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是與形形色色唯心主義斗爭的結果。毛澤東把古人的“實事求是”上升為主體意識對象化的實踐活動;從個人意識發展成依靠群眾、改造社會的社會實踐,在與黨內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實用主義和折中主義的斗爭中,建立唯物史觀的實事求是觀。新時代“人民至上”群眾路線的提出,體現了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螺旋式上升。先立后破、團結教育、穩中求進,把基層創新作為民族復興的智慧源泉;追溯我黨實事求是思想歷史來源,豐富調查研究方法,習近平忠實繼承和豐富了毛澤東的實事求是思想。
二、毛澤東對傳統“實事求是”的改造
1917年8月23日,毛澤東在給黎錦熙的信中,從“倡學”知行的“本源”角度,比較、評價了康有為和曾國藩:“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實在何處,徒為華言炫聽,并無一干豎立、枝葉扶疏之妙。……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 [14]
毛澤東批評了康有為學說的虛浮,“徒為華言炫聽”,此處并未涉及評價太平天國,只是從成敗角度,肯定了曾國藩的務實。毛澤東提出“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的“大本大源”,吸收了孟子的君輕民貴和王夫之的先行后知,在逐漸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中,通過《湘江評論》提出“吃飯問題最大” [15] 的“喚起民眾”行動。這是毛澤東的實事求是觀向唯物史觀的飛躍。
從建黨伊始,毛澤東善讀“無字之書”,潛心調研社會階級,認識國情,就不同于當時大多數戰友。把“動天下之心”的愿景變成土地革命戰爭中“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的實踐,上升為延安時期認識和工作方法統一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與此同時,改造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知行關系,提出“先行后知,知難行易。” [16] 直至晚年,以“斗私批修”堅守并恢弘了青年時代開啟民智的雄心,改造人類幅員最大的民族,從而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毛澤東改造傳統文化的“實事求是”表現在三點:
(一)把古人“實事求是”的格物致知、修身養性的感悟天理天道,處理知行關系的主觀世界和人的活動本身,上升為“對象性的活動”,“‘實踐批判的’活動” [17] 活動,在改造客觀實踐中改造主觀世界,從而和唯心范疇的“實事求是”劃清界限。
(二)突破古人經世致用,維護封建天理道統的工具性,從“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 [18] 出發,立腳點是“社會的人類” [19] 。從而把實事求是從個人意識發展成依靠群眾、依靠社會、改造社會的社會實踐,在與黨內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實用主義斗爭中,建立唯物史觀指導的實事求是觀。
(三)最重要的是,從哲學認識論的高度賦予了“實事求是”全新的科學內涵。1941年,毛澤東對“實事求是”做了全新的、科學的闡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21] 。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在考察岳麓書院時指出,岳麓書院是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策源地 [20] 。
三、實事求是的必要條件
不同的實事求是有不同的必要條件。
考據學以典籍故紙堆為必要條件。“其所以綱維乎五倫者,命也。” [22] 曾國藩的務實以封建綱常為必要條件。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合流,以唯我的有用性為必要條件,不管白貓黑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教條主義唯書本出發,折中主義以否認矛盾為“實事求是”。
毛澤東的實事求是,以奴隸史觀和人民動力為必要條件,這就是說馬克思關于意識是社會產物的原理,決定了實踐和認識的主體是人民群眾,雖然客觀規律往往是由少數人最先發現的,雖然我黨是由相對少數的無產階級先進分子組成的,但它的正確性只有通過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才能得以證實。
1970年,毛澤東在廬山發動了對陳伯達英雄史觀“天才論”的批判,捍衛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的歷史唯物主義精髓。有觀點認為,為什么不是英雄和奴隸共同創造歷史呢?這是不理解只有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個人作用才能得到人民和歷史的承認。習近平重提“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針對的就是精英、專家和官僚主義者占據話語權、決策權,脫離群眾的社會亂象。
四、我黨對實事求是的歷史認識和習近平的繼承豐富
1945年我黨《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重申了“正確的政治路線應該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23] 。通過對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批評,把群眾路線放到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高度,全黨形成了群眾路線是實事求是必要條件的思想統一,奠定了奪取全國勝利的思想基礎。
2021年,黨中央總結黨的百年歷史經驗,提出“堅持人民至上。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 [24] 二十大報告論述了人民至上和黨的思想理論的關系,明確提出,“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 [25] 這是全黨統一在習近平多次闡述的“群眾路線是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的工作路線”上的深入。
這些認識從內在邏輯上,再次清晰了群眾路線是實事求是的必要條件。相對于四十年前的“毛澤東同志就把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同黨的群眾路線統一起來了” [26] 兩者的并列性關系的認識,產生了一個飛躍;相對于1945年《歷史決議》,體現了一種螺旋式上升,成為新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它說明,在中國復興和影響世界的宏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對于毛澤東從“窯洞對”到“兩個務必”“繼續革命”的理論,所發生的潤物無聲的認識變化,是對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內核的忠實繼承、運用和豐富。具體地說,至少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先立后破、團結教育、崇實黜虛
習近平對毛澤東關于人民內部的思想分歧只能說服、不能壓服的主張,有著常人罕有的切身感受和體悟。十八大后,對于經驗主義、實用主義、折中主義和教條主義傾向引發的嚴峻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方面強力反腐、扶貧,扭轉公共服務方向、限制資本無序發展、加強金融領導、引導民營經濟勞資關系、勞動內涵化新質生產力等,從實質上著手控制兩極分化現狀,實化共同富裕路徑;另一方面,以問題為導向,把先立后破作為說服教育、探索未知的強化版,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的直接對抗,運用正面教育釜底抽薪,避免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武斷;在全黨群眾路線思想教育的基礎上,重新推廣楓橋經驗,依靠群眾,轉化矛盾;面對國際霸權和獨立自主的阻力,發動全社會紀念抗美援朝,孤立崇美西化派。在二十大上,總結上升為使命、作風、斗爭“三個務必”,始終著眼于穩中求進。
(二)總結實踐結果,把基層創新作為民族復興的智慧源泉
重申毛澤東的人民動力、人民英雄思想,提出“深入群眾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和辦法,深入研究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規律和特點” [27] 。
