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冠疫情讓世人再次認識到中醫藥的寶貴價值和重要作用,也稱出了中醫藥在中國公共衛生體系中沉甸甸的分量。
“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時說的一番話,傳遞出黨中央對中醫藥在此次抗擊疫情中所發揮作用的高度肯定,既讓中醫藥系統備感振奮和自豪,也讓每一位中醫藥人覺出了肩上的使命和責任。
疫情發生后,面對嚴峻形勢,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中西醫并重、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中央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部署中也推動中醫藥全程介入。中醫藥不負眾望,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憑借歷史上對付瘟疫的豐富經驗,迅速拿出有效的方案,與西醫藥優勢互補、并肩戰斗,共同煉成了中國特色的中西醫結合防控救治方案。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相比諸多西方發達國家的防控成績單,中國的新冠肺炎發病率和死亡率之低、治愈率之高,為各國和世人矚目,并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評價。中國所以能取得此一輝煌成就,中西醫結合方案顯然功不可沒。
而作為“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的中西醫結合,也詮釋出了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的“中國特色”。這一“中國特色”因為能夠彌補西醫藥在公共衛生體系中的諸多不足,正在全球范圍內顯示出獨到優勢和巨大競爭力。
比如,西醫藥面對重大傳染病和慢性病的雙重威脅,往往辦法不多;過多依賴醫療設備和快速迭代的專利藥物,使費用居高不下,不僅加深著城鄉衛生不公平的鴻溝,也使國家和個人醫療負擔沉重;基于其還原論特征,更關注對已發病的治療,預防辦法不多,養生更無從談起等。
西醫藥的這些不足,恰是中醫藥的優勢:對西醫往往無能為力的非典、艾滋病、新冠肺炎等重大傳染病,中醫憑其辨證論治特征能迅速找到有效解決方案;相比西醫過多依賴醫療設備和藥物,中醫防治的靈活方便能更好解決基層民眾的醫療問題,且顯著降低醫療成本;對于西醫預防保健的欠缺,中醫治未病更具有獨到優勢等。
中醫和西醫是當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兩大醫學。生命至重,需要兩者互學互鑒、互補短長。此次中國的抗疫實踐也再次證明,當前最好的醫學或許是中西醫互補的醫學,而最好的公共衛生體系也當是中西醫互補的體系。
然而,現實離此一理想體系還有較大差距,尤其是中醫藥與西醫藥相比尚屬短板。故而總書記在6月2日的講話中進一步就如何發揮中醫藥在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中的作用明確了任務要求,提出“要加強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建設一批科研支撐平臺,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和產業發展。要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中醫院應急和救治能力。要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伍。要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中西醫協調發展,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特征和顯著優勢。面對公共衛生領域的諸多問題和挑戰,大力發展中醫藥,補齊中醫藥短板,與西醫藥互相補充,擦亮公共衛生體系的中國特色,既是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所需,也是維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之責,還將是對正遭受挑戰的全球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貢獻。
(來源:“中國中醫”微信公號,轉自“中國中醫藥報”,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陳文玲 張瑾:充分發揮我國中醫藥獨特優勢 加快構建中西醫并重的醫藥衛生體制
2020-05-1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