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才知道王長杰在想什么,等什么,他從王長杰的枕頭下抽出一面褪色的、留有彈痕、染有血跡、并且印著部隊番號的紅旗,抱在懷里,告訴王長杰,他不下島了。

在《守島人》中,侯勇飾演分量很重的“任務發出者”角色,即武裝部長王長杰。由于《沖出亞馬遜》的巨大影響,許多人把侯勇定位為“硬漢”,但事實上,侯勇創造的形象,早就超出了“硬漢”范疇。近年來,侯勇在銀幕和熒屏上的形象以配角居多,但正應了那句“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的格言,侯勇飾演的配角,往往成為影視作品天平上不可或缺的砝碼,有時其光焰還力壓主角。最近一個給人印象深刻的形象是反腐電視連續劇《人民的名義》中的“小官巨貪”趙德漢。全劇一開始,在一群檢察官的注視下,趙德漢淡定但又略帶不滿地吃著一碗炸醬面——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場面必成經典。趙德漢是這樣一種人:他不能引領潮流,也不能抗拒潮流,只能順應潮流。在一個好的氛圍中,他會成為勤勤懇懇的“老黃牛”式的勞動模范;在一個不好的氛圍中,他則會墮落成可怕的罪犯。趙德漢貪污受賄整整兩個億——這足以為他換來一張死刑判決書——但他“真的一分錢都沒花”,而是碼得整整齊齊地放在一間密室里。這一看似不可思議的行為,意味著在趙德漢的圈子中,貪腐已經成為一種純粹的精神需求,成為一種“文化”。侯勇飾演的趙德漢,從在家中初遇檢察官時的故作鎮定,到來到辦公室后的心神不寧,再到密室門前的崩潰失態,可謂峰巒迭出,為全劇奠定了基調。《人民的名義》是一部優秀作品,但趙德漢出局太早,無疑是一個缺憾。如果趙德漢作為一條副線貫穿全劇始終,那這部戲無疑會更加豐富、精彩。王長杰肺癌晚期,醫生宣告不治,只剩一口氣了,但就是咽不下去。他艱難地張著嘴,每一次呼吸都是巨大痛苦,但他要等王繼才。王繼才終于來到了床邊,王長杰感覺到了,但身體居然有千鈞之重,不僅不能起身打招呼,連眼睛也不能轉過去了。王繼才知道王長杰在想什么,等什么,他從王長杰的枕頭下抽出一面褪色的、留有彈痕、染有血跡、并且印著部隊番號的紅旗,抱在懷里,告訴王長杰,他不下島了。王長杰聽到了,他就在等這句話,他的眼角流出了淚水,這是欣慰的淚水,也是歉疚的淚水,他知道自己解脫了,可以放心地去了。王繼才和王長杰這一對組合,令我想起了《鋼鐵是怎樣煉成》中的保爾和朱赫來。朱赫來是一個老布爾什維克,正是他把處于青春叛逆期的保爾引上了革命道路,他不僅教會了保爾拳擊,還給保爾講了很多革命道理。不過,面對王繼才,王長杰并沒有“父親”那樣的地位和權威,他只能扮演“兄長”的角色,這個角色的分量并不輕,“長兄如父”。王長杰是這樣一種人:五〇后,父親是南下干部,曾經為建立新中國甘冒槍林彈雨,由于這個原因,他對兒子的期待和給予兒子的教育,都和一般人有所不同。王長杰在五、六十年代濃厚的英雄主義氛圍中成長起來,雖然父親早早地去世了,但對于他,父親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既是一個榜樣,也給他帶來了壓迫感。1976年,凄風苦雨的9月,當中國革命之父、新中國之父溘然長逝之后,五〇后中的一些人(不是全部),一夜之間就成長起來了,他們意識到,在沒有父親的時代,“守江山”的責任,很大一部分要由他們這些被稱為“共和國長子”的人承擔起來,王長杰就是其中的一位。在70年代末發生在南疆的那場戰爭中,王長杰也上了前線,他表現得很勇敢,這讓他在面對父親留給他的那面帶血的軍旗時,心里踏實了一點。凱旋之后,他回到家鄉,擔任了縣武裝部長,可他看到的情況,并不能讓他安心。“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旋律,伴隨著鄧麗君“好花不常開”的歌聲,已經唱得有點綺靡了。開山島上原來駐有部隊的一個海防連,現在撤編了,只留下空蕩蕩的營房,王長杰的心里,也變得空落落的,這就像家里的一扇窗戶上,沒有裝玻璃,更不要說防盜窗了,完全不設防的狀態,這怎么行呢?他清楚地知道,抗戰時期,侵華日軍就曾以開山島為跳板侵犯大陸。繼續揮舞父親的留下的旗幟,似乎有些不合時宜,他把這面紅旗仔細地收好,放進箱底,但心底,卻壓上了一塊大石頭。也許,“讓世界充滿愛”吧,但家總得有人保護,國門總得有人看守。他找到了王繼才,渡江戰役時,他們的父輩在彈如飛蝗的江面上,有一段過命的交情,他和王繼才,也不是兄弟,勝似兄弟,他信任他。看著王長杰無比期待又惴惴不安的眼睛,王繼才知道自己不能拒絕,只是他當時也沒有想到,這一去就是一生。開山島海防連的撤編,使得這里的海防線出現了一個缺口,在從八十年代到新世紀二十年代的漫長歲月里,是靠兩個“家國一體”堵上這個缺口。第一個,是在開山島上。當王仕花登島,“你守島,我守你”之后,對王繼才來說,家就是國,國就是家,保家就是衛國,衛國就是保家,家國已渾然一體,難分彼此;第二個,就是在岸上,王長杰以“長兄”的身份處理著保障王繼才安心守島的國事,他要代替王繼才在其父母面前盡孝,在這樣的格局下,家事就是國事,國事就是家事,都不能掉以輕心。暴風雨之夜,王仕花在島上臨盆,王繼才完全沒有接生的經驗。王長杰聞訊大驚失色,像打仗時調兵堵前線的突破口那樣十萬火急地找來縣醫院婦產科的醫生,遙控王繼才,當電話里終于傳來孩子的哭聲后,王長杰也忍不住嚎啕大哭,癱軟在地。因為他深知,這一刻,王仕花的安全,就是國防的安全,無論哪一個出了問題,對于他都是不能承受之重。侯勇完美地演繹了這一“尖峰時刻”的王長杰——驚惶、緊張、如釋重負、百感交集……可謂淋漓盡致。家事,國事的雙重重擔,就這樣先耗盡了王長杰,又耗盡了王繼才,按照今天中國的人均壽命,他們都屬于英年早逝。“長子”是干什么的呢?就是用來犧牲的。堪稱“共和國長子”楷模的毛岸英,不是在美軍迫近鴨綠江的第一時間就犧牲了嗎?王長杰,王繼才這樣一對“兄弟”,再次詮釋了“脊梁”的含義。魯迅先生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獨立評論員郭松民”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