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黨政建設 > 閱讀信息
葛元仁:用延安精神指引我們黨前進
點擊:  作者:葛元仁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1-04-07 08:46:36

 

1.webp (2).jpg 

 

中國共產黨是在“十月革命”影響下,按照建立在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基礎上的《共產黨宣言》,在你死我活的階級斗爭中為了維護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而建立的。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與國內外階級敵人的斗爭史。因為我們黨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小生產者的汪洋大海之中的,社會上封建主義、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思想無時不在侵蝕我們黨的肌體,所以從黨的建立之初,黨內兩種思想,兩條路線的斗爭就沒有停止過,這種斗爭停止了,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黨的歷史就是黨內正確思想、路線與錯誤思想、路線的斗爭史。

黨的百年歷史一次一次證明,當黨內正確路線占上風時,就能夠真正踐行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群眾路線,人民群眾就擁護,與黨同心同德地去克服艱難險阻,對敵斗爭就能夠不斷取得勝利,我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就能夠順利發展,按照《宣言》的要求向著實現“初心”完成“使命”的方向迅猛前進。當黨內錯誤路線占上風時,就會出現只依靠少數“精英”照搬外國的一套,脫離群眾,不相信和依靠群眾,人民群眾就怨聲載道,與黨離心離德人心渙散,對敵斗爭就軟弱無能,革命和建設事業就磕磕絆絆,與實現《宣言》要求的“初心”和完成的“使命”方向越來越遠,甚至背道而馳。

大革命之所以失敗,就在于當時黨的領導人背離了《宣言》指出的“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忘記了占中國最大多數的工農群眾和他們的利益,對國民黨一味地退讓妥協造成的。是毛澤東同志按照馬列主義階級斗爭的基本原理,結合中國實際深入農村,發動農民群眾,用農村包圍城市,靠槍桿子對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堅決地斗爭,糾正了這個錯誤路線,才取得了全國革命勝利。百年來的歷史證明,不論你用什么樣的借口,只要違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忘記了大多數人的利益,為少數人謀利益,就必然會造成倒退,遭到人民群眾的反對。也不管你用什么樣的借口對國內外敵人妥協退讓,他們也總是千方百計置你于死地,也決不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毛主席告誡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就是提醒我們要牢記歷史教訓。因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我們黨的百年歷史證明,黨正是在這種斗爭中發展、壯大、成熟的。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被國民黨反動派“四·一二”大屠殺鎮壓,從紅旗漫卷西風的井岡山斗爭,到被迫長征轉移湘江戰役犧牲了五萬多紅軍,血的教訓和正反兩方面的比較,使得“全軍想念毛主席, 迷霧途中盼太陽”。在遵義會議上,全黨開始認識到毛主席的路線是正確的,毛主席回到了中央領導崗位。于是在毛主席正確路線指引下紅軍到達延安,取得了長征的勝利,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

延安時期,是毛澤東思想從形成、發展到成熟的時期。毛主席關于中國革命的政治路線問題、軍事問題、黨建問題、哲學問題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論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寫的。

 

延安精神是通過倡導抗大精神、張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灣精神等,通過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任務,進行延安整風運動,抓住了中國革命的全局,總結了黨的歷史,統一了全黨的思想,勝利召開“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后最終形成的。毛主席在七大上總結的黨的優良作風,即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作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是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核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特征,從一定意義上講,也是對“延安精神”的理論概括。延安精神成熟的標志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這同樣標志著我們黨的成熟——全黨承認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唯一正確的思想。在“七大”上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就是全黨一致認為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的歷史性飛躍。也說明全黨公認毛澤東同志是在經過建黨24年殘酷的階級斗爭實踐中,能夠領導全黨進行艱苦卓絕的偉大斗爭、繼續革命前進的英明領袖。

 

我們現在總結的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毛主席1939年3月25日為“抗大”成立三周年寫的《被敵人反對是好事不是壞事》中提出來的;“實事求是”是毛主席在1941年5月在延安干部會議上所作的《改造我們黨學習》報告中提出來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毛主席1945年4月24日在“七大”的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提出來的;“自力更生”是毛主席在1945年1月10日在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會議上講話《必須學會做經濟工作》中提出的;“艱苦奮斗”是毛主席在1945年12月28日為中共中央起草的給東北局的指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提出的。

這充分說明“延安精神”的基礎是毛澤東思想。因此要學好、宣傳好延安精神的關鍵是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毛澤東思想。從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黨只有用毛澤東思想才能把人民團結、凝聚起來。只要一背離毛澤東思想,人民群眾就會“抬頭望見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澤東”。新華門東墻上寫的“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完全表達了我們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心聲。

正是在延安精神的影響下,各地產生了“西柏坡精神”、“沂蒙山精神”、“紅巖精神”......。總之,是在延安精神指引下,我們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人民用行動造就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寨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以及所取得的偉大成果,無不閃爍著延安精神的光芒。

2009年習近平同志在陜西調研時就強調:偉大的延安精神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要結合新的實際大力弘揚延安精神,以求真務實作風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堅強組織保證。( 2009年11月16日 新華社電)

2020年9月19日習近平在給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的賀信中又一次指出: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希望同志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深入研究、大力宣傳、認真踐行延安精神,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20日 01版)

這就告訴我們,我們黨在延安13年期間形成的延安精神并沒有過時,她是我們的傳家寶。解放前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靠著延安精神,經過不屈不撓的對敵斗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同樣靠著延安精神,不斷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獲得了人民群眾真心的擁護,帶領人民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打破了帝國主義對我們的封鎖。面對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結合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的建設方針,開展合作化運動,把農民組織起來,采取計劃經濟的手段,進行“全國一盤棋”的部署,集中力量辦大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用二十幾年時間完成了資本主義國家需要上百年才能建成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創造了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無數科研成果,使中華民族能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后在“百年之大變局”的新歷史時期的新征程上,面對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企圖通過“和平演變”,不斷的經濟封鎖,讓我們放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政治方向,淪為他們的附庸,我們依然要靠弘揚延安精神,踐行延安精神,“以問題為導向”實事求是地進行與以往不同特點的偉大斗爭,才能取得更大的勝利,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實現我們建黨時確定的“初心”,完成歷史賦予我們共產黨人的“使命”。

延安精神將不斷指引我們黨前進!

偉大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作者系昆侖策特約評論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