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大凡一種影響深遠的學術思想的形成,在開始階段一定有過對宇宙問題的終極思考。20世紀80年代,筆者曾對宇宙模式有過“康德”式思考,提出關于宇宙的產(chǎn)生和毀滅過程的假設及宇宙“群環(huán)共構”模式的構想。筆者修訂并發(fā)表此文的目的不在于對宇宙學的學理探究,而在于對國際關系本源的探究,試圖讓大家在天人合一的圖景中看到“環(huán)球同此涼熱”的世界本源及與此相一致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前景。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一、從牛頓到愛因斯坦
二、弦與超弦:從物體研究到關系研究
三、從光速到超光速:極限突破之后的世界
(1)這些從原來諸引力場(比如前圖中的A、B、C)脫離出來的星球最終必然在其他宇宙的斥力相抵消的某一區(qū)域(比如前圖中D)滯留下來,隨這些“流浪”的星球數(shù)量增加,這一區(qū)域便出現(xiàn)了質(zhì)和能處在零狀態(tài)即失重失速和相對靜止的新的星球群。
(2)這些失重失速和相對靜止的星球在周圍多個的宇宙引力場斥力的作用下,經(jīng)過若干時間,開始與對其施加斥力的宇宙逆向旋轉(zhuǎn)(只有斥力才能推動另一物體的逆向運動),并且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形成自運動。
五、從天際關系到國際關系:幾條原理
(1)單一的國際體系是不可能長久的,霸權治理的世界是短命的。
(2)與單一霸權體系作斗爭的邊緣國家是新的世界體系誕生的最有希望的國家,不斗爭則不能進步。
(3)能量在共享中守恒,環(huán)球在互惠中涼熱,人類在命運共同體中互扶互助,應是國際體系得以長久存在的守福之道,也是資本主義之后世界新體系即社會主義世界體系的必然特征。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wǎng)》,網(wǎng)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內(nèi)容 相關信息
張文木:群環(huán)共構的宇宙 ——宇宙模式的構想及其對國際關系存在范式的啟示
2019-11-13魏南枝 | 當代國際形勢下中國面臨的雙重壓力與挑戰(zhàn)
2019-10-26任澤平丨中美科技戰(zhàn):國際經(jīng)驗、主戰(zhàn)場及應對
2019-09-06?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diào)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