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樣,混合改制最終還是落地了,落地的第一家,就是聯通。中國聯通正式發布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方案,將采用非公開發行和老股轉讓等方式,引入行業領先地位與公司具有協同效應的戰略投資者。
作為一家大型基礎通訊類的企業,聯通的改制,當然是一筆大手筆的買賣,改制引入的金額高達780億人民幣。當然,這么巨額的款項,可不是一般機構可以分一杯羹的。這次聯通改制,引入的戰略投資者陣容,隨便拿一個出來,都是業內翹楚。
來看一看這次引入的戰略合作者名單,排在前面的,當然是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中國互聯網的“四大名捕”赫然在列。(為什么叫四大名捕?因為他們的觸角太長,哪里都是他們的影子)。排名緊跟的,包括蘇寧云商、嘀嘀、網宿科技、宜通世紀等幾家垂直行業的企業(這些企業或多或少也有前面四位的影子)。當然,為了平衡這些互聯網巨頭,中國人壽中國中車等大型央企也參與其中,扮演了國家隊的“政委”角色,在關鍵時刻可以代表國家說幾句話。
證監會連夜給開了“綠燈”,作為“特事特辦”的個例,給予最快速度地放行,如此急吼吼地動作,要盡快生米煮成熟飯,顯然是擔心輿論嘩然,“遲則有變”,萬一最終搞不成,各方豈不是白歡喜一場?
其實,擔心什么呢?所謂“輿論嘩然”,到時候刪帖就是,以趙V當年一小小“弱”女子,都能夠刪團中央的微博,何況如此多的互聯網巨頭,又有如此巨大的利益,只要他們愿意,互聯網上絕對可以做到“密不透風”。
既然允許討論混改,自然是因為混改有見得了陽光的自信,如此巨大的資本運作,又有這么多巨頭參與,搞黑箱操作那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經得起時間的拷問。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作為試水的第一家,聯通的混合改制,無疑具有開創性。
首先,肯定一點,這一次的國企改革和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國企改革,路線完全不同。上一次的改革,是共和國歷史上的一道傷痕。在80年代一直都有“傷痕文學”,講述文革時代一代人受到的傷害。但是我很少看到反映上個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下崗者命運沉浮的作品,或者說,現在的寫作者,大多數都采取了主動回避的態度。
這次的混改方案,從某些方面上來說,屬于“皆大歡喜”:
—— 聯通混改消息落定之后,在資本市場上已經拉起了漲停。說明資本市場看好,作為大股東的國有資產,得到了大幅的升值。
—— 參與的互聯網企業也是贏家。這些互聯網企業獲準進入基礎電信產業以后,可想而知,在資本市場上他們會得到更高市值的認可。阿里、騰訊近日股價屢創新高,也許可以說明這一點。
—— 參與混改的聯通公司的“高級員工”,由于此次引入了員工持股方式,因此按照職位和資歷,很多人都會發一筆不小的財。
—— 對于用戶來說,也許以后有大量的優惠定向流量包,而且資費還可能下降。
—— 聯通公司獲得大筆新注入的資金,在5G時代、物聯網時代、云計算時代,以及現在如火如荼的移動互聯網流量時代,將會投入大量金錢進行網絡升級改造。以后可以提升用戶體驗。
一場游戲下來,都是贏家,多好!且慢,都贏了,誰是最終買單的人?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國有資產,通過一種隱性的方式被出賣了,因為聯通已經上市,判斷聯通的價值方式,實際上只是根據股票的價格,這種評估方法其實并不理性,國有資產被嚴重低估。700億資本注入聯通,獲得超過30%多的股份,現在看看,原來聯通的資產包括哪些呢?
—— 一張覆蓋中國的移動通訊2G/3G/4G網絡.
—— 一張覆蓋中國全部省區的固話網和寬帶網。
—— 固網和移動網絡的牌照。(按照我查閱的資料,在美國一張移動運營牌照拍賣價,高達數百億美元。而美國只有3億多的人口,人口數量相當于中國的一個零頭。)
—— 各個城市和縣城,聯通的大廈或者物業,往往都位于很好的黃金地段,這些物業雖然沒有資產化,但是到底值多少錢,參考一下周圍的房價地價。(同樣的原則,適用于鐵路火車站的地皮)
......
