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宋志平同志諒解,我又來了。我這不是閑著沒事跟您打嘴仗,這個議題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和命運,來不得半點溫良恭儉讓。
這也不是搞理論的自娛自樂,愛聽不聽。我說這與當下中美貿易戰直接相關,處理不好,直接砸我們的飯碗,各位相信嗎?
重要的話需要說三遍。就“國企最大的一個功能是支持民企發展”觀點,這是我的第三篇文章。如果依然死寂一片,那也就這樣吧!
我就當宋志平同志,以及與宋志平同志持一樣觀點的同志們還坐在面前,讓我有耐心把剩下的話講完。
一.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都有國企
不管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國企都肯定存在,或多或少、或大或小而已,這個毋庸置疑。關鍵是統治階級(集團)對其功能定位的價值取舍。這受制于意識形態,內里乾坤十分浩大。
實在不好意思,字面上沒有“支持民企發展”這一功能。但是,某些方面確實蘊含了“支持民企發展”的含義。只不過,再往深里分析,結論您不一定喜歡。
其中的第1、2、3條,是資本主義國家創辦國企的主要原因,也是資本主義主流意識形態使然。其中尤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為甚。道理很簡單,資本主義制度就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國家機器和國有企業為私人資本服務,尤其是為私人大資本服務,是天經地義的選擇。能賺錢、賺大錢的領域,當然要讓位給統治階級及其背后的金主專有。否則,代表全體國民利益的國企也來分一杯羹,豈不是“與主子爭利”——這聽著是不是很耳熟(國內常被提到的是“與民爭利”)?所以,國企就應該被限定在這3條所涉及的可能不賺錢卻又不得不做的領域。但是,這3條涉及的領域,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正如我在上篇所講的,當這些行業和領域有利可圖而私人資本愿意進入,或者政府認為適宜讓私人資本進入的時候,也會適時地實施所謂的“私有化”。
上世紀80年代發生的“里根-撒切爾革命”,就是上述邏輯的體現。現如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私人大資本已經完成了全球化的資本積累。在他們眼里,似乎沒有什么領域是不能當成一門生意來做的,而且越是具有超大型壟斷可能的領域,大資本越是趨之若鶩。因此,他們不但在其本國任由資本對這些領域實行控制,將國企在全社會經濟的占比壓縮到小得不能再小的比例,比如10%——這是不是又很耳熟(還記得北大張xx教授提出的國企占比建議嗎)?
另一方面,他們也反對其他國家在這些領域興辦國企。因為,他們的富余資本要在全世界尋找投資渠道。如果一個后發國家原來在上述這些領域有一定的國企占比,后來因為具備足夠的市場盈利空間了,因為私人資本具備足夠的掌控實力了,于是讓國企逐步讓位于私人資本,或者將國企逐步私有化,那就與“國企最大的一個功能是支持民企發展”沾上邊了。
收回來說,不管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上述這些領域存在的國企,功能定位基本一致,這不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
大家看4、5、6條功能定位。很明顯,這是發展中國家(或稱追趕型經濟體)賦予國企的一項重要功能定位。同樣,不管是后發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面對遠遠強大于己的西方發達國家的聯合擠壓,唯有運用國家的力量集中財力實施突圍,才有可能擺脫經濟附庸地位。歷史上存在成功的先例,也是理論上難以拒絕的現實選擇。由于這些功能定位的國企,所涉及的行業領域,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領域,或戰略新興產業,遠遠超出第1、2、3條所涉及的范圍。國企直接介入到資本、技術高度密集且利潤豐厚的行業領域,那等于是直接和跨國財團虎口爭食,必然遭到西方發達國家全方位的圍堵打壓。一些不具備強大政治動員和組織力量的資本主義國家,往往受跨國財團在金融、技術、專利、規則、市場等多方位的絞殺,特別是在所謂的民主化進程引發的政局動蕩中,迅速敗下陣來,一蹶不振。這方面的例子,不妨參考拉美國家的教訓。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在我看來,不過是追趕型資本主義國家敗走麥城、功虧一簣的表象而已。歷史上曾有多個不服輸、不認命的拉美國家,試圖通過推進國有化來與美國大資本抗爭,美國就直接采取顛覆手段推翻其政權,一點都不含糊。歷史教科書不用翻了,大家就看今天的委內瑞拉吧!
