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日本央行審議委員原田泰:日本央行實施寬松政策后,日本經濟有所改善。目前的唯一問題是物價還沒有提升。如果日本央行繼續實施當前的寬松政策,薪資和物價都將抬升。如果物價動能加強,則將開始減碼寬松措施。銀行面臨困境的原因不只是低利率環境,還歸因于缺乏資金需求。日本央行在結束寬松政策時可能遭遇損失,但這不會損害經濟。降低CPI目標將讓日元走強。與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相比,日本央行結束寬松政策較慢并不奇怪,因為通脹率仍低于1%。將維持寬松政策立場,確保日本經濟繼續復蘇。從QQE以來,日元兌美元持穩在110左右。如果現行政策持續,物價和工資會上揚。一旦日本央行減碼寬松措施,不認為會出現危險。
日本央行行長候選人伊藤隆敏:如果非常緩慢地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日本央行將不會在資產負債表上遭受巨大損失。日本央行應堅持把2%作為中長期通脹目標,降低通脹目標將引發日元大幅升值并損害經濟。日本央行預計在2019財年實現2%通脹目標,因此可在2019年進一步采取政策常態化措施,需要數年的時間實現政策全面常態化。
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前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創新性的貨幣政策工具(如SLF、MLF、PSL)主要目的是為市場提供適度的流動性和調節市場利率。誰也無法判斷,通過使用某個貨幣政策工具,降低了短期利率幾個基點,就一定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負債。要解決地方政府過度負債的問題,關鍵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地方政府追求過度負債的沖動。
黃奇帆:外匯管理體制改革至少有四個好處。第一,財政管理外匯儲備,可以吸收M2并造成緊縮,不會通貨膨脹。第二,央行擺脫了外匯占款的綁架就有了獨立的貨幣政策,根據GDP增長率和通貨膨脹為國民經濟和實體經濟很好的服務,形成獨立的貨幣政策。第三,財政管外匯儲備,是自己發國債拿來的錢,就可以給中投進行投資,這種投資不講15%回報,不講10%回報,就最起碼的5%回報,一年就會有上萬億的收入。而央行的外匯儲備是不能投資的,只能買國外比較好的債券,利息比較低。第四,我們可以真正成為世界金融強國。金融強國不是把錢借給別人,而是自己投資,產生實實在在高回報、好回報。
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近期在浦山講壇上表示:我國企業杠桿率在去年二季度達到166.8%的歷史高點后,已經處于下行通道,今年一季度的最新統計為165.3%。去杠桿的政策效果已初步顯現,但降杠桿并非利率越低越好。對于近期房價上漲和杠桿率提升,既要防范資產泡沫,又要防范過快去杠桿導致的“債務-通縮”風險。在債務削減的初期階段,債務下降速度很可能快于杠桿率下降速度,經濟增速則可能由于信貸萎縮而下降。
二、分析
央行的基礎貨幣發行是否增發擴張,可以從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是否對應擴張而看出。基礎貨幣也叫“高能貨幣”,俗稱“銀根”,縮寫為MB。M2,廣義貨幣,俗稱“信貸貨幣”,在《貨幣金融學》中被描述為“商業銀行存款貨幣創造”,即“貸款創造存款”原理。人民幣M2余額約接近170萬億,是目前中國實業融資主要依靠間接融資(商業銀行貸款)而同時直接融資(股市)不夠發達等主要因素造成的。超發不超發,是經濟規律運行的結果,不是央行與商業銀行的主觀愿望能控制的。
PBC在2017.10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的總資產約為近36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國外外匯資產(即“外匯占款”)約為22萬億元人民幣。“磚家”們的“貨幣超發”偽理論依據何來?到底指是MB,還是M2?
三、結論
2001年,中國入世后,人民幣基礎貨幣投放模式由以“再貸款”主動投放為主,逐漸過渡到被“外匯占款”取代,變成被動投放。人民幣與美元貨幣信用相互借助、強化,FED收獲了“鑄幣稅”而同時PBC助力了“中國制造”產業鏈形成、完善。
現在,MLF、SLF和PSL等人民幣貨幣政策創新工具難以達到“再貸款”主動投放創造的充足流動性,今后應改變為:以“國債占款”為主,主動投放人民幣基礎貨幣流動性,即央行直接買賣財政部發行國債投放或收縮人民幣流動性,助力中國實體經濟,服務中國夢。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