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文化自信,是在我國發展起來了、但還不是很發達這一特定歷史階段提出的一個重大命題。沒有文化復興,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民族復興。所以,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
解開對中華文化的種種疑惑和迷誤,這是堅定文化自信在認識上需要首先澄清的一個問題。過去,我們一些人對中華文化缺乏自信,認為中華文化是糟粕和包袱,有三個原因:其一,西方對我國的文化殖民或文化攻心。西方國家認為,它們已經站在世界文明的制高點上了,整個世界應以西方為中心,應崇拜西方標準,進而用西方標準來裁判世界包括裁判中國,認為“西方的月亮比中國圓”,由此就出現了“抹黑中國、唱紅西方”的現象。其二,有一種不正確的學習觀。自從我國開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以后,我們開始向西方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某些人把自己也變成“西方人”了,即被“西化”了,“洋教條”了,出現了“香蕉人”現象。其三,由于缺乏對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邏輯與中國問題的全面深入的研究,致使一些人沒有建構起自己的新概念新范疇新理論,沒有構建起“理論中的中國”,一些人往往用西方的理論剪裁中國,所以出現了“耕了西方地、荒了中國田”的現象。
中華文化具有自己的優質基因,正是這種優質基因促進了當代中國走向成功,也有助于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根本原因。歸納起來,中華文化具有五大優質基因:在人和自然的關系上,它強調“天人合一”、“和諧共生”;在人和社會的關系上,它強調“服從集體”和“與時俱進”;在人和人的關系上,它強調“和而不同”和“多樣統一”;在人的身和心的關系上,它強調“修身養心(性)”、“身心和諧”;在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上,它強調“包容互鑒”、“世界大同”(協和萬邦)。1978年以來,當代中國各項建設之所以取得驚人奇跡,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深層原因,就是得益于中華優秀文化的滋養。這種優質的文化基因提升了中國在當今世界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在未來也必將贏得世界更多國家的認同。
我們之所以從中華文化中尋求治國理政思想資源的滋養,就是因為中華文化具有有助于中國走向成功的優質基因,需要傳承和弘揚,需要實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作者為中央黨校副教育長、一級教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