我們再來看看阿里和騰訊的股票價格,整體市值高達4000億美元上下。而實際上,這其中包括了巨大的互聯網估值泡沫。互聯網的發展,其實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無論是電商或者是媒體、或者游戲,都急需在新領域轉型突破,否則長期發展停滯不前,泡沫一旦刺破,這種巨無霸的企業,將會給股市帶來災難性的震蕩。
我去年寫過文章《全世界最后的優質資產》,主要觀點就是中國的央企,就是世界上最后的優質資產,也是全球資本家覬覦的對象。直接打倒中國,瓜分中國的資產,顯然不可能。把估值弄低,然后通過定向增發,用廉價資本和泡沫資本參股入股,就成了最好的方法——混改就提供了這樣的路徑。
表面上看,入股聯通的都是中國的企業,但是互聯網企業都在境外上市,可以說他們手里的資本,很多都是外資。所謂中國企業參與混改,某種程度上也是打通了華爾街的資本路線。
另外,中國通訊市場的餅就那么大,一旦聯通大幅度起來,一定會擠壓電信和移動的市場份額。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是鯰魚效應,促使這些老大哥企業做得更好。但是,如果沒有市場增量,聯通的增長,其實要以電信和移動的損失為代價。換言之,如果混改非常成功,聯通的國有資產的確增值了,但是電信和移動的資產,有可能會貶值——除非,他們也引入混改,讓這些資本再摻上一腳。
有錢有勢和馬太效應
這個世界并不缺錢,而每一筆錢是有味道的。巴爾扎克說:每一筆巨大的財富背后都隱藏著罪惡!這句話太絕對,放在西方比較合適,放在中國則未必。放在這個時代,我們來審視一下幾種錢的味道:
—— 歐洲有很多世代繼承的“老錢”,散發著“貴族氣”的老錢。
—— 全世界還有很多黑錢灰錢,比如販毒的、黑社會的錢,貪污腐敗獲得的錢。
—— 華爾街有最強軍隊保駕護航的廉價“美元”,它的價值,現在大部分靠美軍的力量支撐。
—— 互聯網企業,很多都有泡沫堆積的“錢”,資本市場的追捧,讓這些企業都有大把的現金,也助長了他們的野心。但是,泡沫畢竟不能長久,所以他們拼命找一切投資機會,然后整合成實業。
......
無論是什么味道的錢,都需要有自身的力量。沒有力量的錢,就是等著被別人搶劫的財富,比如亞洲四小龍90年代通過外貿積累的巨額財富,就被“金融危機”洗刷得干干凈凈。所以,中國古代講有錢有勢,這個勢,就是錢背后代表的勢力和力量。美元再印刷,背后有美軍撐著,短時間也不至于崩盤。
回到混改這個話題上來,并不是有錢就可以加入混改的。要說有錢,茅臺有錢嗎?煙草有錢嗎?銀行有錢嗎?他們沒有足夠勢力,因此再多的錢,未必就有機會給他們加入。
所以,并不是有幾個錢,就可以加入混改的,必須有資源有勢力,這就回到了一個古老的命題上來——“馬太效應”。簡單的說,就是越有勢力的錢,增值越快,而其他的人,要么沒錢,要么有錢也沒有機會。長此以往,貧富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無論是改革,還是反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打破利益集團對資源的壟斷性占有。但是混改無疑強化了這種趨勢。錢要找優質的資產落地,而優質的資產會找有勢力的錢,兩者結合一起做大做強。
所以,資本會自動性地選擇嫌貧愛富,只會對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優質資產有興趣,隨著混改的進一步深入,資本在中國的話語權會越來越強大。
而沒有資本光顧的東北,西北,中國的西部地區,將會更加凋零。我最近因為要做一個新疆喀什特區的調研,發現喀什特區成立7年來,當地的漢族人口,已經從30多萬,減少了3萬多人。道理很簡單,這個地方沒有資本,所以沒有發展機會,大家只能用腳投票離開。
下面的文章,我會從更深的角度,闡述混合改制的國際背景,以及它的長遠影響。這可能是我們這一代人能夠經歷到的最后的國家企業改革,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條沒有回頭路的單行道,而這條道路最終通向何方,到底是福是禍,誰最終該對歷史負責,誰最終又為所有的改革買單,只能讓未來回答。
國企的確需要改革,因為很多的國企活力不足,很容易染上大企業病,特別是出身背景比較復雜的國企,因為股東多,很容易因為內部的紛爭形成內耗。引入戰略合作資本,引入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的確有助于提升效率,有利于做大做強國企。
從這一點來說,國企的混改,實際上有著非常合理的現實因素。如果國企不能改不能動,最后勢必會養出一些占著壟斷資源而又不思進取的廢物。
但是改革,并非只有混合改制這一條路,更不會只有一條國退民進一條路。
聯通改制的走向預測
就聯通的改制本身來說,就結果來說,我其實完全看好這次聯通混改的成功,因為引入的幾家互聯網巨頭,都有很強的資源整合能力。這些互聯網巨頭,可以通過給聯通帶來用戶流量,讓聯通迅速做高業績。
包括國外資本市場,也希望這些互聯網企業,能夠參股央企的增資擴股并且從中牟利(前一陣發布的網聯支付平臺,阿里和騰訊都漲價了)。所以,這些互聯網巨頭也會動用手里的資源,包括輿論資源,推動聯通的進一步發展。而對于這些互聯網資本來說,聯通只要業績提升,他們手里的股份就會迅速增值。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公司的引流作用,還是非常巨大的。另外,如果幾大互聯網公司的云計算通訊鏈路,使用更多的聯通光纖網絡,也會給聯通帶來不菲的收益。
