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的無人機戰爭:歷史背景和對未來的影響
烏克蘭戰爭被稱為第一場無人機戰爭,也是第一場 “星鏈戰爭”,因為先進技術在沖突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問題在于烏克蘭戰爭可能會帶來關于未來軍事力量的什么啟示。更具體地說,烏克蘭戰爭是否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后無人駕駛的分布式技術將主宰戰場?或者說,它是否是戰爭特點中一系列更廣泛演變的顯著公開展示?
對烏克蘭戰場現實的清醒評估表明,無人機在很大程度上與 19 世紀末以來軍事能力的發展一脈相承。無人機在烏克蘭的使用之所以引人注目,僅僅是因為它們將長期歷史發展中的概念推向了成熟。無人機在烏克蘭產生了廣泛的偵察-打擊綜合體,使烏克蘭和俄羅斯都能以真正系統的方式作戰,實現了現代戰場的邏輯。從烏克蘭的案例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那些吸取教訓的國家很可能獲得軍事實力。但其教訓主要是思想上的,而非技術或物質上的。
無人機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偵察-打擊綜合體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為它們能提供大量數據,從而讓指揮官更有效地識別目標并確定優先次序,如果他有足夠快的整合和分析系統,能將無關信息從關鍵偵察信息中分離出來的話。我們今天在戰場上看到的 “僵局 ”源于無人機火炮的使用和雷區的結合。烏克蘭和俄羅斯都缺乏大規模突破所需的人力和物資--烏克蘭的原因是西方國家對物資的滴灌;俄羅斯的原因是政治上的選擇,即回補遭受慘重損失的單元,而不是積累真正的后備力量。哪一方能妥善協調近戰和縱深作戰,并利用各種能力最終促進突破和利用,哪一方就將是勝利者。
無人機的大規模使用,尤其是在戰術層面的使用,表明了戰斗特征的演變。但其邏輯與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的邏輯基本相同。德意志帝國的炮兵指揮官會對提供給現代烏克蘭炮兵連的大量數據感到震驚,但他會在很大程度上理解交戰決策的戰術邏輯。
烏克蘭發動了一場創造性的海空戰役,以打破俄羅斯對黑海的控制,削弱其對克里米亞的控制。烏克蘭對艦載無人機的運用確實對其他國家的海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近海或封閉海域,廉價的艦載無人機可以用來打擊孤立的敵方目標。然而,烏克蘭海軍無人機只是更廣泛系統中的最后一個要素,該系統包括空中(可能還包括太空)偵察網絡,并輔以人力來源、由標準遠程導彈和攻擊機執行的協同打擊行動、特種作戰部隊的破壞行動,以及最關鍵的、瓦解俄羅斯防空網絡的連貫作戰設計。作戰經驗必須始終放在更廣闊的背景中加以考慮。否則,就像在陸地上一樣,所謂的影響可能會產生嚴重的誤導。
無人機在烏克蘭戰爭中的優勢和局限性
無人駕駛飛行器或無人機首次出現在戰場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德國人使用了少量無線電遙控飛機作為進攻性武器。越戰期間,美國開始使用無人機進行軍事監視和偵察,但直到 “沙漠風暴 ”行動,隨著一套新的精確武器的出現,無人機才有能力在戰術上做出重大貢獻。
在烏克蘭和加沙戰爭中,具備新能力的新型無人機大量出現。由于先進的防空系統對有人駕駛飛機構成威脅,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不得不特別依賴無人機。盡管其中一些無人機的細節仍不為人知,但公開的報告提供了關于其戰術和戰略效果的重要見解。許多無人機的基本功能與以前的無人機相同--監視、偵察和導彈發射,但規模要大得多。作戰人員利用無人機群獲取敵方部隊的實時視頻資料,并采用不斷發展的干擾技術和反無人機武器來挫敗敵方的無人機。
來源:專知智能防務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