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有本2020年8月30日印刷的最新版某市總工會電話號碼簿。
我們看看“市總工會機關”下設哪些部門------辦公室、組織部、宣傳教育部、研究室、權益保障部、勞動和經濟工作部、基層工作部、網絡工作部、法律工作部、女職工部、財務和資產管理部、經審辦、直屬黨委(電話本上有3人:副縣職級干部、專職副書記和一名名下沒有標注職務的工作人員)、市工交工會、市建設工會、市財貿工會、市文教工會等17個部室。
再看后面“市總工會直屬單位”----市職工大學、市工人文化宮、市職工服務(幫扶)中心、市工會資產(事務)管理中心、市總工會信息中心等5個單位。
最后還有“其他常用電話”----職工維權幫扶熱線、職工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困難幫扶窗口熱線、創業就業服務窗口熱線、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本市辦事處等5個電話。
這還不算“市勞模協會”和以前有過的“市職工技協”“工運事業研究會”……
囿于閱歷和知識,說實話,我從未見過其他任何一個黨群或政府部門,下設這么多機構。
縣工會機關雖比區工會機關稍多些機構,可也遠非市工會之機構眾多可比。區工會機關近年按照市工會要求,經區編辦同意,完善了“一室三部”-----辦公室、組宣部、勞動和經濟工作部、權益保障部。以前,區工會機關只有四五個編制,內設科室只有一個辦公室,連組宣部、勞動和經濟工作部、權益保障部這樣的內設科室也沒有。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就如孩子作業,每個老師都說自己布置的作業并不多,可課程那么多,每個老師布置點“并不多”的作業,聚到一起就很可觀。“齊裝滿員”的市工會,那么多內設部室,誰也不愿意年終總結缺少內容可寫,每個部室每年布置幾件事,“十來個人、七八條槍”的縣區工會(完善“一室三部”后,縣區工會增加了些社會化工作者),便不免應接不暇,忙得腳后跟打后腦勺。而更讓縣區工會感到莫大委屈的是,計劃經濟年代給社會養成“打球照相、吹拉彈唱”形象的工會,如今面對80%用工所在是民營企業的現實,工會的工作難度和工作量與日俱增,卻仍難扭轉工會是清閑單位的陳年印象。
如今工會不清閑,不僅是客觀形勢使然,也與市級以上工會機關部室眾多不無關系。我們知道,生產物流設計特別注重簡捷高效。如今效能建設也強調程序優化、流程再造。市級以上工會機關部室設置有沒有優化、再造的空間?
該市總工會內設部室等近年有所調整,像基層工作部、網絡工作部等,都是近年才設置的部門。以往,工會組建是工會組織部的工作,如今這項工作改由新設立的基層工作部負責,可組織部依然存在。不清楚如今的組織部與基層工作部,職能是如何界定區分的,有沒有“剪不斷理還亂”的交叉重疊部分?網絡工作部貌似適應時代要求應運而設,可如果并入一直存在的宣傳教育部,是不是就凸顯不了對網絡工作的重視?宣傳教育部與網絡工作部之間,職能上有沒有交叉部分?兩個部門之間如何協調聯動?
“手閑長指甲,心閑長頭發。”早在延安時期,民主人士李鼎銘先生就提出了“精兵簡政”的建議并被采納,極大地改善了黨的事業,促進了中國革命。疊床架屋繁文縟節的機構設置,必然導致人浮于事龍多作旱效率低下;眾多部門發號施令,喊話的多干活的少,也于基層減負極為不利。如今,精簡機構,人力下沉,把顛倒了的“倒三角”再顛倒過來,也許不只是工會系統該干的事。
作者:薩妙仁;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