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徐椿梁 郭廣銀:新中國70年人民主體哲學分析與哲學發展
點擊:  作者:徐椿梁 郭廣銀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19-10-10 11:19:17

 

1.webp (19).jpg
 

人民主體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思想,實現人民主體地位是中國共產黨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立足馬克思主義哲學,結合新中國70年歷史,準確理解人民主體內涵,深入分析人民主體辯證邏輯,將為我們更好把握人民主體思想提供一種新路徑,也有助于我們更好探尋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

 

人民主體思想堅持認識與實踐的統一。正確認識世界是有效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新中國成立70年來,正是因為人民對社會主義有著正確認識,才形成了支持社會主義建設、能動地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局面,從而使社會主義建設得以順利進行。尊重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實踐主體地位,就要依靠人民,重視人民智慧,并從中不斷學習與汲取實踐經驗。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讓人民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建設中來,民智才能得以正確表達。社會主義建設的頂層設計、制度運行等,必須以實現人民的最大利益為目的,真正使人民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價值主體。

 

人民主體思想堅持個體與共同體的統一。馬克思指出:“各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1頁)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人民既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者,又是支持、參與社會主義事業的共同體。因此,在人民主體思想中,既正視人民個體的正當利益,也重視人民共同體的利益整體性。無論是頂層設計,還是基礎改革,都需要人民來貫徹實行,而改革效果也會影響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新中國成立70年來,堅持人民共同體的根本利益與長遠利益,同時正視人民個體的合理、合法利益需求。人民主體思想堅持個體與共同體的統一,既避免了個體化偏向,也避免了將人民主體價值抽象化。

 

人民主體思想堅持主體與客體的統一。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頁)在人類發展歷史進程中,社會主義社會真正實現了人的主體性與主體地位相統一,并在現實社會關系中將潛在主體轉化為現實主體。新中國成立后,從實現人民主體權利出發,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政治制度和原則,開辟了真正意義上的人民民主時代。同時,理順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是人民主體中主客體哲學辯證關系的主要內容之一。面對日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社會主義建設之中,形成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這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人對人民主體認識的不斷深入。人民以主體姿態反思自身生活的應當性,為人民主體的生活實踐提供了正確的價值引導。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將馬克思主義作為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并將其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鍥而不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在此進程中,人民主體哲學也隨著時代變化而產生出新的思想。

基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國共產黨人準確地對人民主體思想中的“人民”內涵進行了界定。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充分相信群眾,緊密聯系群眾,放手發動群眾,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形成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明確指出:“人民這個概念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在現階段,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版,第205頁)這就意味人民主體這一理念不是抽象哲學上的概念界定,“人民主體”中的“人民”是核心,“主體”是人民在社會中所應該有的地位,“人民”應該成為“主體”之人民,并且“主體”的載體必須由人民來承擔。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的人民主體論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形成了中國化的人民群眾觀,提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著名論斷,排斥了將創造歷史的主體假借于英雄人物、上帝以及極少數統治者身上,將人民確定為歷史創造的主體。

不僅如此,人民主體思想還體現在具體的群眾路線之中。毛澤東指出:“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899頁)可見,群眾路線的本質就是人民主體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指出了人民群眾既是價值主體,也是認識主體,更是實踐主體。從群眾中來,提高認識的高度,并指導實踐;到群眾中去,便是將認識回歸于主體之中,通過實踐的具體行動來踐行認知。人民主體思想指明了人民群眾不僅是實踐主體、物質創造主體,而且也是實踐活動的評價主體與人類文明的共享主體。

確立人民的改革主體地位,這是改革開放之初的時代命題。鄧小平強調,人民群眾是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主體。“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鄧小平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5頁)人民群眾的支持是改革成敗的主要依據,“凡是符合最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廣大人民擁護的事情,不論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多少困難,一定會得到成功”。(《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2頁)人民對改革的認同、支持有力促進了改革,而改革是否以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作為價值方向,則成了認同與支持的重要依據。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增強人民在社會中的主人翁意識,其目的便是要提高人民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在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共產黨人結合時代發展趨勢,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人民主體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賦予了人民主體思想更加深刻的時代內涵,確立了“以人為本”核心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關注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關注人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最終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建構人民主體的價值情懷,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當代詮釋。社會發展不僅要有基本秩序,而且要具備價值情懷。新時代賦予了價值命題全新時代感。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昭示著人類需求變化,昭示著人民生活的明顯提高,也說明了新時代人民價值需求質量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建構社會發展價值平衡,也需要通過進一步提升社會發展來實現。新時代的價值維度集中體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頁)這既呈現了社會發展目標的價值理念性,也將社會價值理念同人民的價值夢想結合在一起,人民既是中國夢的主體,也是夢想實踐的主體。

新時代人民主體價值歸屬要在價值實踐中得以驗證。人民主體思想的核心要義在于始終把人民置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核心地位,始終堅持從人民立場出發,始終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作為奮斗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講話中關于人民主體思想的論述,不僅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理論品格,而且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取向,把人民主體思想發展到嶄新境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度契合了當前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狀況,是馬克思人民主體理論與中國社會現實高度耦合的體現。

 

人民是改革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讓更多的發展成果和更多的改革紅利惠及全體人民,鮮明地表明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取向。改革紅利的普惠性,說明了共同富裕一直是改革開放所堅持的價值目標。改革給整個社會帶來了生機,也釋放了人民個體的勞動積極性,以主體身份參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過程中。新時代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經濟發展紅利的普惠性,既體現了人民主體發展理念,也體現了共同富裕目標理念。

 

人民是權力的主體。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實現人民民主與發展人民民主是人民主體的內在要求,也是人民實現主體建設與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內容和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4版,第12頁)在新的歷史方位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版,第41頁)人民意志、權益、創造力構成了人民主體思想的核心要素,體現了人民主體的真實性與廣泛性。

 

人民是評判的主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檢驗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這其中,文化自信是人民在新時代對美好生活的重要認知與價值評價,更是對時代發展的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4版,第9頁)文明既是社會文化發展程度的標志,也是人民享有文化的主體成分。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裝扮人民的美好生活,必須提煉文化精神,強化文化信念教育,并把它上升到理想信念的精神層面。

 

(作者分別系南京郵電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東南大學原黨委書記。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自“紅旗文稿”)

 

2.webp.jpg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