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以小農經濟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發生了巨大變革,農村出現了農民和農民工兩個群體,致使原本以農民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農村治理結構隨之發生巨變。而這個變化直接影響了整個鄉村文化體系。
實踐表明,經濟發展模式決定了人口的分布。在小農經濟時代,農業生產主要依靠人力,農村以土生土長的農民居多;在工業經濟時代,農業生產主要依靠機械,為適應經濟發展規模,農民向城市轉移是一個必然趨勢。從我國整體的經濟結構來看,經濟形態和經濟規模發生變化是引起農村治理驟變、文化體系瓦解的主要動力。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變,農村向城市轉變,農民向市民轉變是經濟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人們的生產方式發生變化,那么職業結構、消費習慣、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也必然都會隨之變化。縱觀我國農村發展史,在小農經濟里,家族、血親和宗教觀念非常突出,由道德、禮樂和法律的三位一體構成的三元和合的治理模式,其文化思想是天地人和合的狀態;在工農混合經濟時代,農民工的邊緣性就非常突出,草根思想、漂泊思想就成為了農村文化體系的主流思想;在工業經濟里,農民由原本的群居式生活方式轉變成為了散居式,大型生產工具的使用是農業生產的主要方式,農民逐漸被市民取代,終至完全消失,村落也會逐漸變成城鎮。從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歷程來看,在短短的三十年內農民消失、村落消亡和農村空心化等問題相繼暴露,農村人轉化為農民工,再轉化成市民。而這個過程中以集體主義和傳統價值為核心,以家族、血緣和親緣為根基組成的村落文化與現實出現了巨大的割裂,樸素的鄉村觀念也隨之瓦崩。
在理論界對此存在一個定論,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化的過程中會衍生出大規模的混合經濟模式。同時在混合經濟模式下,農民工成了農民和市民的中間體。他們長期生活在城市,但是卻無法享受市民的社保、住房和教育等等待遇。在這種復雜的生存環境中,心理的糾結使他們喪失了歸屬感,“鄉里的外鄉人”的感覺愈發強烈,久而久之群體觀念逐漸淡化,以“家族、群體”等集體主義觀念為核心所形成的鄉村文化必然會逐漸沒落。一種新的文化形態也必然由此產生,而以草根、漂泊和羈旅為特征的文化風格就會變得越來越明顯。
其實在我國千百年的鄉村治理中存在一個傳統,并且這個傳統主導著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設和發展。在專制獨裁的社會里,管理者需要將權力意識滲透到社會治理的每一個毛孔之中,樹立權威、皇威,以此確保社會穩定與發展;在民主文明的社會里,公平公正、平等民權和民生幸福是文化最基本的價值內涵,也是全社會的核心理念和民眾的追求。一方面,文化本身就源于全社會的價值理念和思想根源;另一方面,文化創造、消費和傳承的土壤不同也決定了本時代的農民選擇有別于另一時代的文化質體。由此,在經濟發展模式不斷豐富、社會理念不斷多樣、社會治理方式不斷變化的時代,鄉村文化的內涵和外延也需要隨著時代而不斷地發展、變化。而當前鄉村文化發展的滯后性非常突出,并出現了瓦解的趨勢。
文化瓦解主要表現在城中村和農民工兩個例子之上。據統計,每天約有50個城中村被高樓大廈取而代之。并且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由經濟快速發展和公權力強制干預所致。第一,基于兩種事物本質上的區別,經濟發展快周期短,而文化發展周期慢,文化建設明顯滯后于經濟發展,導致農民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第二,很多地方政府采取違背規律的城市擴張強行改變了農民原有的生活習慣,使其生存能力急劇下降,人為地破壞了農村的文化根基;第三,農民轉化成市民并非受經濟規律調控,在傳統的人口流動中農民主要通過務工、經商、考學等渠道轉化為城市居民,這種變化周期原本比較長。而今進入城市生活的農民被迫迅速地接納城市的生活方式和認知習慣。由于他們缺乏生存技能,最后也只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農村在結構上出現了明顯的邊緣化、原子化、碎片化、空洞化,在人情上也出現了世俗化、功利化、隔閡化問題。個人利益本位主義逐步取代了集體主義,以集體主義為核心所建立的文化內涵和價值體系正在遭受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身份炫耀與攀比心態,物質欲高、功利心強、道德約束低等治理頑疾。構建新型的鄉村文化體系正是化解當前農民精神困境的一劑良藥。一方面,需要從現有的鄉村文化上找突破口,建立起新型的文化體系。進而以文學為載體,在農村營造出一種公平公正、平等民權和民生幸福的思想觀念,創造出更多符合新農民群體的文學作品;另一方面,實現城鄉經濟均衡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破解半城市化的困局。第一,農民工市民化是解除半城市化的關鍵,推進城鄉一體化就是解決進城農民工市民化的問題,是縮小城鄉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的需要,也是農民的內在需求。第二,利用農村土地優勢,使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共同作力,克服“地少地荒”的困局,充分發展農業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并且進行村落結構、生態環境和管理方法等全方位改造,使農村逐步成為穩定發展的經濟體。只有這樣鄉村文化才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良好局面。
(作者單位:武漢市作協;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