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吨袊伯a黨黨章》指出:“必須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條:“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當前,民營經濟呈現“56789”特征,即“創造50%以上稅收、6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企業數量”。社會充分肯定民營經濟對于中國發展功不可沒,但對“堅持公有制為主體”與“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也悄然質疑。尤其,新自由主義思潮大肆宣揚“私有制經濟”、大力鼓吹“私有制萬歲”,更強化著社會的質疑與焦慮,必須重視解疑釋惑。新自由主義“否定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將新時代的航船引向資本主義”的企圖,更必須引起高度警覺。這就必須厘清:“民營經濟”與“私有制經濟”是否是一個概念?“民營經濟”是一個涵義極其混亂的不科學不準確的概念?,F實中的“民營經濟”是相對于官營(主要國有)經濟而言的一切經濟形式,包括資本主義私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以及私資或外資控股的股份制企業,也包括集體企業、個體經營企業、勞動群眾合伙經營的合作企業,以及部分公有資本控股的股份制企業等等。而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私有制經濟和個體經濟),國有經濟與非國有經濟(民營經濟),公有制經濟、私有制經濟(特指資本主義經濟)和個體經濟等,這些都是涵義不同的概念。“私有制經濟”則是生產資料歸個人所有,以私人占有利益為主導的經濟。尤其,私有制指相對于公有制的經濟制度,在這種制度下,生產資料進行個人或集體的排他性占有,私有制是剝削社會(以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特權主義和專制社會為代表)的基本標志之一[1]。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上,占比90%以上創造著“5678”貢獻的數億計“民營經濟”,怎么可能與“私有制經濟”是一個概念?由此,必須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實際,對這些概念及其關系,做出科學的定義和劃分,以正視聽。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主義的特征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2],“共產主義并不剝奪任何人占有社會產品的權力,它只剝奪利用這種占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3]。資產階級的私有制,是利用手里的資本來剝削或者剝奪大多數勞動者創造的剩余價值,這種資產階級的私有制才是共產主義運動要推翻和推倒的。無論是在馬克思那個時代的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時代,還是在今天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時代,各種所有制關系都是存在的。除了《共產黨宣言》中所明確指出的資產階級私有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非私有民營經濟如個體工商經濟、八人以下的微型企業經濟、多人合伙經營的混合所有經濟等,都是生機蓬勃的重要組成。根據《憲法》第十一條“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個體經濟是與私營經濟屬于不同的并列非公有制經濟。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個體工商戶煥發著強大的生機活力,“截至2022年9月底,全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達1.11億戶,占市場主體總量的2/3,是2012年的2.75倍”[4]。但是,個體工商戶并不歸屬于占有他人剩余勞動的“私有制經濟”。從政策角度,1984年《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個體經濟是和社會主義公有制相聯系的,不同于和資本主義私有制相聯系的個體經濟”;從事實角度,個體工商戶手里的資金或者資本大都來源于自身拼搏努力、節衣縮食積累的生產資料,并繼續通過自身的管理勞動、服務勞動、精神勞動及體力勞動等,獲得勞動報酬和生產資料收入,絕不屬于《共產黨宣言》所指的資產階級的私有制,而是“以合作及土地與生產手段(由勞動所生產的生產手段)的共有為基礎,建立一種個人的所有制……像小產業經營者,小商人,手工業者,小農民等等中間階層,都為要保障他們的中層階級的存在,才能與資產階級抗爭”[5]。根據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私營企業是指企業資產屬于私人所有、雇工八人以上的營利性的經濟組織”,這便意味著不僅個體工商經濟不屬于資產階級私有制經濟,而且八人以下的眾多微型企業同樣不屬于私有制經濟。根據2021年4月工信部等修訂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農、林、牧、漁業營業收入50萬元以下、零售業從業人員1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100萬元以下、工業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下等為微型企業。微型企業中八人以下的企業占比極高,絕不歸屬私有制經濟。“資本的實質并不在于積累起來的勞動是替活勞動充當進行新生產的手段。它的實質在于活勞動是替積累起來的勞動充當保存并增加其交換價值的手段”[6]。