德國,德國的中小企業占到所有企業的99%,提供了德國70%以上的就業人口,這一點和我們很相似。你知道德國的中小企業有多么厲害嗎?全世界2000多家資質最好的中小企業,德國占了47%。在經歷了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后,德國政府為拯救其制造業,實行了四步走的戰略,哪四步?
第一步,為幫助企業渡過金融危機,德國政府提供了72 億歐元的貸款,其中94% 都給了中小企業,這一步幫助了81% 的中小企業成功渡過難關。
第二步,德國政府將營業稅的起征點從過去的25 萬歐元,增加到了50 萬歐元。此舉大大減輕了中小企業的納稅負擔,并且德國政府還提議修改了折舊法,替企業節省了十幾億歐元。
第三步,在人工成本的方面,德國政府出資給予臨時工60% 的補貼,請注意!這60% 是直接薪水的補貼。另一方面,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員工的社保占了人工成本的很大一部分,為了降低中小企業的人工成本,德國政府決定,工人的社保前六個月政府付一半,六個月后,德國政府全部買單。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如果工人的收入下跌10%,可以直接申請德國政府的補貼。
第四步,德國政府深刻地認識到,新能源在發展制造業的整體計劃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因此大力發展新能源。政府計劃在2010—2020年投入2350億歐元,用于新能源的研發,爭取到2050年80%所用的能源產品均來自于新能源。
美國呢,和德國一樣,也是通過政府的五板斧政策拯救制造業。
第一板斧,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2009年美國政府提出了兩個法案,為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困境,美國政府為中小企業提供了130億美元的貸款。
第二板斧,減稅。為了減輕中小企業的稅負,2010年美國政府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法案,給中小企業減免了120億美元的稅收。
第三板斧,鼓勵大企業回歸,鼓勵大型制造業的回歸。在企業回歸的過程中,如果造成了成本的增加,美國政府同意增加的成本20%可以抵扣稅。
第四板斧,培訓。為解決制造業人才缺口的問題,美國政府花了近7億美元,培訓了50萬名熟練工人,其中87%都在培訓之后找到了工作。這一步,不但幫助美國大大降低了失業率,并且幫助制造業解決了人才缺失的問題。
第五板斧,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德國政府一樣,從2009年開始,美國投入了500億美元從事新能源的開發,對新能源企業提供23億美元的稅收補貼,爭取到2035 年實現80% 所使用的能源都是新能源。
我們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為拯救制造業,德國和美國政府都實行了為企業提供貸款、減輕稅負、大力發展新能源等一系列服務于中小企業的實質性策略。就目前發展情況來看,他們的努力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國自2008—2009 年金融危機就業人數達到歷史最低點后,通過這些努力,在之后的幾年穩定增長,目前的失業率始終保持在5%~6% 的歷史最好時期。事實證明,拯救中國制造業,我們必須從基礎做起,必須要全力幫助中小企業走出當前困境,“中國制造2025”不能只停留在一句簡單的口號,需要政府有關部門作出更多實質性的行動,才能實現制造業的繁榮,才能拯救我們危在旦夕的制造業。
改革開放以來的30 多年間,中國制造經歷了奇跡般的崛起和輝煌,多種工業品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中國成了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然而,輝煌之下,卻潛伏著深重危機:中國制造始終在“6+1”產業鏈的低價值端徘徊,產業鏈整合困難重重,產業升級毫無建樹;受到要素成本上升、營商環境惡化、低端產業轉移東南亞、高端產業回流歐美四大危機圍堵,中國制造丟了立身之本;德國的工業4.0計劃與美國的工業互聯網戰略來勢洶洶,掀起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國制造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毫不夸張地說,中國制造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
從世界制造強國的經驗來看,要振興一國制造業,從來不是單靠企業自身努力就可以辦到的,而是必須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政府從政策、稅收、資金、人才、研發、法治環境等全方位對制造業進行戰略支持的結果。值得欣慰的是,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始,政府已經開始高度重視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并出臺了一系列實質性支持政策。2015年上半年,國務院更是公布《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提出了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其中的很多政策思路,都和我多年呼吁的制造強國理念不謀而合。我相信,如果政府能真正把這些政策和規劃落到實處,如果中國的制造企業能克服自身短視目光,迎難而上,那么工業4.0對我們來說就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中國制造實現二次騰飛的最好契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