如果我的估計沒有錯的話,聯通1-2年內可能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業績成長,拉動股票價格成長大概50%到100%。但是隨著5G時代的臨近,如臨大敵的移動和電信會針對聯通全面發力,用“流量包月”的方式,提供幾乎無限流量的月套餐。這個時候,流量對于用戶成長的作用,就已經不明顯了,聯通的短板也會暴露出來。
即使物聯網能夠起來,電信和移動仍然有技術和基站規模的優勢,另外這部分的收益有限,更多的是為了中國工業升級服務,社會效益要高于經濟效益,盈利空間并不會太大。
綜合來看,聯通的此次混合股份制改造。預期在2年之內,為這些參股的資本,帶來翻倍的收益,如果算上他們在資本市場(股票市場)因此獲得的巨大收益,這些互聯網公司會得到更多。于是又回到了一個最基本的套路——中國的公司賺一元,國外的關聯資本市場漲幾十元。
但是因為聯通這兩年一直運行得很一般,因此就聯通公司本身而言,如果這次改制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也算是贏家了。不過對于普通的聯通基層員工來說,混改分不到股份,將來壓的業績任務會加重,工資也許會微漲,但是裁員也許接踵而至,因為裁員增效是很多大企業的法寶之一。
放在歷史時空對比的國企改制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局。放在一個更長遠的歷史時空里考量,比較歷史,也比較國際上的情況,國有企業的改制鮮少成功案例,倒是負面的東西非常多。而且時間越往后,負面效應越大。
國內外改制的普遍規律是:改制初期,由于原有積累的優質資產釋放出活力,因此業績能夠快速成長。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資本唯利是圖,目光短淺,過度看重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不愿意為未來投資。經過十年二十年的運行以后,原有的資產紅利耗盡,企業往往會普遍地進入一個衰退期。
這方面最明顯的是西方國家的鐵路私有化,在私有化初期,由于資本家對內挖掘鐵路資產的利用率,生產率得以提升。隨著時間推移,資本在精細算賬過后,對于鐵路投資越來越保守,導致鐵路網維護不力(英國的鐵路資本家大量用非專業臨時工),事故頻發,先進的火車技術也無法引入。鐵路本來就發源于西方工業國家,但是經過鐵路私有化改制的西方國家,不僅技術和設施大大落后于中國,而且票價很高。如果鐵路引入更多的資本家制衡,更會造成路網之間切換的低效率,進一步阻礙路網的升級發展。
英國的鐵路即景。
即以我國的地方國企改制為例,在上個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期,大部分的地方國企,能夠賣的早就賣得一干二凈。短期內把共和國50多年積累的各地家底瓜分殆盡,地方政府也甩掉了“包袱”—— 把問題甩給了社會。此后的二十來年,各地的財政開支,很大部分都是靠房地產賣地所得。當房地產走向飽和,各個地方政府發現,由于本地沒有了優質的大型國企,光靠賣地的收入,已經無法再支撐財政的可持續發展。現在除了幾個發達省區,中西部和東北的地方財政,都在吃國家財政支付轉移。
我這一兩年接觸了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員,各地財政狀況都不容樂觀,完全可以用“捉襟見肘”來形容。房地產的“紅利”漸漸成為過去式,現在看來,可能只有“房產稅”才是未來地方財政不至于破產的救命稻草。
當然,正面的例子還是有的。比如上海市,就保留了相當多的國企。以浦發銀行為例,大比例的股份,都持有在上海國有資產平臺上,每年的分紅至少都有幾十億上百億。再舉一個例子是河南許昌市,因為國資持股的許繼電氣一直運行得很好,帶動了整個許昌的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包括n多山寨廠家),許昌這些年的城市發展和建設,一直在河南各個地級市里保持領先。
以二十年維度來看,國資賣得越干凈的地方,現在的財政就越吃力(例如東北)。而地方國有資產平臺運行得越好的地方,地方財政就越健康。以民營企業極為發達的廣東為例,我們來看一下廣東省的納稅企業百強名單(2014年,更晚的資料手頭一下子沒有)。
這張納稅榜單很能夠說明點問題,即使是市場經濟走在最前沿的廣東省,支撐財政體系也是以國企和央企為主。試想一下,如果廣東省刨掉這些巨無霸的國有企業,即使是華為、騰訊這樣的IT巨頭,也很難支撐得起廣東的可持續發展。
警惕“越爛越發財”的負面效應
聯通的混改,我相信一定可以成功,但是以聯通混改為標桿,也許會得到一種負面的效果。
這次的混改,聯通的很多管理層干部,都獲得了“員工持股”。如果我的預計還靠譜的話,那么他們手里持有的股票,很可能在未來得到比較大幅度的上漲。
如果移動公司、電信公司,不進行相應的員工持股改造,就會制造出一種“不平衡”心態——憑什么他們做得爛,反倒有機會發財?我們辛辛苦苦把企業做好,掙錢還沒有他們多?既然做得爛有獎勵,做得好只有苦勞沒有功勞,大家還有什么干勁?
