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1月,毛澤東第二次訪蘇,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在機場迎接。】
1957年11月12日下午,毛澤東在克里姆林宮住所會見印度共產黨中央總書記高士。
【高士】
毛澤東說:
“經常改變領導是不利的,不能積累經驗。一條路線的正確,必須要能夠在客觀上見效。列寧說,鐵的紀律是建立在正確的政治路線上的。正確的政治路線是慢慢形成的,因為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逐步深入的。”[1]
列寧這句話是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講的。列寧說:
這里首先發(fā)生這樣一個問題: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紀律是靠什么來維持的?是靠什么來檢驗的?是靠什么來加強的?第一、是靠無產階級先鋒隊的覺悟,它對革命的忠誠,它的堅韌性、自我犧牲和英雄氣概。第二、是靠它善于同最廣大的勞動群眾,首先是同無產階級勞動群眾,但同樣也同非無產階級勞動群眾聯系、接近,甚至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同他們打成一片。第三、是靠這個先鋒隊所實行的政治領導正確,靠它的政治戰(zhàn)略和策略正確,而最廣大的群眾根據切身經驗也確信其正確。沒有這些條件,革命政黨的紀律,真正能夠成為可以推翻資產階級并改造整個社會的先進階級的政黨的紀律,是不可能實行的。沒有這些條件,建立紀律的企圖,就必然會變成空談,變成廢話,變成裝模作樣。可是另一方面,這些條件又不能一下子就產生。只有經過長期的努力和艱苦的實踐才能造成這些條件;正確的革命理論會使這些條件容易造成,而這個理論并不是教條,它只有同真正群眾性的和真正革命的運動的實踐密切地聯系起來,才能最終形成。[2]
學習上述思想,我聯想到湘江,1934年底,來到這里的紅軍是勇敢的,紀律是嚴格的,但失敗卻是最慘烈的。
還有1986年4月26日凌晨發(fā)生于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爐發(fā)生了嚴重的爆炸事故。當時大約有一支50萬由消防員、礦工、預備役士兵、飛行員、醫(yī)護、記者和科學家組成的隊伍,僅僅在最簡單的防護下,與致命劑量的輻射忘我奮戰(zhàn)長達7個月,表現了優(yōu)秀的組織力和高度的對蘇聯共產黨的忠誠度。
由于蘇聯黨在戈爾巴喬夫時期的路線錯誤,蘇聯竟在7年后解體了,那些曾沖在核災難前線、遏制災難惡化并活下來的人,這時面對蘇聯的解體竟一臉麻木,無動于衷!
殷鑒不遠,當引以為戒。
注釋: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3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243頁。
[2] 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版,第181~182頁。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zhàn)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張文木戰(zhàn)略”,修訂發(fā)布)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