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于開拓的著名學者,是無數革命者心中的精神導師,是一個為踐行信仰的殉道者,是一位精神境界高尚的共產黨人。
他在青年學生時代,就立下了為民族奮斗的指向;他在做教師期間,更是將革命的火種播撒在華北的原野……
他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占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130年前,1889年10月29日,李大釗出生在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
在他很小的時候,聽老師講太平天國的故事,就非常羨慕農民起義領袖洪秀全。
上小學時,他立下了報國的豪情“欲立其身,先憂其國……念書就是為了強國富民。”面對社會的黑暗和國家危亡的局勢,艱辛備嘗的青年李大釗的愛國熱情更加高漲了。
1907年,18歲的李大釗因“感于國勢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群之良策”,決然考入北洋法政學校,并放棄已獲得的“理財致個人之富”的發展機會。
1913年冬,李大釗東渡日本留學,他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1915年,日本帝國主義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李大釗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抗議斗爭。
他起草的通電《警告全國父老書》傳遍全國,他大聲疾呼中國人民用臥薪嘗膽的精神進行抗爭,他因參加反日斗爭而被當時就讀的學校除名,但他毫不后悔。在青年李大釗看來,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相比,個人的學業前途是微不足道的。正是強烈的愛國之心和對社會、對人民的高度責任感,促使李大釗同志奮不顧身、英勇戰斗。1916年在李大釗在《新青年》雜志發表的一篇關于《青春》的重要文章:“吾愿吾親愛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他對青年寄予厚望,號召青年“以青春中華之創造為唯一之使命”,“不要回顧,不要躊躇,一往直前”。“青春”意味著向上、朝氣、進步、活力,是一個人精力最旺盛的朝氣蓬勃時期。正如毛主席所說,青年人朝氣蓬勃,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應該是干事業大有作為的時代。每個有理想的人,都應該保持心理意義上的“向上、朝氣、進步、活力”的青春心態。李大釗身上體現出的時刻牽掛國家興亡、時刻不忘人民疾苦并為之奮斗的青春精神和青年風范,永遠值得我們敬仰和提倡。
1917年底至1927年初,他在北大工作、研究和戰斗了近十年。這十年間,他所進行的革命活動幾乎都是以北大為基地的,截至中共一大召開時,在他的領導下,北京支部成員共有14人,其中北大師生11人、北大校友1人。作為老師,他深刻意識到,青年是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希望所在,因此他廣泛結交青年朋友,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提攜扶植,指引青年朝著正確方向前進。
在他的影響下,鄧中夏、黃日葵、高君宇、許德珩等一批北大學生迅速成長,毛澤東、周恩來、陳毅、鄧穎超等無產階級革命家也都得到過他的教益。我在李大釗手下擔任北大圖書館助理員的時候,曾經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李大釗是我“真正的老師”。
毛澤東在北大當圖書管理員期間,正是李大釗開始向中國民眾宣傳俄國十月革命的重要時期。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大力宣傳和不懈實踐,深刻地影響著毛澤東,而毛澤東蓬勃的革命思想和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也深得李大釗的贊賞。
1919年,李大釗(左六)和毛澤東(左四)在北京陶然亭與友人合影李大釗鼓勵青年到農村去,到工廠去,到最廣袤的中國鄉間大地上去。在他看來,青年只有與沉默的最大多數人結合在一起,中國的問題才有希望。在他的組織下,一批批北大學生下煤礦、進工廠、入鐵路……這些思想,在50年后的新中國,被他一手帶出來的人民領袖毛主席發展成偉大的上山下鄉運動。李大釗在教書工作之余,還是一位“開風氣之先”的大學者。他不僅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科學精神,向封建勢力發出戰斗的號角;更重要的是,在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后,他更領風氣之先,率先研究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同志開創了革命史學之先河,他自覺用唯物史觀指導學術研究,在哲學、經濟學、法學、歷史學、倫理學、美學、新聞學、圖書管理學等諸多領域都有不菲的成就。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他的遺文卻將永住,因為這是先驅者的遺產,革命史上的豐碑。”
李大釗同志創立了中國共產黨,他把他的一切都交給了黨。但他一生儉樸清廉,淡泊名利,他上下班是步行,吃飯是烙餅卷大蔥,即使來了客人也只加一個雞蛋。他的工資每月有數百大洋,可養活四五十口人,妻子卻經常無米下鍋。原來,他在這些方面卻很“奢侈”:他把收入的2/3用于革命事業,余下的80元用于接濟貧寒的青年,以至學校發薪水時不得不預先扣下一部分直接交予他的夫人,以免家中斷炊。
他作風質樸,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他深切懂得人民期盼和心愿,在革命斗爭中,他始終同學生、工人、農民等普通大眾打成一片,布衣素服,深入群眾開展工作,成為一個工運、農運、軍運的領袖。他堅持真理,待人寬厚,善于團結同志,“沒有宗派氣,內外從如云”。“吾人自有其光明磊落之人格,自有真實簡樸之生活,當珍之、惜之、寶之、貴之,斷不可輕輕擲去,為家族戚友作犧牲,為浮華俗利作奴隸。”李大釗同志,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靈魂純凈的人,不斷地淬礪與揚棄自己,使崇高的理想信念永不變色,永不蒙塵。孫中山先生就“特別欽佩和尊敬”李大釗同志,評價他是“真正的革命同志”。李大釗同志的偉大人格和崇高風范,將永載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史冊,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李大釗先生不僅是革命的盜火者、領導者,還是革命的殉道者。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在日本、英國帝國主義支持包圍了蘇聯使館,李大釗連同留京的國共兩黨工作人員共60余人一同被捕。
李大釗同志在監獄中備受酷刑拷打,包括剝手指甲等酷刑。但是堅定的信仰,讓他承受了一切苦難。為了使黨組織不再遭受損失,其他同志不再做出犧牲,他不同意北方鐵路工人的劫獄計劃,并向敵人說明這是謠言,不要輕信。面對各種酷刑,他嚴守黨的秘密,承擔所有責任,竭力掩護和解救同時被捕的同志。他寫下《獄中自述》,公開昭示自己“自束發受書,即矢忠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的人生理想和革命歷程,表示“為功為罪,所不暇計”。隨著蔣介石在南方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革命失敗,共產黨人被淹沒在血泊中。4月28日,張作霖不再有任何顧忌,不顧廣大輿論的反對,北洋軍閥認定李大釗是共產黨在北方的領袖,對他特別量刑:判處三次絞刑!
李大釗烈士就義前最后遺照
李大釗同志臨刑時毫無懼色,慷慨激昂:“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他第一個走上絞架,在絞刑臺高呼“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
李大釗同志在犧牲時,表現出對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頑強堅守、對黨的事業的無比忠誠。李大釗同志是我黨最早為革命犧牲的領袖之一,他用生命捍衛了自己的信仰,為后繼者樹立起理想信念堅定的標桿,永遠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輝典范。李大釗是這樣看待犧牲:“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李大釗先生在中國播下了革命的火種,也用生命捍衛了這火種。李大釗將自己的信仰傳遞給了他的學生兼下屬,毛澤東又將這星星之火,燒成了燎原大火。
像他那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獨立振興與中國人民的自由幸福奮斗不息……像他那樣,認真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入工農群眾,動員、覺悟青年學生……像他那樣,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念,愿意為共產主義理想奉獻所有的時間,花費所有的金錢,以至于獻上寶貴的生命,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無產階級先進分子的革命氣節和高尚情操……像他那樣,成為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信仰堅定,對黨忠誠,自我革命,永不叛黨……像他那樣,“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自“紅色小小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