如果這種思潮,在互聯網的極力鼓動和宣傳之下在經濟界蔓延。(互聯網當然會宣傳,因為這些公司他們還想混改更多的央企),對于中國公有制體系,是一種思想上的毒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聯通的確是一個“標桿”,越成功這種毒藥的毒性越大。以后甚至不排除很多企業故意財務作假,把企業的業績做低。把優質企業做成“爛蘋果”,以獲得混改的機會發財。
每一個爛蘋果背后,也許就是這樣的情形。
國企的發展成果,有企業員工的功勞,該不該給予合理的回報?當然應該。我是主張優質的國企員工包括領導層,給予合理的優厚待遇,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但是這種回報,未必是股份,完全可以是績效獎金,或者是科學一點的KPI考核,一樣可以鼓勵員工的積極性。相反,拿著公司的股份,年紀輕輕就在公司里等著分紅利,混吃等老的人,我看未必會少。拿著股份消極混日子的老員工,對于沒有股份的新員工,常常起到負面的效果。—— 所謂員工持股一定就好的命題,未必真的有那么正確。
一旦“混合改制”成了一種“政治正確”,那么一定會有很多利益群體,打著它的名頭,撈取各種利益,甚至借用這種方式,各種來路不明的資金借機洗白,成為既安全又合法的財產。
國際上有一個著名的“墨菲定律”,總結起來就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生。以我自己的人生閱歷,以及幾十年耳聞目睹的現實狀況,一直都在驗證著這條哭笑不得的定律。只能心下祈禱,這混改千萬不要走到我們擔心的狀況里面去。
混改,還有很多種路徑
其實,我并不反對混合改制。改革沒有完成時,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不斷發展變革,中國才不會僵化。但是改革的方向,應該是符合國家長遠利益,而非僅僅是解眼下之渴。
回到國企和央企的改制話題上,其實完全可以有更多更廣闊的思路:
(1)成立一批新的國企央企,允許其他企業參股一部分。典型的比如最近成立的“網聯”支付,一方面照顧到國家的監管,另一方面也允許阿里和騰訊參股一部分。
(2)拿出一些國際項目來,對國外資本搞統一戰線,比如當初的利比亞動蕩,中資損失慘重。如果當初這些項目,有英美國家的參股,恐怕結果就會好一些。當然,這種事情不能一廂情愿,需要在合適的契機。現在看來,以后華爾街參與中國海外項目的意愿,會越來越強。
(3)除了民企外資混改入駐國企央企,央企完全可以主動出擊,參與民營企業的改制。既然允許國退民進,自然也可以國進民退,混改不能只有轉讓國有資本的方向。
(4)引導資本往國家需要的地方,現在金融界有一種說法“資本不過山海關”(不去東北投資),自然更不會過玉門關(西部)。既然資本想參與國家發展,完全可以引導他們到中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5)引導資本投向國家需要的高新產業。例如芯片產業,新能源產業,海洋開發等等。不要總想著分現成的蛋糕,想要分蛋糕,就一起去做新的大蛋糕。
(來源:“龍語天下事”微信公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李北方 | 一廂情愿的國企混改:聯通混改了,阿里什么時候混改?
2017-08-20楊昭友:國企私有化混改違憲,請問:鐵路私有化的法律依據在哪里?
2017-08-05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