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昨日會見韓國主要企業負責人,并參加了韓國經濟界歡迎午餐會。李克強在午餐會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會保持中國經濟在中高速水平增長。而中國要達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后的GDP最少要每年增長6.5%。李克強并表示,中國將開展更為全面的改革開放,希望更多的韓國企業能在中國獲得先機,同時歡迎韓國年輕人赴中國創業。
綜合媒體報道,李克強昨日上午在首爾下榻飯店會見韓國主要企業負責人。李克強指出,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的轉型升級,中國的投資環境將更加完善,外資準入領域也將更加寬廣。
吁韓大企業與中企強強聯合
李克強希望韓國大企業把握機遇,繼續擴大對華合作,與中方企業強強聯合,共同開展第三方市場國際產能合作,更好實現互利共贏。
韓國大韓商工會議所、LG集團、SK集團、三星電子集團和現代起亞汽車集團等企業主要負責人分別發言,介紹各自企業在華經營情況,并就推進中韓經貿合作提出建議。
李克強認真聽取他們的發言,并表示,在座的韓國企業開展對華合作早,參與中國工業化、現代化進程的程度深,代表著中韓企業互利合作的高水平。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的轉型升級,中國的投資環境將更加完善,外資準入領域也將更加寬廣。希望韓國大企業把握機遇,繼續擴大對華合作,與中方企業強強聯合,共同開展第三方市場國際產能合作,更好實現互利共贏。
與會企業家代表感謝李克強總理的會見,表示看好中國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重要機遇,愿進一步加強對華合作,拓寬合作領域,做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合作伙伴。
未來長時間保持中高速增長
隨后,李克強出席韓國經濟界歡迎午餐會并發表主旨演講。談到中國經濟,李克強指出,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會保持中國經濟在中高速水平增長。而中國要達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后的GDP最少要每年增長6.5%以上。
李克強表示,中國頭三季經濟增長6.9%,跟全年目標7%,可以說是一致。對于有講法稱,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他強調,中國經濟只是緩慢下行,但增量仍然是持續;在世界經濟范圍內,達到幾萬億經濟規模的經濟體,每年達到2.5%以上已經算很不錯。他并指出,中國有巨大市場潛力,消費潛力仍然未有充分發揮。
歡迎韓年輕人赴中國創業
談到中韓經貿合作,李克強表示,中韓建交短短20多年,貿易額已接近3,000億美元,增長近60倍。這種迅猛發展勢頭在全球“難尋先例”。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將會為未來中韓經貿合作開辟更加廣闊的天地。
李克強表示,中國將開展更為全面的改革開放,希望更多的韓國企業能在中國獲得先機,同時歡迎韓國年輕人赴中國創業。
關于中韓自貿協定,李克強稱,中韓自貿協定將大力促進兩國間貿易發展,中方不僅在貿易且在投資領域對韓開放,特別是金融、通信服務等規則設定上對韓國做出了大于與其他國家簽署自貿協定的承諾。
三星集團、現代汽車、LG集團、SK、樂天集團、浦項制鐵、科隆集團會長等200多名韓國企業人士出席是次午餐會。
專家解讀:確保全面小康 6.5%是底線 (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在韓國出席韓國經濟界舉行的歡迎午餐會時指出,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要求中國的GDP至少每年年均增長6.5%以上,保持中高速增長是中國既定的目標。專家認為,未來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為實現兩個翻番的目標,6.5%是這一時期GDP增速的底線,相信中國有能力實現上述目標,其中關鍵是要在結構和質量上做文章。
定增長目標 需考慮就業通脹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向本報表示,中國未來5年GDP每年年均增長保持6.5%以上沒有問題。她說,這一水平雖然與中國過去的增長水平要低,但在世界上仍處于相對較高水平,并且需要在結構和質量上做文章。譚雅玲認為,中國的人口、地域等因素要求中國的GDP增長不能低于6.5%,并且需要一個長期的過渡。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劉偉、蘇劍撰文指出,一方面,中國經濟必須有比較高的增長率,因為經濟增長既關系到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關系到民族的振興和中國夢的實現;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增長又要切合實際,過高的經濟增長目標可能對中國經濟構成通貨膨脹壓力。他們認為,經濟增長目標的確定需要同時考慮就業、通貨膨脹兩個方面的因素,而6.5%的經濟增長可實現中國的就業目標。
走向新常態 增長質量更重要
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未來5年,中國經濟確實具備7%左右的增長潛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向媒體指出,只要主動適應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創新,積極作為,中國經濟就能實現7%左右中高速增長,并穩步邁向中高端水平,為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此前曾表示,在當前的這個轉型和走向新常態的階段,經濟增長的質量更為重要。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通過新一輪的改革、開放、轉型和創新,未來中國經濟有能力實現經濟增長動力機制由資本積累到全要素生產率的成功轉換,應該可以避免墜入“中等收入陷阱”,從而成功開啟“新常態式”的發展周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