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致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左爾格(1886年11月29日)》中恩格斯談到移民美國的德國人在美國的群眾運動中的作用時寫道,“德國人一點不懂得把他們的理論變成能推動美國群眾的杠桿;他們大部分連自己也不懂得這種理論,而用學理主義和教條主義的態(tài)度去對待它,認為只要把它背得爛熟,就足以應付一切。對他們來說,這是教條,而不是行動的指南。”教條主義是因為不懂,而能否把理論變成推動群眾的杠桿是檢驗是否教條主義的試金石。
本文節(jié)選自余斌老師《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的研讀筆記。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quán)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nèi)容 相關信息
哲學│能否把理論變成推動群眾的杠桿是檢驗是否教條主義的試金石
2019-03-04賈根良 何增平:為什么中央銀行獨立是偽命題?——基于現(xiàn)代貨幣理論和經(jīng)濟思想史的反思
2019-02-25藍江:大數(shù)據(jù)動搖了西方代議制民主的理論根基
2019-02-21?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diào)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