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月24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的維護“狼牙山五壯士”名譽授權(quán)儀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信息資料室主任馮鉞同志作了發(fā)言,現(xiàn)發(fā)表如下。
維護先輩英烈的名譽就是維護我們的信念
——在維護“狼牙山五壯士‘名譽授權(quán)儀式上的發(fā)言
今天很高興有機會參加這個會議,維護革命先輩的英名在當今中國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先輩的英名不容玷污,中國人民的理想信念不容玷污。中國人民當初之所以能夠站起來,靠的是英勇無畏、艱苦奮斗的必勝信念,這樣的信念過去就連國民黨人都曾贊揚,時至今日難道還要有所懷疑嗎?
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到陜北,當時駐軍西北的張學良奉命“進剿”這支在他看來可一舉擊潰的形似“叫化子”一樣的軍隊。但令他沒想到的是他以逸待勞的兩個精銳之師反而被紅軍打敗。這樣的結(jié)果令他深思,做為帶兵的人,在當時的中國什么是維持軍隊的關鍵因素?軍餉。沒有軍餉,軍隊是不可能維持下去的。而他所面對的這支衣衫襤褸的軍隊既無糧餉,又無給養(yǎng),但卻打敗了他。依靠的是什么?是信念,這令張學良大為振動,這樣的軍隊是不可能被戰(zhàn)勝的。
正是靠著這樣的精神我們走過了長征、走過了草地,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今天這樣輝煌的成就。這個信念不容動搖和污蔑。
今天社會形勢變化很快,各種思想、觀點層出不窮。但正能量依舊在,需要我們加以發(fā)揚。前一段時間我參加團中央主辦的“重走抗戰(zhàn)路,青春向延安”活動,很受教育,很受觸動。參加這個活動的包括各行各業(yè)的青年,還有一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代表。這些大學生非常陽光,非常積極向上,對中國革命有很客觀的認識,對那些造謠、污蔑先輩的行為十分痛恨。其實我們的許多青年都是一個個的正能量載體,只不過他們需要的是陽光,是雨露,是成長的空間,是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這次延安行讓我們對青年的看法更積極了,更有信心了,我們的未來是大有希望的。
現(xiàn)在的社會不同以往,發(fā)展變化速度極快,這需要我們跟上形勢,但并不是隨波逐流,而是把握方向,立住潮頭。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傳播方式對此應有所改變和適應,以青年人易于接受的形式進行。例如,這次的延安行活動就專門制作了一部卡通片,以什么是“潮”為主題詞,從現(xiàn)在的“潮”追溯到90年代、80年代、60年代,直至抗戰(zhàn)時期的“潮”。通過形象、可愛的卡通片的形式告訴廣大青年,那個時代的“潮”,促使六萬多先進青年奔向延安,其間要克服重重險阻和各種關卡的阻攔,長途跋涉最終來到延安,這就因為延安代表了一種信仰,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信念。
這個信念如果我們不維護,不傳播,如果任由一些勢力加以玷污、歪曲,那是有可能被推倒的。但同時我們應反思的是,我們應當怎么做?我們做了什么?對于那種僵化的傳播、教育方式應進行改革。是不是我們自己主動放棄了一些重要的陣地,或者對這些陣地不夠重視。我們不能總責怪別人,而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首先應反思自己。
信念不可丟,也不能丟。
正如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所說,失敗有兩次,第一次是在心里。沒了信念,丟失了信念,離失敗也就不遠了。從這個意義上講,維護先輩英烈的名譽就是維護我們的信念,就是為了我們的事業(yè)和勝利而奮斗!
謝謝大家!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 馮 鉞
2015年7月24日
(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quán)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nèi)容 相關信息
警衛(wèi)高振普證實:網(wǎng)上流傳“鄧穎超日記”屬偽造
2021-01-09千鈞棒:從紀念展板掛“李偽軍”到校園活動掛日本軍旗,大學怎么了?
2020-11-23張順洪:要從歷史發(fā)展大勢看歷史事件和人物 —兼與沈志華先生商榷(之一)
2020-11-03海南廳官著書為秦檜翻案: 公然挑戰(zhàn)“精忠報國”思想意欲何為?
2020-11-02?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diào)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