八人以下的微型企業收入不是剝削他人創造的剩余價值而來,而是同樣通過經營過程中自身的管理勞動、服務勞動、精神勞動及體力勞動獲得報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條“……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依據公有制經濟的概念:“公有制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勞動者共同占有的經濟形式,包括生產資料全民所有制和部分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7],在民營經濟中存在眾多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華為作為由大多數員工持股的民營企業,不僅基于“鞍鋼憲法”制定《華為基本法》,傳承著新中國成立后企業管理的典范,而且通過工會實行員工持股計劃,員工持股參與人數達131507人,以華為2021年年底19.5萬名總員工計算,華為員工持股比例達67.4%,歸屬于“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企業,絕對不是私有制企業。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為代表,分解為1000余個小微企業生態集群,不僅實現著“人人都可成為企業家”的潛能釋放,而且通過“大中小平臺主、小微企、創客”等勞動聯合形成生態集群,同樣歸屬于“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企業,同樣絕對不是私有制企業。他們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生產資料和勞動成果歸勞動群眾集體共同占有的公有制形式。真正的占有他人剩余勞動的私有制經濟,從《私營企業暫行條例》法規角度,“指企業資產屬于私人所有、雇工八人以上的營利性的經濟組織”;從私營經濟的概念與特征角度,“指以生產資料私有和雇工勞動為基礎,并以盈利為目的和按資分配為主的一種經濟類型”;從私營經濟基本特征角度:“生產資料私有、以雇工勞動為基礎、以追求利潤為目的、勞動所得投資分配或以按資分配為主”。尤其,從“資金”與“資本”的區分角度,“資金”指經營工商業的本錢,是用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物資或貨幣,滿足社會物質財富創造的需要,體現以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資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目的是為了價值增殖,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體現著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生產關系。存在資本剝削性質是私有制經濟的根本特征,有著巨額資本的壟斷性企業,他們體量相當龐大,在經營中如果存在資本盲目擴張、經營無序違規,甚至侵害國有資產和人民財產,必須給予引導、必然受到限制。而具有壟斷性的資本集團,通過剝削勞動者獲得超額剩余價值,造成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更必須受到嚴厲的批判與遏制。基于如上理論實踐探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第十一條“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私營企業是指企業資產屬于私人所有、雇工八人以上的營利性的經濟組織”等,應該能夠對民營經濟做出更為符合實際的劃分:個體工商戶、大量微型企業及諸多如華為、海爾等具有國家引領力、世界影響力但實行多數員工持股的企業,都不能被認為是具有資本主義私有制性質的企業,而是非私有制民營經濟和勞動集體公有制民營經濟。由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結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種不同所有制關系:一是公有制經濟,主要包括國有經濟、地方國有經濟、勞動群眾集體經濟;二是非私有制民營經濟,主要包括個體工商經濟、八人以下的微型企業經濟、多人合伙經營的中等規?;旌纤兄平洕蝗琴Y本私有制經濟,主要指資本規模較大、將私人占有利益作為主導、具有剝削性質的資本集團經濟。不僅對于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主體地位”、“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滿信心,而且對于團結和聯合大多數民營企業,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國家的生產力發展,增強社會主義制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對于生產資料私有并具有剝削性質的“私有制經濟”,則需要以歷史唯物主義與辨證唯物主義,做出“是推動、還是阻礙、甚至破壞”生產力發展的階段性剖析(待見筆者后續文章)。
注釋:
[1]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6頁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16頁
[4]《截至2022年9月底 全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達1.11億戶》,央廣網,2022-11-01
[5]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上海三聯書店2011年版,第567-568頁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2頁
[7]《公有制經濟》,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
(作者均為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