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怎么成為“第一需要”呢?這是個問題。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產主義思想中,勞動在克服異化的層面上,實現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到那時,不勞動都不行,不勞動會覺得在道德上站不住腳,用儒家的話說,就失去了人之為人的那個“人之本也”,而不勞而獲的人是可恥的,勞動者創造價值、共享價值,會顯得天經地義。
走到這一步,真的很難。要拋頭顱灑熱血,要一輩接著一輩子地奮斗,一個盹兒都不敢打,否則,前景就可能是斷崖式的墜落。
不管是劉巧兒還是小蜜蜂,愛勞動是貫通的。因為勞動造就陽光、陽剛和擔當,而不勞動只能造就軟骨病。
正如伊格爾頓指出的,在馬克思看來,“人們單純地為了生產而自主進行的生產活動,才算是真正的生產。這樣的愿望只有在共產主義制度下才能實現”。
西方社會里的磨洋工為什么那么普遍?因為當資本家試圖用對空間包括生產資料等可見物和產品等交易物的占有,來隨意在宏觀上買斷和支配勞動者的時間,亦即生命時,勞動者在微觀生產時間里,更有十足的理由,通過延長勞動時間,來“打敗”對方的空間占有感。
這似乎有點繞,陽和平先生在接受采訪時大概講述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不磨洋工,一個活快快地干完了,你也就“失業”了。
而在整體上,在資本雇傭這個鏈條上,一個“新人”總是最容易被殘酷的勞動者之間的競爭,其實質是資本家的隨意汰選權給擠壓排除掉的。
因而重要的是,一個普通勞動者在一個流水線工位上的占據的時間之長,而不首先在于是否創造了多少有用的價值,因為對資本家來說,忠誠比能力更有用、更實用。
因而,人們能夠注意到,一個西方資本家可能在一個地方開工廠,或者一個高級管理人員在一個地方當總裁,都是以兩三年為限,就走洲過縣,玩跨界或者升遷,人們把這叫做有追求、夠大氣、攻城略地、飛黃騰達。
可是相反,一個沒有任何背景,只有一點勞動技能,不管是體力還是智力,你要是今天在張家廠子干三天,明天又跳槽到李家作坊,后天又想著去麥克家的磨坊,兩三年換一個工作,那么好了,你立馬會獲得周邊人群和每一個老板差不多同樣的差評:不忠誠、沒定性、見異思遷,“無志之人常立志”,沒出息的貨。等等。于是,你的生計可能也就“到頭”了。
這里面就有個“為了生產而自主選擇的生產”,事實上在絕大多數勞動者身上沒法兌現的問題。
從面上看,社會資源總量沒法達到讓每個人哪怕是大多數勞動者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和生活方式的條件,因為在西方資本主導的語境下,增值資本和養活資本家是一切生產的終極目的所在。
人們為什么勞動?勞動是為了獲取生存資料、生活資料,而這個獲取的限度值是能夠基本維持勞動者的自然生命同時足以繁衍后代,同時則一定要給你的脖子上套上多重絞索,比如房貸車貸等等,讓你每日每時的勞動本身,在形式對象上是與無物之陣進行一茬又一茬毫不來電的假沸式對話,在內容指向上則充溢著為了明天的虛假的奮斗感。
西方人在疫情來臨之前,排隊搶購大麻的景象,恰恰是這種虛無感的最有力寫照。自我催眠和自我摧殘也是自我喚醒,更是最可悲的自我“抱抱”。
這一切,很多人未必能看得透。1892年的最后一天,恩格斯給弗·阿·左爾格寫信說:
“美國工人正因為反抗了還披著封建外衣的宗主國,便以為傳統的資產階級經濟天然就是,而且任何時候都是先進的、優越的、無與倫比的。”
這應該是時代的局限性,或者說是悲劇。
今天西方的工人階級吸取了這個認識論上的教訓了嗎?在這封信里,恩格斯曾預言式地提出“日益發展的工業使一切傳統的關系革命化,而這種革命化又促使頭腦革命化”。其實是一個正在進行的歷史過程。
同樣需要多說一句,也是在這封信里,恩格斯指出:
“美國人早就向歐洲世界證明,資產階級共和國就是生意人的共和國;在那里,政治同其他一切一樣,只不過是買賣。”
說得多么好呀!
城市的確就是個母體,但其運行機理則可能是非自然的。表現在空間形態上,就是資本的強大控制欲和壓制力,會使得一切詩意棲居的向往成為籠中鳥的悲歌。你會發現你觸目所及,都有障礙物。
習近平說,要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不是說要你在名山峻嶺蓋大別墅,也不是按照大觀園的樣子,弄假山噴泉、舞榭歌臺,然后賣天價給資本制造出來和始終遙控的影星歌星、直播達人,借以拉動更大多數普通勞動者的消費欲。
有些規律是不可違背的,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無情的回擊。
還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過的,人只能取用自然,而無法擁有或支配自然。個別人對土地的私有權,和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私有權一樣,是十分荒謬的。
也正因此,列斐伏爾的空間生產理論或許會對于每一個西方世界的城市居民具有導航作用(參見劉懷玉《今天我們為何要重訪列斐伏爾》一文)。
“今天都市社會最大的問題是住戶們的沉默和消極。真正的社會主義要關心的不僅僅是工業社會式的理性設計管理與經濟增長,而是每個生活于其中的人們的城市權利。”
(來源:“察網智庫”微信公號【授權編發】)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