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產能過剩?中國還沒有占據世界第一位置的產業,能叫做產能過剩嗎?中國有市場規模,有社會制度優勢,同樣層次的產業競爭,就算大家都在地獄里廝殺,最后活下來的也是中國人。】
中國是世界工廠,消費類的電子產品,電視機、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產量都占據世界大半。
幾乎所有消費類的電子產品,都離不開一塊顯示屏。
這塊顯示屏,當年中國生產不了,基本都要依賴進口。在2007年,中國大陸面板進口額超過300億美元。
所有中國不能生產的玩意兒,價格并不由中國人說了算。而且價格嘛,基本都是無底大坑。
還記得當年液晶電視什么價格嗎?樓主2005年買一臺32寸液晶電視節,價格高達5000元,還是特價產品。一臺彩電中,60%以上的成本,都是面板的成本。也就是說,在那個時代買國產液晶電視,大頭讓國外賺走。
在中國進入這個產業以前,這個產業基本就是日本、韓國和臺·灣把持。他們不僅在這個產業賺得盆滿缽滿,而且一路各種陰謀玩弄中國。
面板產業的故事,足夠寫一部產業江湖陰謀史,三十六計各種算計,都在里面。其中一樁海峽兩岸的交易,堪稱恩將仇報的典范。
故事從新世紀開始。2000年之后,世界電視產業從傳統CRT(顯像管)顯示器向液晶、等離子等新型平板顯示器轉換,平板顯示技術優勢非常明顯,不僅輕薄便于攜帶,而且能夠適應從大到小的各種尺寸,特別適合數碼時代的需要。
在一臺電視機中,面板通常占據整機成本的2/3。中國大陸彩電廠商不得不花費巨資,從韓國、日本、中國臺灣廠商手里采購液晶面板等關鍵零部件。從那個時代開始,大陸電視廠商,一直在利潤邊沿掙扎,還經常陷入虧損,淪為給面板廠家打工的境地。
為了擺脫這種產業鏈低端的地位。2002年4月,上海廣電集團(下稱上廣電)就與NEC簽訂液晶項目合作意向書,投資近100億元從NEC引進一條5代線。走的還是“市場換技術”模式,此后內部管理混亂,人事動蕩,除了外方拿走高額的技術費用以外,合資企業虧損累累,最后走上窮途末路,宣告此路不通。
國產彩電巨頭長虹,試圖回避競爭最激烈的液晶技術路線,和松下等公司往等離子技術方向走,期望走出一條不尋常的路。此后,索尼、東芝放棄等離子業務;后來,日立、先鋒、三星和LG電子也相繼退出。最終等離子產業鏈的玩家,只剩下松下和長虹。最終兩家都放棄了。
事實證明,市場換技術這條路,換不來技術;而回避正面的技術較量,非主流的技術路線,也走不通。
2003年2月,京東方以3.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韓國現代電子(為什么是現代電子?想想北京合資的現代汽車)的液晶業務,在北京亦莊投資12億美元建設了一條5代線,2005年5月量產,開始了中國自主生產液晶顯示屏的時代。——京東方作為本故事的重要主角,下面還有多次出場機會。
2005年下半年,在信產部和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創維、TCL、康佳、長虹等4家彩電巨頭,計劃合資在深圳建設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但是尋求國外廠家,沒有哪家愿意轉讓技術,愿意轉讓的也開出天價。最后拉了有自主技術的京東方來入伙——這就是當時的“聚龍計劃”。
“聚龍計劃”最后還是散伙了。夏普當時表示,愿意在廣東投資一條液晶生產線。事后證明,夏普玩了一把騙術,目的就是拆散國產廠家的合作計劃。——當然,這筆歷史舊賬,十年以后被算了回來,夏普后來連年虧損,被富士康收購了。應了中國古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京東方進入液晶產業以后,產能連年提升,但是從此就進入了驚濤駭浪的大資本、大產業運行時期,飽受壓力備受指責。 液晶面板產業投資巨大,回報周期長,而且價格波動幅度很大。如果沒有巨額資本支撐,幾個回合就會被對手洗盤出局。
京東方前身是北京電子管廠,早年曾經與日本松下建立了過合資企業——北京松下彩色顯像管廠。直至2009年松下彩管廠關張大吉,中方也沒能從中拿到任何核心技術。
有合資企業教訓在前,京東方走上液晶面板生產這條道路以后,一直走的是獨立自主的路線。十幾年走來,以京東方為代表的大陸液晶面板產業,一邊通過各種渠道融資,進行大規模的產業擴張,不斷從競爭對手手中奪回市場,一面不斷投入技術研發,提升技術水平。
這十幾年,京東方作為國產液晶面板產業的主力軍,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一方面是價格戰帶來的巨虧壓力,另一方面“產能過剩”的質疑聲音不絕于耳。在資本市場上,由于回報率很低,京東方的股價一直在低價徘徊,投資者指責京東方只會圈錢,沒有多少分紅回報。——當然,這其中很多內容,也是競爭對手花錢抹黑。
京東方生產液晶面板成功,也給其他廠家帶來了希望。從“聚龍計劃”走出來的TCL,2007年與韓國三星簽署技術合作協議,在三星的技術支持下建設一個液晶模組廠(4條生產線)。2009年投產當年即實現贏利。
