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破曉東方》觀后感
《破曉東方》是一部革命歷史題材的電視連續劇,是根據劉統教授的紀實文學《戰上海》改編的。最近,央視播放了這部電視劇,引起了廣大觀眾的熱議。其中對張嘉譯飾演陳毅、劉濤飾演虛構人物紀南因等,部分觀眾給了差評。而筆者對此并沒有什么負面印象,但認為既然是革命歷史題材,就必須尊重史實。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部電視劇反映的是上海解放前后一年多的歷史,從丹陽整訓、上海戰役的作戰經過、接管上海、打擊金融投機,到調運大米、棉花、煤炭、恢復生產、以及經受特大臺風災難、敵人封鎖、敵機“二·六”大轟炸等考驗,該劇基本如實反映了這一系列史實,并謳歌了以陳毅為首的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精神、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和令人贊嘆的睿智。
《破曉東方》的編劇、導演對部分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通過夸張、特寫、虛構等手段做了藝術加工,以使歷史人物及性格更加豐滿、生動,歷史事件更加突出、深刻,這些均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筆者認為藝術加工必須是建立在尊重、體現史實的基礎上的。據此原則,令筆者不解的是有個別重大歷史事件,在劇情中脫離史實,甚至讓人感到有篡改歷史之嫌。
例如:廢除抄身制。抄身制是舊社會資本家壓迫欺負工人,對其人格肆意侮辱的人身搜查制度,尤其在紡織行業最為普遍實行。對此,工人群眾深惡痛絕,該劇反映了這種情緒:一群憤怒的女工暴打了一個欲進行搜身的工頭。但在舊社會為了維持生計,工人群眾不得不忍氣吞聲。上海解放后廢除抄身制,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工人群眾揚眉吐氣,真正地感受到翻身做主人的地位。
《破曉東方》反映了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劇情是這樣的:陳毅、曾山、潘漢年等攜夫人應邀到榮毅仁家中做客。飯前在榮宅院內的花亭喝茶、談話,話題涉及到榮老板的申新紗廠的經營情況,以及對政府的要求。席間,榮老板認真地提出了申新紗廠準備廢除抄身制,當即得到了陳毅等的鼓勵和贊同。之后,榮老板的申新紗廠率先廢除了抄身制,得到了工人群眾的擁護。
陳毅等赴宴確有其事。這件事是經劉靖基和榮毅仁、郭棣活議論,由劉靖基向時任時任工商局局長許滌新提出來的。上海市委開會商量后,陳毅、劉曉、潘漢年、許滌新等幾位領導,于1949年8月應邀出席宴會,地點在榮宅。據許滌新回憶,席間的談話內容,主要是陳毅詢問企業經營情況、對黨的工商政策的意見,并簡明地闡述了“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大道理,并未談及廢除抄身制的話題。關于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提出的經過是:1949年12月5日至11日召開的上海市第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時任勞動局局長馬純古在報告相關議題后,臨時動議,向大會正式提議廢除抄身制。陳毅、劉長勝(時任上海總工會籌委會主任)當場表示贊同。女工代表施小妹上臺講話,表達了發自內心的擁護。結果,在熱烈的氣氛中會議一致通過了廢除抄身制的提議。這完全體現出了新生的人民政府代表民意的歷史進步,而并非是劇中所說由榮老板提出、陳毅等表態贊同,對此,筆者認為劇情有篡改重大歷史事件的嫌疑。同樣,第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后,率先廢除抄身制的是國營中紡公司十九廠,而并非劇情中榮氏家族的私營企業申新紗廠。據有關資料記載申新紗廠直到1950年10月才廢除抄身制。因此旨在反映廢除抄身制的史實而虛構的劇情,也有篡改重大歷史事件的嫌疑。
再例如:關于勞資爭議的解決。《破曉東方》反映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劇情是:曾山、黃炎培、榮毅仁等陪同陳云參觀申新紗廠時,黃炎培的臺詞說:2000多件勞資爭議案件,陳市長和榮老板的一頓飯就全解決了,并夸贊共產黨的辦事效率高。筆者認為這種虛構的藝術加工,非但不能突出表現陳毅的魄力和智慧,反而把一個很嚴肅的重大歷史事件“兒戲化”了。
上海解放初期,經常遭到國民黨軍飛機的轟炸和美國主義的封鎖,工商業的生產經營面臨重重困難,資本家心存疑慮,消極觀望,遲遲不復工,甚至有的還抽逃資金、關門歇業,造成解雇遣散的工人很多。因此勞資爭議案件頻發,1949年6月至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勞動局受理的勞資爭議案件達4400多件。最初主要是工資待遇的問題,很快又集中反映在復工復產的問題上。為此,上海市軍管會于8月中旬頒布了有關私營企業勞資爭議的調處和復工復業的暫行規定,結果引起很多資本家向軍管會提交停工關廠的申請。對此,在陳毅市長領導下,上海市工商和勞動部門對不同情況的工廠,采取不同的對策,維持生產;對勞資爭議案件則從實際出發,對勞方要求過高的,請工會代表一起說服教育,責任在資方的,邀請同業公會說服資方,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到了年底,物價上漲,資方借錢囤貨。不久物價跌落,結果工廠債臺高筑,資金周轉困難,貨物不易售出,造成無法支付工人工資。結果,本來平息下來的勞資糾紛,再度嚴峻起來,主要反映在欠薪和年獎問題上。翌年2月6日,國民黨飛機炸毀了楊樹浦發電廠的設備,全市供電受到影響,很多工廠被迫停工,造成停工、欠薪、減薪、解雇等問題,由此進一步引起了勞資爭議,給嚴峻起來的形勢火上澆油。對此,在陳毅市長領導下,上海市軍管會頒布規定,成立了由政府、工會、資方的代表組成的勞資爭議仲裁委員會,全力以赴調處大批勞資爭議案件,對貫徹落實勞資兩利,恢復和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
因此,筆者認為上述事實,絕非是陳毅和榮毅仁吃了一頓飯就實現了的,劇情有篡改歷史之嫌。
除上述問題之外,筆者還感到《破曉東方》劇情反映重大歷史事件不足的地方。例如:民主改革,特別是清除封建把頭等,這也標志著歷史進步。解放前,封建把頭騎在勞動人民的身上,壓榨、掠奪、打罵做苦力的貧民百姓,碼頭搬運的苦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劇情本身涉及到一位在碼頭做苦力的工人,這是一位虛構的人物,本可以借此生動地反映上海解放初期共產黨領導的肅清封建把頭等民主改革的重大歷史事件,但劇情卻把故事集中在其他方面,實在令人感到遺憾。再如:上海解放初期有幾十萬失業職工。為了解決這一嚴峻的問題,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政府、勞資雙方及各界人士組成的失業工人救濟委員會,陳毅親自任主任委員。該機構制定各項政策,采取“失業登記”、“失業救濟”、“生產自救”、“以工代賑”、“轉業培訓”等各種措施,逐漸使大批失業職工得到了安置。這本是上海解放初期的重大歷史事件,該劇卻沒有反映,不能不說是一大缺憾。
(作者系老一輩中國工會領導人、新中國首任上海市勞動局長馬純古同志之子;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