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提到馬克思的《資本論》。文章說,馬克思的《資本論》有的部分是德文寫的,有的部分是英文寫的。文章作者在美國讀博士時,專門找到英文版的《資本論》來讀。作者稱,他發現其中有些內容在中文版《資本論》中被刪除了。后來知道,因為當年考茨基在與列寧爭論時,引用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有關論述來批評列寧。后來蘇聯為了維護列寧的形象,就把考茨基引用過的馬克思的論述在出版俄文版《資本論》的時候就給刪除了。后來中國也要出馬克思與恩格斯的著作,蘇聯要求中國與蘇聯保持一致,所以中文版的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也沒不見這些馬克思的有關論述。那篇文章的作者說,馬克思認為,在無產階級革命勝利以后,資產階級不復存在了,作為對立面的無產階級也不復存在了。馬克思的這個說法沒有問題,而這篇文章的作者據此就認為,既然沒有了資產階級,那么無產階級專政的存在就沒有意義了。所以在十月革命之后,列寧提出無產階級專政的觀點也是沒有根據的。后來在中國,至于所謂資產階級就在共產黨內,這個說法也是沒有依據的。不知道這位作者讀的是哪一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確實,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個中文版是從俄文版翻譯過來的。但后來,中文版的原著都是從德文版,以及參考部分英文版,甚至還參考了法文版而翻譯過來的。所以作者所說的中文版都是從俄文版權翻譯過來的說法并不確實。另外,作者試圖用馬克思在有些著作里沒有講到的話來否定馬克思在其他著作里所提出的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觀點,顯然是徒勞的。這篇文章的作者只提到他在馬克思《資本論》里沒有講到的內容,而完全不顧馬克思在其他著作中所強調和指明的內容。例如,馬克思在1852年致約·魏德邁的信中提到,他對于階級與階級斗爭理論的新貢獻就在于:(1)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2)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3)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還做了進一步的闡述: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需要提請注意的是,在1852年馬克思寫的致約瑟夫·魏德邁的信之前的1850年,馬克思在《一八四八至一八五零年法蘭西階級斗爭》中也特別指出:這種社會主義就是宣布不斷革命,就是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這種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達到消滅這些差別所由產生的一切生產關系,達到消滅和這些生產關系相適應的一切社會關系,達到改變由這些社會關系產生出來的一切觀念的必然的過渡階段。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章的作者或許會這樣來為自己的觀點辯護:那都是馬克思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所做出的論斷。在馬克思的《資本論》寫作年代,馬克思的思想或者觀點完全可能發生了一些變化,所以不能用馬克思早期的觀點來批評與否定馬克思后期的觀點。事實恰恰不是如此。《哥達綱領批判》是馬克思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完成了。而《資本論》第一卷是1867年出版的。別忘了,在《哥達綱領批判》寫作之前,還爆發了巴黎公社的武裝起義。馬克思對巴黎公社的態度是非常歡迎的,也是非常贊賞的。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的上述觀點,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在對巴黎公社經驗教訓基礎上,經過進一步的思考所得出來的。雖然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以及其他相對論著中沒有直接點明巴黎公社就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種形式,但從那之后的《哥達綱領批判》中所說的,在資本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革命轉變時期,這個時期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這篇文章的作者采用的不過是老牌修正主義者的路數,在馬克思的著作中斷章取義、移花接木,試圖從根本上閹割和否定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精髓,否定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政權性質。我們不能只從理論上來討論這個問題。在現實中,無論是在十月革命之后的蘇維埃俄國,還是后來的蘇聯,還有新中國這幾十年的歷史,雖然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掌握了國家的政權,但是資產階級與剝削階級的反抗一天都沒有停止過。無產階級掌握了政權,并沒有從肉體上消滅過去所有的剝削階級分子。所以他們那些反動及落后的觀念意識,當然不會因為社會的巨大變革而從他們的頭腦中消失。他們還會用這些觀念來影響他們的下一代。今天中國社會的公知當中,有多少人就是那些舊社會遺存的曾經剝削階級的孝子賢孫。同時,又有多少人深受國際資產階級與資本主義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影響,成為他們在中國“挖根”“推墻”的代理人。這難道能說資產階級就完全消滅了嗎?能說無產階級專政就完全沒有必要了嗎?更何況,國際帝國主義,特別是美國的霸權主義,看到中國人民的日子剛剛過得好了一點,就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對中國進行搗亂與破壞。這難道不是國際階級斗爭?這難道不需要中國的無產階級專政,不需要我們的人民軍隊堅定不移地保護我們的國家,保護我們的人民?中國無產階級專政的這個強大武器是不是要堅決地掌握在人民的手中?沒有強大的人民軍隊,會有中國人民今天的好日子嗎?
這篇文章的作者的核心觀點在他的文章中表現得很露骨,他說,所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只需要“堅持黨的領導”就夠了,其他的都可以不要。其實,他所謂只要“黨的領導”不過是一個虛晃一招,他的本心是連這一條也不想要。但如果都不要了,那他顯然就是脫光了衣服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他還得掩飾一下,所以留下了“黨的領導”這一條。而如果沒有其他所需要堅持的基本原則,只留這一條,則只是一個企圖架空“黨的領導”的陰險方式。因為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進部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領導力量,共產黨的領導與無產階級專政共存亡,如果丟掉了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國家性質,共產黨的領導就失去合法性,就必然垮臺。同樣,社會主義道路是黨的使命,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黨的靈魂,如果丟掉了任何一條,黨的生命也就不復存在。所以四項基本原則是一個內在聯系、不可或缺的整體。
作者的這種招式,明顯就是過去我們所知道的“打著紅旗反紅旗”。我們那些不太了解以往歷史的中青年人,可以從這里來了解到這種陰謀方式的具體表現與反動本質。(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