例如,借鑒華為等企業與供應鏈上下游共建命運共同體,建設國企和合作企業引領供應鏈,落實公有制主導和內循環主體,又從總結渝新歐班列等基層創新,發展出平等共享的“一帶一路”建設,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建設中,建立國際統一戰線,孤立霸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調研浙江安吉的關閉財政支柱污染項目,發展生態產業,總結出“兩山”科學發展理念,引導我國綠色產業彎道超車,在與帝國主義壟斷的斗爭中,建設由中國引領,輻射國內外產業鏈的社會化大生產。
(三)追溯、聚焦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根源
2020年,習近平在長沙調研,人們在公開報道中沒有聽到提及毛澤東,但從湖南省同志的文章中得知,習近平指出了岳麓書院是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策源地,弘揚湖湘文化的崇實黜虛,“名非天造,必從其實” [28] 。這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所做出的總結,結合針對經驗主義、實用主義學風,對馬克思主義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掌握新形勢下的規律和特點的告誡,就總結出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來源和路徑。
(四)豐富調查研究思想
抓住重點,圍繞事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反映強烈、黨建重大理論和實際、改革發展大局、國際政經五個方面開展調查研究;建設制度,堅持一切從調研開始,并貫穿于決策的全過程;融入一線,鍵見不如面見,強調蹲點調研、解剖麻雀在信息化時代的反映論意義;端正主體,處理好調查和研究兩個環節,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中,擺正個人與群眾在唯物認識論中的角色。在制定十四五計劃,起草二十大報告等重大決策中廣泛問計于民,在新時代繼承、豐富了毛澤東思想賴以形成的調查研究方法。
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 [29]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探索中,在“五六七八九”和資本無序擴張、資本壟斷形成的經濟成份變化條件下,黨的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受到精英主義、英雄史觀的嚴重侵蝕,受到實用主義的慣常冒充和曲解,圍繞改革路線之爭的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中的深刻矛盾,曾被人民群眾稱作“打左燈向右轉”,不僅威脅我國市場經濟長期健康發展,也帶來基層普遍存在的形式主義。是否真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能否確保“江山就是人民”,構成了新時代新的偉大斗爭特點。習近平在對青年干部的講話中提出了三個根本問題,即“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要求干部具備政治感悟力、判斷力、執行力。“正確的道路從哪里來?從群眾中來。我們要眼睛向下,把頂層設計同問計于民統一起來。” [30] 這是從更高的角度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是新形勢下的實事求是;依靠人民群眾,解決前進中的困難,是邁向第二個百年的新起點。
注釋:
[1]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詩文》,長沙,岳麓書院,1986年,169頁
[2] 中共中央:《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引自共產黨員網,
https://www.12371.cn/2021/11/09/ARTI1636455732201149.shtml?from=groupmessage&ivk_sa=1024320u
[3] 列寧:《列寧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234頁
[4] 轉引自《列寧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100頁
[5][美]約翰﹒杜威著,《人的問題》,傅統先 邱椿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2月第1版,序(1946年1月),5頁
[6] 同前頁注 3
[7] 毛澤東:《毛澤東哲學批注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第34頁
[8] 毛澤東:《毛澤東年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年,第5卷,328頁
[9] 陳晉主編:《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826頁
[10] 習近平:《人民日報》2014年3月24日第一版
[11] 毛澤東:《毛澤東年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卷,163頁
[12] 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461頁
[13] 毛澤東:《毛澤東年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6卷,582頁
[14] 毛澤東:《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74頁
[15] 毛澤東:《湘江評論》,長沙,1919年7月14日,創刊號頭版
[16] 毛澤東:《毛澤東哲學批注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474頁
[17]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卷,54頁
[18]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卷,81頁
[19]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卷,56-57頁
[20] 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學習研究小組:《岳麓書院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策源地》,2022年9月5日,
https://view.inews.qq.com/k/20220905A02IX5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21]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卷,801頁
[22] 曾國藩著,王澧華校點:《曾國藩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3頁
[23] 中共中央:《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引自共產黨員網,
https://www.12371.cn/2021/11/09/ARTI1636455732201149.shtml?from=groupmessage&ivk_sa=1024320u
[24]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引自共產黨員網,
https://djyj.12371.cn/2021/12/07/ARTI1638840709196964.shtml
[25]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引自共產黨員網,
https://www.12371.cn/2022/10/25/ARTI1666705047474465.shtml
[26] 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引自共產黨員網,
https://www.12371.cn/2021/11/09/ARTI1636454249781129.shtml
[27] 習近平:《關于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人民日報》,2016年05月12日
[28]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 》,2014年09月22日,引用王夫之:《思問錄,外篇》
[29]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卷,65頁
[30] 新華社記者張曉松等:《堅守人民情懷,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習近平在湖南考察并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紀實》,《 人民日報 》,2020年09月21日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