TCL通過這個項目建立了自己的研發團隊(從臺·灣挖角了兩百多人),獲得了自主建設液晶模組生產線的能力。這個團隊后來發展為中國大陸液晶產業的重要力量,華星光電應運而生。如果留意TCL集團的年報,華星光電已經成為TCL集團最大的現金奶牛。投資160億的武漢華星光電,2016年下半年即將進入量產。
當液晶產業被中國人撕開口子以后,所有的業內玩家的心理都發生了變化。夏普、三星、LG、奇美(臺灣)都放棄了封鎖戰略,要在中國大陸建設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回溯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發展歷史,有一段恩將仇報的歷史不得不提。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爆發,很多臺灣的面板廠家陷入困境。2009年上半年,工信部、國臺辦組織中國大陸彩電廠商,赴中國臺灣采購液晶面板,金額高達44億美元,總量超過1200萬片。一度被評價為“將中國臺灣企業拉出了金融危機泥沼”。
不過,臺灣人并沒有領情,而是狠狠擺了大陸一道,他們寧愿低價賣給韓國,也不賣給大陸,說是不愿只依靠大陸客戶,怕被大陸渠道控制臺灣面板行業。同時韓國企業壓縮對華液晶出口量,開始漲價。接下來的6個月時間,面板價格漲幅達到了30%以上。臺灣跟進韓國企業控制產量,并從中獲利。
2013年,大陸以合伙操控價格的名義對韓臺面板廠高額罰款(3.13億人民幣)。此次事件以后,商貿部擺明了態度:“液晶面板行業,以后任何事不再與臺灣合作”。
如果沒有華星光電和京東方的產能做底氣,中國大陸恐怕也只能忍氣吞聲。這就是獨立自主的價值。
大國就是這么任性!不服氣?太平洋不加蓋子,想怎么隨便跳,沒人攔著。
臺灣面板行業后來多次求饒,但國臺辦理都不理。臺灣面板行業因為市場喪失以后技術滯后,逐漸陷入困境。郭臺銘甚至不顧顏面,要中國人大會討論大陸面板重復建設產能過剩的問題,放臺灣面板行業一條生路。
什么叫做產能過剩?中國還沒有占據世界第一位置的產業,能叫做產能過剩嗎?要說產能過剩,國外和臺灣的廠家,先都死完再來討論這個問題不遲。
對手還沒有死光之前,不要輕言產能過剩,夏普已經倒下,被富士康接手。其他廠家,都在利潤邊沿掙扎。臺灣的廠家,已經劣勢盡顯。而嘗到產業鏈甜頭的中國廠家,還在努力擴充產能,玩同質化產品的規模效應,歡迎和中國人過招,保證欲仙欲死。
憑借著領先一代兩代的技術,日韓廠商在高端液晶屏(手機和平板電腦),還有很強的競爭力。而占據主要銷量的計算機顯示器和電視機,中國的液晶面板廠家,還在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
按照正常的預測,到2018年,中國大陸將在液晶面板這個產業,奪到世界第一的位置(樓主不揣以最壞的惡意,想象萬一北朝鮮有朝一日,幾發炮彈不長眼,正好落在南邊兄弟的液晶生產線上)。到那個時候,全世界的液晶產業鏈,也會逐漸往中國聚集。
如果你想換一臺大電視,如今的價格已經便宜了很多。我查了一下天貓,55寸的液晶電視,最低價格2800就可以買到。還不到一臺蘋果手機價格的一半。
感謝那些一直在努力的中國企業家。他們讓中國制造,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骨氣和靈魂,有力量有分量。
看上去只是一個液晶面板產業的故事,然而它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產業的本身,它帶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
任何時候,再難再沒有希望,也要想著要走通自主路線。核心技術很難買來,即使買來,也是落后的,或者代價非常沉重。
液晶產業被臺灣擺了一道以后,大陸對臺灣的合作,終于失去了耐心。事實證明,給臺·灣的利益輸送,是下下之策。不僅收買人心無效,而且花錢往往買來的是仇人。
在液晶產業發展過程中,國家資本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后京東方在合肥、成都、鄂爾多斯建立的多條生產線,地方國資委都給予了大量的支持。沒有國家資本力量做后盾,這種技術資金密集型的產業,根本無法熬到盈利的春天。
對一個產業,不要輕易下“產能過剩”的結論。特別是這個產業,還有國際廠商競爭的時候,要關閉生產線,也讓別人先關。中國有市場規模,有社會制度優勢,同樣層次的產業競爭,就算大家都在地獄里廝殺,最后活下來的也是中國人。
液晶產業的后來居上的經驗,后來推廣到芯片制造、新能源產業,除了被封鎖的核心技術需要時間突破,在大規模資本和巨大市場支撐下,各個領域正在一個個被撕開口子。
任何一個重大產業,背后不僅僅是市場之爭,還是很重要的政治博弈手段。想想,當液晶面板衰落以后,HTC這樣的企業也逐漸沒落,臺·灣產業越來越空心化,他們還有什么能力和大陸叫板?
如果中國大陸沒有企業做面板,現在至少一年需要500多億美元用來進口,中國大陸電子工業將是什么狀況?如此算來,投資在液晶面板產業的上千億資金,起碼給中國人節約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匯,實在是再合算不過的買賣。
(來源:趣味英語)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