運用我這個視角看世界政治格局變幻,保證您豁然開朗、心如明鏡。
三.中國國企為什么被西方陣營不待見?
不用吹牛,也不看他國,僅看中國的發展歷史與當下面臨的國際政治環境便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成立的那一天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就不待見,長期對我國采取封鎖圍堵打壓的策略。改革開放以來,中間有一段時間似乎放松了一點警惕(有人說是小平同志“韜光養晦”策略的功效)。特朗普上臺,到發展至今的中美貿易戰(不會是“摩擦”,就是“戰”),其實就是美國對華長期戰略的回歸,沒有什么可意外的。中國還將在一段長周期內處于發展中國家行列,中國還將在這一段長周期內,面臨越來越嚴厲的打壓。請問,從今往后,如果沒有國企的基礎性支撐作用,您認為中國能順利沖破如此高強度的打壓,從而實現大國崛起嗎?西方陣營要打掉中國的大國崛起勢頭,必然要重點打擊中國的國企。打擊中國的國企,既是意識形態需求,也是經濟利益的誘惑。這就是跨國財團總是對我國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的國企橫加指責又垂涎三尺的緣故。在美國當今貿易談判訴求中,針對中國國企的條款可謂步步緊逼、封喉致命。這個時候,自毀長城,繳械投降,虜獲上述重要國企的,能少得了美國的跨國財團嗎?這不是砸我們的飯碗是什么?
如此說來,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戰打得火花四濺的今天,怎么能說“國企最大的一個功能是支持民企發展”呢?
四.我們的國企最大的功能被忽略了
上面說了1至6條功能定位,可以說社會主義國家如此,資本主義國家也如此,不同發展程度和不同治理理念的國家存在一定的差異而已。但是,看第7條——“保障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撐”——這可是東北話“杠杠滴”社會主義國家獨有的本質特征!
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全體勞動者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富裕最剛性的抓手,就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因為生產資料公有,全體勞動者在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市場化勞動報酬以后,有資格分享資本帶來的利潤(也即馬克思所說的“勞動剩余”)。國企搞小了、搞沒了,本錢都沒有了,你憑什么參與資本二次分配?民企再多,再怎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后能活下來發展起來的一定是少數(我就不用“極少數”這個概念了),它絕對無法支撐起全體勞動者共同富裕這個社會主義的宏大理想。
我知道有人一定開始嘀咕了——那改革開放前“一大二公”的年代,基本上全部都是全民所有的國企,怎么大家無法共同富裕呢?——你問對了。這正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之處。中國共產黨具有自我革命、實事求是的精神特質,能夠認識到社會主義的終極目標與當前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之間的巨大差異,所以做出“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初級階段”的科學判斷,由此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并著力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充分競爭和發展,以此來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力爭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微觀實體。最終的目的,并不是徹底放任資本,放任資本主義因素從經濟基礎走向上層建筑,而是要不斷增強國有企業的市場活力和競爭力,做強做優做大國企,以此保障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實現共同富裕,回歸社會主義本源——這就是經濟發展路線的辯證法!
第一,作為“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中國,國企最大的一個功能就是支撐共同富裕。
第二,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與西方意識形態截然不同的社會主義中國,國企最大的另一個功能,就是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實力,實現跨越式趕超的大國崛起。
第三,作為一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逐步現代化的國家,國企還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功能,就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維持經濟社會正常有序運轉,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基礎性支撐。
就此打住吧。喝了這杯茶,我們回到各自的崗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將無我,繼續前進吧!
(作者系廣東省國有資本研究會會長、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自“全民監事”)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